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

  在生态毒理学中,评估毒性的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能够快速产生毒性结果且不丧失敏感性的测试方法将是主要发展趋势。基于藻类光合活性参数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突破了传统“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毒性检测方法受细胞繁殖周期限制、测量周期长的瓶颈,具有响应快速、参数丰富、测量简捷的特点,是极具潜力的水体污染毒性快速监测预警手段。

  该项研究以叶绿素荧光为藻类光合作用过程探针,开展了苯酚急性毒性作用下的72小时与70分钟内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抑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毒性强度下藻类各光合活性参数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苯酚急性毒性对光合活性参数Fv/Fm、rP、α、Ek、JVPⅡ的抑制效应显著,5分钟内毒性效应就能达到稳定。研究结果为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生态毒理学研究及毒性物质快速检测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

不同浓度苯酚胁迫5分钟后光合活性参数响应对比

相关文章

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未来可期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近报道,今年4月,总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岁实验室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藻类培养设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生物燃料。该公司的目标是在用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时,将其成本控制......

中外学者合作对5亿年前寒武纪一种化石重新鉴定为藻类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外学者合作研究的古生物学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对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一种之前鉴定为苔藓动物的化石进行重新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化石为藻类,而非动物。这项研究结果挑战了人们对......

新研究为藻类规模化培养的污染控制模块提供思路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因其在诱导条件下可积累占细胞干重5%以上的虾青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其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容易遭受寄生性真菌的感染,造成藻细胞死亡和培养崩溃,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李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

三重共生体系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和光合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许多真核生物因此成为混合营养生物,即它们通过从藻类中获取藻类内共生菌或叶绿体,将捕食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光合自养内共生体通......

藻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机制方面研究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马尾藻和浒苔这两种藻类在单独(mono-culturemode)与共生(co-culturemode)环境下,对不同氮......

藻类滋生怎么办?集群式超声波除藻技术来助力

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联合承担的水专项“十三五”“高藻胁迫下梅梁湾周边河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以原位超声波高效处置藻类为目标,针对传统超声波......

赵南京组在水质生物毒性藻类光合抑制试验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中,评估毒性的时间是一......

赵南京组在水质生物毒性藻类光合抑制试验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中,评估毒性的时间是一......

赵南京组在水质生物毒性藻类光合抑制试验研究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课题组在藻类光合抑制效应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光学学报》以优秀论文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中,评估毒性的时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