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6-09 11:19 原文链接: 《自然》评论:“一基因一疾病”时代一去不返

正如不同基因可以导致类似的疾病,相同的一些基因或基因家族也可以对许多不同疾病产生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Nicholas Katsanis说,“‘一基因,一疾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眼下,科学家正在利用结构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来研究基因与疾病的关联,这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的争论上来,即是否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拥有相同的基因组和生物学起源。荷兰Radboud大学的临床遗传学家Han Brunner表示,“如果你知道这些致病基因和变异,你就会发现以前的疾病分类系统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又有多大程度的错误。分子生物学信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临床上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遗传学领域新一轮的研究浪潮正在揭示基因和疾病之间复杂的联系,其中包括那些由单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例如,一个名为XPD的基因编码一种参与DNA转录和修复的蛋白。长期以来,它激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因为该基因上的不同变异可以导致3种单独的疾病。
 
在5月30日的《细胞》杂志上,两个独立的科学家小组发表了微生物中的XPD蛋白结构图,这照亮了XPD三种命运的背后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导致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的XPD变异,会破坏与DNA结合的XPD酶部分。由于变异的酶无法修复日光照射造成的DNA损伤,新发现解释了为何该病患者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
 
不过,他们发现导致毛发硫营养不良症(trichothiodystrophy)的XPD变异会阻碍该蛋白加入一个更大的用于转录DNA的复合体。如果该复合体不能正常工作,患者就无法制造足够的蛋白,细胞就会早亡。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癌细胞上,因此该病患者的癌症易感几率要比着色性干皮病患者低。
 
然而,事情不仅仅如此。XPD还具有另一层复杂性——在基础层面上具有相同遗传变异的患者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Brunner对这种情况深有感触,他认为科学家应当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些“外露层面”。他说,“如果认为这是临床上的差异性,那么我们就丢掉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相关信息。”
 
今年3月,Katsanis小组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两种由机体纤毛故障导致的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导致Meckel-Gruber综合症的基因在患另一种Bardet-Biedl综合症的患者体内也会发生变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患者同时携带与这两种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时,他们会表现出不同于二者任何一种的症状。
 
Katsanis小组在斑马鱼模型上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与这两种疾病相关的基因确实会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Katsanis提出,这两种病情实际上反映了单一生物路径的分裂。他说,“一旦我们将功能模块定义为包含多重基因,并着眼于那些表型符合这些模块宽泛的功能障碍的疾病时,我们就会反复地发现这些现象。”对此,系统生物学家已经试图通过绘制基因与疾病间相互作用图来定义功能模块。
 
尽管遗传研究的成本在下降,但临床的专家鉴定和意见仍然很昂贵。Brunner表示,“随着人们在测定患者基因型上的不断投入,他们正在注意到表现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何需要“表现组计划”(phenome project),来探索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一想法早就被提出过,但由于缺乏资助而一再推迟。
 
更多阅读(英文)
 
《自然》文章全文

相关文章

2项新冠研究入选,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

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该病愈后易复发,并成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该病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根治的现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记者12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热烈祝贺!华人学者Nature上发表最新成果

人工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语音翻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重要领域,其性能主要由硬件算力决定,目前所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硬件都基于数字电子架构。然而,该架构的两个本质局限—冯诺曼依瓶颈与电子速率瓶颈......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蛋白TDP43稳定性调控新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脑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进行性麻痹行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及椎体损害,最终导致吞咽困......

Nature&Science论文年度盘点!这些高校表现亮眼

在过去的2020年,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两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1702篇,相比2019年增加了102篇。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

FEBSLett:研究发现蛋白ABCB1扭曲和挤压使癌症产生耐药性

1986年,日本细胞生物化学者KazumitsuUeda发现,一种名为ABCB1的蛋白可以将多种化疗药物从一些癌细胞中转运出去,使得它们对治疗产生抵抗性。在过去的35年里,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直是个......

Cell:施一公团队再解阿尔兹海默重要蛋白结构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9日凌晨0时,《细胞》(Cell)发表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研究首次报道了γ-分泌酶(γ-secretase)结合三种小分子抑制剂(Gamma-S......

破解一夜白头之谜!《自然》公布2020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许让我们放慢了脚步,但科技的发展永不止步。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评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学发现,其中最后一项是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