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2016YFA0600200)”项目团队在城市气候变化和植被光合物候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基于城市地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和CO2梯度差异,南京大学居为民和张永光教授团队结合高空间分辨率叶绿素荧光数据(OCO-2 SIF)提出一种城市-郊区梯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合生理状况研究方法。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880个城市及周围的郊区作为研究区,分别提取了城市和郊区植被的光合物候信息和结构物候信息。结果显示:相较于郊区植被,城市地区植被的光合作用开始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通常较早,其光合作用结束时间通常较晚,因此城市地区植被通常具有较长的生长期。该种差异在北半球几乎所有城市中均存在,且在半干旱地区更为显著(图1)。进一步研究表明,植被光合物候开始期和峰值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大气CO2, 而影响植被光合物候结束期延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CO2。研究团队根据不同排放情景(不同的RCP情景)预测的未来大气CO2浓度和地表温度,对未来20年植被光合物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图2),发现未来生长季长度会延长5.9–11.4天/每10年。

  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变化尤其是升温和CO2浓度升高对植被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也表明城市生态系统可以作为未来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

相关文章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在青岛启动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界面过程精细化协同观测与数据融合”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青岛召开。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研究揭示海洋上层盐度季节变化的时空结构

海洋盐度是海水的核心物理参数之一,盐度的分布与变化可以作为全球水循环过程(降水及蒸发)和一些重要变率的指示因子,常被称为天然的“雨量计”。盐度变化也能通过调整海水状态和海洋环流等过程,对全球气候和生态......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中期检查完成

为及时了解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总体任务目标的实现,依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办于近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了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对2017年立项和......

“全球变化及应对”在城乡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2016YFA0600200)”项目团队在城市气候变化和植被光合物候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城市地区与郊区之间的温......

厉害了!河海大学获建国际级联合实验室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4所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单,河海大学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联合实验室成功入选。该国际级实验室响应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依托河海大学的水利学科优势和国字头的水......

郭华东团队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奖项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郭华东院士领衔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团队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奖项,并将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期间展示。据郭华东介绍,获奖项目“对地观测......

我国“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获联合国奖项

北京时间9月3日,联合国官网发布消息,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所郭华东院士率领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荣获“全球脉动”计划奖项。全球共有9个团队获奖,郭华东团队是唯一的中国团队。此项研究于2......

北京全球变化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3年9月23-25日,北京全球变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主题为“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分全球变化的规律和机理、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综合观测和地球系统模式......

全球变化研究中心首批项目启动增强中国话语权

7月29日下午,经专家团评议,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了首批拟启动项目,这标志着这个研究全球变化的机构即将正式运转。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8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清华......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京启动

8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三校三所”)联合启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