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9 18:34 原文链接: 《自然》社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仍赖科技进步

  7月2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如何喂养一个饥饿的世界》(How to feed a hungry world),文章称,要在2050年实现为地球上所有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这么一个目标,应该不难。但是要在合理的成本内达成这个目标,就要看我们的研究进展如何了——从高科技含量的种子到低技术的农业实践,无不关键。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8亿增长到91亿。一些人开始如马尔萨斯般的杞人忧天了——我们如何养活这些额外的人口?1961年全球人口为30亿,到2007年已经翻了一番还多,但粮食产量尚能跟得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而且目前的预测显示这种情况仍将持续下去。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场绿色变革——英国皇家学会将其描述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集约化”。这种变革需要我们对农业研究重心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重新调整。目前我们急需新的农作物品种——具有高产低耗、节省种植成本的特点,或者改良农作物使其能更好地抗旱、抗涝、抗虫害。

  同样重要的还有像植物轮作、小农场的动植物共养、土地管理和减少浪费这样无需高科技含量的基础研究。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和实践手段在生产力方面实现可持续性的提高。不过投入资金是个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链的投资需翻一番——达到每年830亿美元的水平,才能应对2050年的挑战。其中大部分需用于从生产到储存、加工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那些最贫困和资源最贫乏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人口最集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特别需要农业研究给予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对农业耕种进行技术上的彻底改造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配合——不只是生物学家、农业专家和农民,生态学家,决策者和社会学专家也要参与其中。

  值得赞扬的是,全球的农业科学家正积极采纳各方建议和观点。在今年三月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首届全球农业研究发展会议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商量如何进行农业研究结构调整,向贫困国家的农民提供帮助。但计划的奏效仍需决策者和投资者给予大量的支持。

  上个世纪70年代,公共农业研究的开支增长曾达到峰值,在那之后,就逐渐下降。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的投入基本上呈扁平形势,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国家,公共农业研究的投入实际上在不断下降,而那里的粮食需求却很大。

  私营公司的研究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多半将目光放在发达国家的农业市场上,发达国家的所有农业研究有一半以上都属于私营公司。不过最近,私营公司开始积极参与到公私合作当中,为贫困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帮助。此举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医药公司也是与政府合作来应对类似的市场困境,积极开发新药用于那些不被关注疾病的治疗。同样,我们应该对此表示欢迎,并将其推广。

  与传统种植技术比较,转基因作物在可持续农业发展手段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转基因作物并非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万能药,尽管其支持者不这么认为。实际上,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为了解决贫困国家的问题。夸大其作用只会让公众对转基因生物更加不信任,他们会觉得这么说其实是在吹嘘,目的是为了将农业私有化和垄断,看中的是它能带来的利益。

  科学技术本身也并非解决粮食问题的灵丹妙药。贫穷,而非粮食生产量的不足,才是问题的根源。目前全球粮食有足够的供应,但大约10亿人仍在挨饿,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粮食。2008年的粮食危机,导致1亿人挨饿,主要原因不是粮食短缺,而是整个市场的反常变化——远远超出供求关系的调节——使得粮食价格高涨,甚至在一些国家引发暴乱,而经济因素对粮食供应的影响方式远不止这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每天要补贴农民大约10亿美元。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很难在世界市场站住脚。

  尽管如此,要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富有生机的农业,由此带领人民走出贫困,科学研究依然可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南繁国际玉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主体施工完成

日前,正在进行的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建筑面积5.7......

新工具可提前30天预测粮食是否安全

奥地利科学家的开发的一种新工具能预测一个国家未来最多30天内面临食物获取不足(或粮食不安全)的个体比例。作者指出,这种工具有望指导面临粮食不安全风险的国家制定决策,从而做出更及时的响应。相关研究近日发......

闵东红:做好种子“芯片”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提升立新功

“这是我们采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途径开展小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培育的两个双单倍体小麦新品系及其他一些新品系的小区试验,苗相的生长势和抗旱、抗病性等表现还是比较好的。”3月2日下午,春回大地,在位于陕......

聂守军代表:攥紧粮食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把种质资源、创新品种作为推动水稻生物育种创新的关键核心,通过科技与产业化双轮驱动,提高黑龙江水稻产业整体效益及农业综合竞争力。”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研究员向科......

粮食安全潜存危机,如何向科技要粮?

“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米、面、油的价格一直都很平稳,但中国的粮食安全了吗?”2月9日,在第737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如是发问。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粮......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作为加工助剂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227-23号通知,其中A1266号申请,申请将来自转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为加工助剂。据通知,该木聚......

第二届粮食储运与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届粮食储运与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财经大学、中加生态储粮研究中心、江苏省粮食流通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江苏高校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江苏科技大学、......

与湿粮相比,喂食宠物干粮可大幅降低其环境影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研究巴西宠物的论文认为,猫和狗的主人通过喂食干粮(由干猫狗粮或饼干等组成),而非含水量较高的湿粮,可以大幅降低宠物饮食的环境影响。这项研究发现......

科技创新守住“天下粮仓”

湖南粮食集团港口物流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图 山东省鲁中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图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科技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贡献?未来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

世界粮食日|让中国人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从我国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一派繁忙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发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