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08 09:05 原文链接: 9月26日《自然》杂志精选

  早期地球的大陆动态

  地球历史上的“冥古宙”(距今45亿~38亿年前)是地质上的黑暗时期,人们只能从零星的数据去了解它。根据以前应用于木星具有活跃火山活动的卫星“木卫一”的一个地球动力学模型,William Moore和 Alexander Webb提出一个“热管模型”来解释早期地球在早期岩浆海洋和板块构造时期之间过渡阶段的热传输和岩石圈动态。

  该模型表明,由于经常发生将表面物质向下循环的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又冷又厚的单块岩石圈。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地质记录很相符,说明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的热源可能加快了向板块构造阶段的突然转变。

  人类转录组的深度分析

  这项研究通过对来自“1000 Genomes Project”的462个人的类淋巴母细胞系的信使RNA和微RNA进行测序和深度分析来确定人类基因组中的调控变化。

  分析显示了影响绝大部分基因的调控的普遍存在的基因变化,其中转录结构和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普遍,但从遗传上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

  对因果性调控变化的定性有助于了解调控和“功能丧失”变化的细胞机制,同时也说明可能存在与疾病相关的几十个等位基因的假想因果性变异体。

  Parkin将线粒体自吞与异体吞噬联系起来

  “泛素连接酶”Parkin是“泛素化”和线粒体自吞(受损线粒体的清除中所涉及的自吞类型)所必需的。

  这项研究显示,Parkin也在先天免疫防御中起作用,用“泛素链”来标记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吞噬体,并将它们作为异体吞噬(应对细胞内细菌病原体的自吞降解过程)的目标。鉴于线粒体的演化起源被假设是来自一个细菌内共生体,因此Parkin调控用于内源性线粒体(自身)的质量控制和有害细菌病原体(非自身)的清除的同一细胞程序的这个事实是意味深长的。

  一个量子磁性模型

  超冷分子气体中的极性分子之间的长距离双极相互作用,允许自旋动态从分子的运动完全解耦,这是实现用于研究量子磁性的晶格自旋模型的一个有吸引力的特点。所测出的这种双极相互作用的效应迄今只限于非弹性碰撞和化学反应的改变。

  本文作者利用固定在一个三维光晶格中的极性分子的双极相互作用来实现一个晶格自旋模型。他们的结果为用长距离相互作用来实现一系列自旋模型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未来关于自旋晶格中多体动态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C-H键活化的一条新路径

  这篇论文报告了烷烃脱氢成为烯烃的一条新路径。这种脱氢反应是合成化学家长期以来感兴趣的一个反应。作者发现,苯炔能够以协调的、双分子的方式将两个相邻氢原子从一个烃分子脱掉。这一化学转变的发现是通过“三炔”基质的“hexadehydro-Diels-Alder”环异构化反应、由活性苯炔中间体的热生成得以实现的。这似乎是对两个氢原子同时被从一种饱和烷烃转移出去的一个单步骤、双分子反应的首次报告。

  气温较低地区发现生物多样性热点

  生物多样性的传统度量指标记录不同地区的物种丰度。这种方法没有将以下事实考虑进去:不同物种会有不同丰度;或者说一个群落中的功能性状范围并不完全依赖于物种的数量。这篇论文提出了功能多样性的一个新的度量指标,在对一个脊椎动物类群所做的全球普查中将物种丰度和功能性状考虑了进去。

  感觉体验对皮层微回路的影响

  人们早就知道,早期感觉体验能显著影响神经回路的发展和成熟。这方面的一个得到深入研究的例子是“眼优势可塑性”(ODP)。在其中,一个眼睛视力的丧失导致皮层对那个眼睛的反应性降低。ODP的表现背后的机制和抑制性神经元在其表达中所起作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现在,Kuhlman等人发现,当ODP出现时,所谓的“PV+”中间神经元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启动可塑性的竞争阶段。来自PV+细胞的抑制性发射信号的瞬时减小使得激发性神经元中的发射速度回归正常,这是未成熟皮层内的ODP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ABC毒素的B蛋白和C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Shaun Lott及同事确定了由来自昆虫病原体Yersinia entomophaga的ABC毒素的B蛋白和C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毒素复合物以前曾通过单粒子电子显微镜被观察到过,但未曾获得过其成分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些研究人员获得的新数据显示了一个大的中空结构,它封装和隔离C蛋白的细胞毒性部分和一个“β-propeller域”,后者介导向天然ABC复合物中的A蛋白的附着。这是对一种毒素输送机制的首次演示,它是对最近发表的A蛋白成分的冷电子显微镜结构的补充。

相关文章

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仇吉川、刘宏与基础医学院教授郝爱军发展了一种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适性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

《细胞》编辑团队发布创刊50周年祝词

1月11日,《细胞》(Cell)编辑团队向《中国科学报》发来创刊50周年祝词,回顾创刊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以下为相关内容:1984年,《细胞》创刊。自创刊伊始,《细胞》的目标便是发表“令人兴奋的......

生物反应器国重实验室新进展!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教授课题组在DNA传感装置的设计及生物纳米杂合系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构建了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赋予了天然细胞非传统信号分子的感知、分析......

研究揭示叶绿体蛋白转运马达新功能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正常发育过程受到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多个层次的协同调控。核质互作的分子机理是叶绿体生物发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反应中心亚基通常由叶绿体基因编码,......

复旦大学650万元采购一套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

复旦大学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分析系统采购国际招标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通过复旦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采购平台,网址为:https://czzx.fudan.edu.cn)在线获取招......

2023获批数创新高,明年这9款疗法可能获批|细胞和基因疗法年度盘点

美国FDA曾在几年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批准10-20款细胞和基因疗法。随着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今年批准的细胞和基因疗法再创新高,不仅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也为全球病患带来了更多创新......

省重点实验室,精准“狙击”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设计系列纳米酶,与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等结合,用于癌症、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高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快速提升至1......

揭示新的药物靶点:KRAS蛋白的构象控制位点

控制KRAS:揭示关键癌症蛋白的变构位点研究人员在基因组调控中心和威康萨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全面识别了蛋白质KRAS中的变构控制位点,该蛋白质是许多类型的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科学家们使......

首个免疫细胞图谱,揭示人类肺部发展中免疫细胞的秘密作用

国际研究团队将先进的单细胞技术与肺部器官样体研究相结合,以绘制人类早期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这些细胞在人类肺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如何起到积极而密切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和呼吸系......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