发布时间:2013-09-27 13:54 原文链接: 经济学人:生物燃料前景难测

  经过长久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已经熟知如何将树木、灌木、种子、菌类、藻类和动物脂肪等有机物转化成生物燃料,为汽车、轮船甚至飞机提供动力。对于缺少化石燃料的国家来说,让生物燃料作为替代燃料可谓一举两得,既能提供动力,又能降低空气中的碳排放量。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大批量生产生物燃料成本高昂,难与化石燃料竞争。

  比如,乙醇是一种含酒精的化学燃料,很容易从含糖或含淀粉的植物中蒸馏出来。美国政府自 1979 年开始大力推广使用乙醇含量 10% 的混合燃料。由植物油脂提取物和柴油混合的生物柴油也在欧洲得到推广使用。这些都属于“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这些燃料所需的原材料都是人和牲畜的粮食,这大大限制了产业规模。

  为了克服“第一代”生物燃料的限制,过去 10 年,数家新兴企业应运而生,致力于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其中,一些企业希望摒弃“粮食换燃料”的模式,使用没有营养价值的原料,比如农业废弃物或生长快速的树木和杂草。另一些企业希望生产出直接替代化石燃料的纯生物燃料,而不是混合燃料。

  然而,梦想未能照进现实。生物燃料行业近几年放缓了前进的脚步,曾经雄心勃勃的新兴公司要么破产,要么压缩规模。生物燃料价格高企,消费者们对新技术并不买账。同时,由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解锁”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成为美国能源独立的另一个替代选项。生物燃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能否以低成本实现量产是生物燃料的最大挑战

  壳牌公司 2008 年曾发起了 10 个先进的生物燃料项目。但目前大部分项目已被叫停,没有一个能够投入商业生产。壳牌公司负责可替代能源的副总裁 MatthewTipper 表示,所有项目都可以在实验室规模下生产燃料,但并不具备投入市场的能力,因为制造成本“高得超乎想象”。

  巴西公司 Cosan 曾是“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商,现在他们与壳牌合作,即将开始生产“第二代”燃料——纤维素乙醇。Cosan 打算使用传统乙醇工厂生产二代产品,用新产品的加工工艺加强一代产品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单纯的更新换代。

  “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关键在于原料

  全球第一家以工业化规模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公司是 Beta Renewables,它是意大利化工巨头康泰斯公司(Chemtax)的子公司。这家公司使用附近农场的稻草生产纤维素乙醇,今年夏天产量已经达到工厂总产能的一半。他们打算在四季使用不同的廉价应季植物废料。比如,秋天使用玉米废弃物,冬天使用稻杆,春天使用桉树枝叶。Beta Renewables 已经取得在巴西和马来西亚使用该技术的执照,并希望能在年底之前在更多国家取得执照。

  除了像 BetaRenewables 这样的公司之外,另一些公司致力于研究纯生物燃料。相较于混合式燃料,纯生物燃料受政策影响较少。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 Amyris 公司经过研究,利用酵母菌和其它微生物发酵糖合成,目前能够限量生产可再生柴油,这种燃料已经被用于巴西的公共汽车上。此外,公司正在尝试获得可再生航空燃料的商用许可。

  另一家加利福利亚州的公司—— Solazyme,同样专注于生产可再生柴油和航空燃料,他们使用的原料来自藻类植物——在封闭的发酵池中种植藻类植物,与糖一起作为原料使用。美国海军已经在训练演习中使用了上千吨这种藻类燃料,并且,美国连锁加油站 Propel 最近已成为首个藻类柴油供应商。尽管该技术已经得到应用,但 Solazyme 仍在为“钞票”而精打细算着。今年底之前,Solazyme 位于巴西的藻类工厂将投产,产量为 1.1 亿升,届时这种藻类技术的商业潜力将见分晓。

  很多观察者质疑生物燃料相较于化石燃料的竞争力。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Daniel Klein 对可再生航空燃料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认为,以蔗糖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若要战胜化石燃料,要等到原油价格至少需达到 168 美元/桶的时候;以藻类技术为导向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若要具有竞争力,则油价必须飙升到 1000 美元/桶以上。

  然而,即使 “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能够克服成本高昂的问题而扩大规模,它仍然面临问题,例如原材料供应。Beta Renewables 指出,该公司每年生产 1.4 亿升生物燃料需要 35 万吨原材料,并且全世界只有特定的区域能够提供如此多的材料,比如巴西、美国部分地区以及亚洲。

  虽然全世界每年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农业废料,但收集和运输这些废料成本昂贵。此外,很多农场就地将农业废料用来滋养土地、饲养牲口或燃烧取能。如果木头被用来制造生物燃料,建筑业和造纸业将受到冲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近期决定将在农场种植生长迅速的芦竹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但遭到大批环境组织的抗议,他们认为这对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导致生物入侵。

  曾经的“粮食换燃料”如今变成了“植物换燃料”,映射出当今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这种艰难的情况还将延续下去,直到人们认为燃料比生态更为重要。

相关文章

中外学者合作对5亿年前寒武纪一种化石重新鉴定为藻类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外学者合作研究的古生物学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对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一种之前鉴定为苔藓动物的化石进行重新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化石为藻类,而非动物。这项研究结果挑战了人们对......

新研究为藻类规模化培养的污染控制模块提供思路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因其在诱导条件下可积累占细胞干重5%以上的虾青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其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容易遭受寄生性真菌的感染,造成藻细胞死亡和培养崩溃,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李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

三重共生体系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和光合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许多真核生物因此成为混合营养生物,即它们通过从藻类中获取藻类内共生菌或叶绿体,将捕食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光合自养内共生体通......

藻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机制方面研究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马尾藻和浒苔这两种藻类在单独(mono-culturemode)与共生(co-culturemode)环境下,对不同氮......

藻类滋生怎么办?集群式超声波除藻技术来助力

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联合承担的水专项“十三五”“高藻胁迫下梅梁湾周边河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以原位超声波高效处置藻类为目标,针对传统超声波......

中国学者用稻壳制成生物煤炭每年可减少7.3亿吨碳排放

根据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由植物废料制成的煤炭可以帮助到2030年减少7.3亿吨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生物煤也可以通过取代谷物制成的生物燃料来帮助改善粮食供应。图片来源于网......

赵南京组在水质生物毒性藻类光合抑制试验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中,评估毒性的时间是一......

PLoSComputBiol:藻类产生的环境毒素会导致ALS的发生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解释了藻类产生的环境毒素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相关结果发表在《PLOSComputationalBiology》杂......

法国卫生安全局:警惕!食用藻类过量可能有危害

众所周知,可食用藻类富含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还具减肥功效,因此藻类食物在饭桌上越来越受青睐。然而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指出,食用藻类过多会引起碘摄入过量,反而可能有害健康。据法国食品卫生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