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由上海逸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MICE PARTNERS)主办的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实战班成功在沪举办。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已引起众多专家关注,共有来自国内知名医院、科研机构、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的逾100名的医师、教授、研究人员等积极参与,特邀来自Hutchison的赛杨博士、Novartis的赵蓉博士、GSK的杨见松博士、AstraZeneca 的程子强博士为现场参会者介绍人体PK预测及人体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应用实例和分享经验。

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实战班现场

  在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政策导向引导和科技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在制药企业自身需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下;近两年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活力迸发、涌现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药候选物。企业、临床试验机构、政府法规部门、科研单位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FDA、EMA等法规部门、新药研发经验丰富的TOP 20制药企业近年来都引入和推荐采用Modeling &Simulation的方法,降低研发风险、优化试验方案;在临床前阶段预测人体PK,并指导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CFDA也引入模拟方法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此次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实战班的培训内容包含:目前预测首次人体PK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范围;Allometric scaling种属间异速放大的原理及实例操作;IVIVE (in vitro-in vivo extrapolation)体外数据预测体内数据的原理及实例操作;生理药代模型PBPK在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及实例;人体有效剂量的预测;首次人体试验剂量估算;首次人体试验方案的设计;Case study::首次人体试验方案的设计(非抗肿瘤药物);Case study::首次人体试验方案的设计(抗肿瘤药物),提供全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案介绍、经验分享和实际操作指导。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卓汉博士上台致辞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卓汉博士上台为此次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实战班致辞。

和记黄埔医药副总裁赛扬博士

  首先,由和记黄埔医药副总裁赛扬博士为与会者带来《人体PK和剂量预测:概念与策略》报告。赛扬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要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多年研究工作,并于2006年加入和记黄埔医药,现任和记黄埔医药副总裁。赛扬博士组建了研发团队并带领团队进行临床前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效及安全性评估及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研究。

  赛扬博士的报告从药物的发现和开发阶段的的要求-背景;选择最有前景最合适的候选药物-应用与作用;从体外到体内,从硅中预测,从动物到人类-方法这三个方面阐述,其中第三部分的方法模型包括二室模型、半PBPK模型、全身PBPK模型、可选模型等。赛扬博士的报告中总结了进行人体PK预测的益处:PK的早期评估及发现PK问题——有利于优化先导化合物、候选选择、降低临床试验的失败;选择优先级或进一步研究有潜力的化合物——能减少PK的研究;有毒剂量的选择;在临床试验上能优化初始剂量的选择、减少FIH和低批量的剂量。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DMPK部门负责人赵蓉博士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DMPK部门负责人赵蓉博士为大家带来《首次人体试验方案的设计》精彩报告,包括首次人体试验(FIH)概述及其设计方案考虑因素。

  赵蓉博士的报告中指出首次人体试验通常为单中心,历时六个月至一年;通常为健康受试者,肿瘤药物、高风险生物制剂除外;通常有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试验;通常有单剂量爬坡(8组)合多剂量爬坡(4-6组);受试者例数较少(共10-80例、4-8人每组)。

  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首次人体试验设计方案,包含标题、背景介绍、试验目标、试验设计及依据、受试者选择(入/排标准)、治疗方案(分组、设盲、急救、揭盲等)、访视及评估、安全性监察、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伦理、方案依从性、参考文献、附录等。

和记黄埔医药高级研究员任洪灿博士

  《使用GastroPlus软件的人体PK预测和PBPK验证:一个和记黄埔医药案例》报告由和记黄埔医药高级研究员任洪灿博士为大家上台演讲。

  任博士的报告指出PBPK模型在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可能涉及结构和清除率;体外和体内试验数据的集成与动物和人类试验日期计算的相关分析和PK的探索机制。同时报告中还表明,当拥有更多的数据或内容,例如胆汁和食物的影响、肝代谢、PK代谢产物等则可以优化PBPK模型。

,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总监/主任程子强博士

  随后,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总监/主任程子强博士为大家带来《在体外实验和临床前种人体药代动力学和剂量预测》的精彩报告。程子强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别获美国普渡大学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和美国爱荷华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而程博士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卡地纳健康集团,并与2003年加入葛兰素史克,先后在美国北卡州的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中国任职,直至2012年加入阿斯利康。

  程子强博士首先讲解进行人体早期PK预测的原因,并从四个参数介绍了人体PK的概况,即口服生物利用度、大叔吸收常数、体积分布、清除率,最后列出了人体剂量预测计算方法。

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临床药理部副总监杨见松博士

  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临床药理部副总监杨见松博士带来多个精彩报告,分别为《种属间异速放大的原理及实例操作》、《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人体有效剂量的预测》和《首次人体试验的起始剂量选择》。

  杨见松博士于2004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临床药动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该校PK/PD硕士课程的荣誉讲师,之后在Simcyp工作,主要研究PK的预测及PK/PD的建模。杨博士在2009年加入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现任临床药理部副总监,主要从事新药的研发。杨博士有丰富的PK预测和临床药理经验。

  在《种属间异速放大的原理及实例操作》报告中,杨见松博士通过Allometric Scaling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实例向参会者教授实际操作。Allometric是一门研究身体大小与生理学参数之间关系的学科,最初由Otto Snell、Darcy Thompson和Julian Huxley等人提出和应用。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一报告主要包含PBPK模型、非房室模型和房室模型。

  PBPK的概念最早由Teorell于1937年提出,他认识到机体对药物的处理(ADME)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过程是互相关联的。由于PBPK模型需要复杂的计算,其应用一直受到局限,直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才逐渐打破这个僵局。近年来PBPK模型越来越多被运用于药物研发和毒理学研究。

