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5 10:12 原文链接: 武汉物数所等建立蛋白质动态研究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淳带领的生物大分子动态学研究团队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组合作,在《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题为Modeling protein excited-state structures from "over-length" chemical cross-links 的研究论文,成功探索了利用化学交联质谱(chemical cross-linking of proteins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or CXMS)和结构计算来研究蛋白质动态的新途径,并发布了通用流程。

  到目前为止,结构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蛋白质的基态结构,但是蛋白质行使功能往往需要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转变构象。解析蛋白质的激发态构象和结构动态(protein dynamics)对于X射线晶体学和电镜等传统的结构生物学方法是一大难题。核磁共振(NMR)虽然适合研究蛋白质在溶液中的多种构象,但是仅限于50 kDa以下的蛋白,而且需要大量的、同位素标记的、高度纯化的蛋白。

  对于CXMS实验而言,蛋白样品中两个氨基酸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必须满足交联剂的化学特异性要求(如氨基特异性)以及空间距离小于或等于交联剂臂长的要求。因此,由CXMS获得的交联位点对提供了可用于结构计算的距离约束信息。作为结构生物学的新工具,特别是单分子电镜技术的辅助工具,CXMS在很多大型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果解析中做出了贡献。但该技术最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即便用最严苛的筛选标准,总有小部分交联位点对在晶体结构(一般是基态构象)中的距离大于交联剂臂长("over-length" chemical cross-links)。对于此类数据,大部分实验室选择丢弃或者放松距离约束(如果结构未知)。

  两个实验室一年前合作发现分子间的高可信度过长交联反映了蛋白-蛋白间的弱或瞬时相互作用(Gong Z, Biophysics Reports 2016)。该文重点研究分子内不同结构域之间的相对运动。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内的高可信度过长交联来源于蛋白质的激发态构象;它们不是制造麻烦的问题数据,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反映蛋白质结构动态的珍贵信息。作者通过交联数据和结构计算发现,结合了钙离子但没有结合配体肽段或蛋白的钙调蛋白(Ca2+-CaM)除了采取哑铃状的开放态构象(基态),还有一种闭合态构象,非常接近之前用NMR手段观察到的激发态构象。这种闭合态构象与结合了各种配体的Ca2+-CaM晶体结构或NMR结构也非常相似,说明配体肽段或蛋白的结合稳定了原已存在的Ca2+-CaM的闭合态构象。该文还用同样方法研究了细菌磷酸转移系统中的蛋白EIN和谷氨酰胺结合蛋白QBP,发现它们均含有基态构象之外的一种激发态构象。已发表的NMR研究表明,Ca2+-CaM的激发态构象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小于5% ;EIN和QBP的激发态构象很可能由于丰度过低未能被NMR检测到。这说明CXMS-DynaXL方法可以灵敏地检测到溶液中的低丰度构象,灵敏度达到甚至超过NMR,且不受蛋白大小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动态变化研究。

  该文建立了一套基于交联数据的结构模拟计算方法,内容包括:用15N同位素标记的蛋白与天然同位素标记的蛋白等量混合后进行交联质谱分析,从中得到高可信度的分子内交联数据,然后用专门开发的DynaXL软件进行构象模拟计算。DynaXL包含结构域识别、模拟交联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个模块,并采用友好的可视化用户界面。它首先尝试用基态构象模拟交联反应,如果不能满足全部交联约束,则添加一个构象,直到所有交联约束都得以满足。同类其它算法只考虑单一构象,试图让单个构象满足所有交联数据;当蛋白质在溶液中存在多种构象时,容易造成过拟合,得到错误结构。(DynaXL下载链接:http://tanglab.org/resources)。

  在该文接收发表的同时,由研究团队提交的封面设计也从众多候选稿件中脱颖而出,被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杂志社选中作为期刊封面,并于1月27日刊印出版。出版日期恰逢中国农历除夕,这也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武汉物数所副研究员龚洲和董梦秋实验室的博士后丁曰和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物数所助理研究员刘侃负责了DynaXL软件的设计工作。这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基金和北京市政府资助。

相关文章

Nature子刊:AI像造句一样设计人工蛋白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在医学、生物学及制药领域中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蛋白质设计和工程领域,基于AI技术创建人工的蛋白质序列已经成为现实,并可能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日前,来自AI研究企业S......

Nature:柳振峰团队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组,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

JACS|大连化物所:基于nMS表征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分子机制

近日,连化物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刘哲益副研究员团队与西南交通大学封顺教授团队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离—串联质谱仪器,揭示了质子化氨基酸侧链的正电荷......

新算法可生成蛋白质5D图像揭示微小尺度下的生物学过程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质5D图像,包括单个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实验室的单分子成像经常存在因包含“斑点”或波动等情况导致图像模糊的问题,......

动植物跨界医疗模式新突破|动物体内成功植入光合系统

细胞的合成代谢需要消耗足够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而这些关键因子在病理条件下往往不足。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前沿探索中,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向退行性变及损伤......

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

柳振峰课题组等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

我国科学家首创蛋白质动态结构AI建模方法

科技日报记者刘园园西湖大学12月8日公布,该校人工智能(AI)讲席教授李子青团队与厦门大学、德睿智药合作,首创研发了能够刻画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rotMD。这是第一个尝试解析蛋白......

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团队联合加拿大约克大学、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在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动在线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

蛋白质形状有助检测帕金森病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健康人士和帕金森病患者脊髓液中一组蛋白质的形状不同,这些蛋白质有望用作检测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许多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