  PBPK应用了生理学的模型来描述ADME,最基础的PBPK模型是将各个组织器官单独作为一个房室看待,房室间通过血液循环连接。PBPK模型是特殊的多房室模型,但比一般的多房室模型更符合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具体状况。

  杨博士在报告中着重于PBPK模型,明确表明PBPK模型的构成和主要应用范围,并列举大量的PBPK预测实际案例。

  杨见松博士在《人体有效剂量的预测》的演说报告中总结道人体有效剂量的预测需要综合方面的信息,包括体外数据、动物数据和动物模型,如果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体外数据代替,同时需要校正种属之间的差异,如血浆结合率、药物和靶点的结合,并需要了解PK-PD之间的机理、合适的生物标记能帮助人体有效剂量的预测。

  杨见松教授在《首次人体试验的起始剂量选择》报告中也例举了关于起始剂量设定的经验教训。首次人体试验是受试药物的第一次人体试验,是第一个或唯一的I期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首次人体试验的目的是为II期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研究受试药物在人体的安全性;研究人对受试药物的耐受程度;评估受试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尽可能的了解受试药物在人体内的药动-药效关系。

  首次人体试验通常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试验(肿瘤除外),但也有些其他药物的首次人体试验会在病人身上试验。比如说有些情况下病人和健康志愿者的靶点表达有差别,从而影响药动和药效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考虑在病人身上进行首次人体试验。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侃博士

  《体外-体内外推在人体药物动力学预测上的应用》这一报告由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侃博士带来。陈侃博士毕业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随后在范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陈博士加入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药物代谢动力学部门,支持不同疾病领域多个项目的前期药物研发,人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和剂量的预测,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以及转化医学项目。

  陈侃博士的报告从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于人体动力学参数预测的优势和不足、IVIVE用于药物吸收Fa、Fg的预测、IVIVE用于药物清除CL的预测这几方面阐述。

  陈博士指出,基于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IVIVE可以用于预测Fa、Fg。IVIVE和采用动物动力学参数对于预测人体内药物清除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各有优势。如果不同方法预测的人体内药物清除能够达到一致的结果,可以增加预测的可信度。而回归补偿的方法能够消除试验方法的系统偏差,从而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凡默谷产品经理陈涛先生

  最后,凡默谷产品经理陈涛先生为大家介绍一款药代和制剂模拟软件——GastroPlus,并带来《运用GastroPlus来演示PBPK》的精彩报告。

  陈涛先生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从事药代与制剂软件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工作,主要负责产品的应用及工作案例实施。实施项目包括CFDA、Hutchison、GSK、协和药物所、军科院等多家制药企业和科研单位,对GastroPlus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有效地解决。

  药代和制剂模拟软件GastroPlus是最受欢迎的PBPK/PD及制剂模拟软件,在FDA、SFDA、EMA、日本厚生省,几乎所有全球顶尖制药公司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同类软件中的“黄金标准”。

  GastroPlus——法规部门用其对新药及仿制药的数据合理性进行验证和风险评估;制药企业用于决策那些化合物及制剂进入临床,规避后期临床高投入的风险;学术单位用于进行机制研究,指导试验合理开展,减少盲目试验。

  GastroPlus软件包含十大模块,即Base模块、Optimization模块、ADRM模块、IVIVC模块、ADMET Predictor模块、DDI模块、PD模块、Meta&Transportor模块、PK Module和PBPK模块。

  陈涛先生在报告中指出,FDA的多个部门都在使用GastroPlus,包括FDA仿制药注册司、FDA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心、FDA兽药中心等,并强调GastroPlus最准确预测了药物临床和临床前后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而pfizer所有化合物的首次人体PK预测也都可以运用GastroPlus完成。

人体PK预测及首次人体试验临床方案设计实战班参会学员集体照

相关文章

药物结晶工艺新突破

在制药工艺中,80%的药物活性组分是以晶型形式存在,而40%的工业医药结晶过程就采用了冷却结晶,这种种的结晶方法不但成为了制药工业中纯化与分离的重要手段,加上结晶过程决定了晶体的纯度和性质,并与药物的......

490万采购质谱仪!复旦大学2023年12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开

复旦大学2023年12月政府采购意向-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分析系统详细情况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分析系统项目所在采购意向:复旦大学2023年12月政府采购意向采购单位:复旦大学采购项目名称:超高......

大连化物所等发展出基于机器学习的苦味肽筛选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技术研究平台研究员靳艳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苦味肽筛选新方法。科研人员利用该方法在超高温处理(UltraHi......

马斯克的大动作!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周二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一个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据Neuralink声称,这项人体试验为期六年,参与者将首先参加......

Neuralink公司首次脑机接口人体试验将来临安全隐患引关注

脑机接口指的是不依赖大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就可以实现人脑与外界直接通信的系统。自1973年雅克·维达尔提出脑机接口的概念与设想以来,各国科学家积极投入脑机接口的相关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脑机接口的概念范畴......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用蓝血做药物测试的时代即将结束吗?

据《科学》报道,一个美国制药组织发布了一项提案,可能有助于结束数十年来美国东海岸的捕鲎放血行为,这种行为旨在获取一种用于药物安全性测试的蛋白。日前,一个帮助制定行业检测标准的非政府组织——美国药典(U......

药物纳米技术

药物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和技术来设计、制备和传递药物的方法。纳米技术在药物研发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因为它可以显著改善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药物的制剂

药物的制剂是指将活性药物成分以及辅助成分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混合,制成具有一定药效和适合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备形式。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物特性需要不同的制剂形式,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

药物的发酵技术

药物的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通常是细菌、真菌或酵母等)来生产药物的方法。这种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能力,将合成过程放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中,从而生产出目标药物。药物的发酵技术在药物工业中是一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