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8 16:26 原文链接: 转移性癌症患者有望从液体活检中受益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游离DNA(cfDNA),究竟能否提供癌症的线索,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久。近日,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称,90%的肿瘤遗传特征可通过血液样本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这种方法可应用在近半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上。

  通讯作者之一、Broad研究所的Viktor Adalsteinsson博士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血液活检来全面搜索和鉴定哪怕是最小的肿瘤残留。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形成耐药性或成为转移瘤,我们希望在关键的时间点介入,决定哪种疗法最适合患者。”

  对癌症患者而言,侵入性的手术活检是痛苦且困难的,而且有些肿瘤的位置很难触及。如今,液体活检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癌症DNA,它有望克服传统活检的问题,让医生可实时追踪疾病进展和治疗情况,并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肿瘤的耐药性如何形成。

  收集DNA片段的全外显子组,需要血液样本中至少有10%的肿瘤DNA,但这个比例因患者而异。基于此,研究人员首先需要一种无偏倚的方法来测定癌症DNA的水平,然后再开展测序。目前的许多血液活检方法是筛查已知的癌症相关基因,但这种靶向重测序方法可能会漏掉一些癌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称为ichorCNA的工具,它能够分析癌症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突变模式,捕获带有已知和未知突变的癌症。此外,他们重点检测了癌细胞中拷贝数过高或过低的DNA片段。总共有1439个血液样本被检测,它们来自520名转移性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在33%到49%的转移性癌症患者中,肿瘤DNA的含量超过了游离DNA的10%。这意味着游离DNA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是可行的。“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我们能够从血液中可靠地获得癌症外显子组。它与肿瘤活检相匹配,对相当一部分转移性癌症患者有用,”Adalsteinsson博士指出。

  之后,研究人员对41名患者开展进一步分析,将肿瘤活检结果与游离DNA的外显子测序数据相比较。他们发现,外显子组测序和组织活检的遗传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匹配,比如体细胞突变的匹配度达88%,拷贝数改变的匹配度达80%。这些结果表明,游离DNA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有望替代许多患者的转移性肿瘤活检。

  总的来说,这项新的研究改进了血液活检的分析流程,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地将这项成果应用在数千名转移性癌症患者上。“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追踪癌症的动态变化,了解耐药性的演化以及转移性状态的发展,这是手术活检无法实现的,”Broad研究所的Gad Getz谈道。

相关文章

打破瓶颈!Science重磅发布:攻克“实体瘤”治疗难题性新方法

10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TalDanino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Probiotic-guidedCAR-Tcellsforsolidtumortargeting”的研究论......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快速分类新技术

荷兰科学家研究报道了一种给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快速分类的技术,结合快速测序和深度学习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钟内完成分子诊断。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研究结果显示术中进行肿瘤分子诊断以辅助手术决......

这家生物科技公司暴涨近40倍!最新数据印证肝癌疗法积极结果

在周三(10月11日)的美股市场中,生物科技公司TempestTherapeutics,Inc.股价飙涨3970.83%,报每股9.77美元。据了解,Tempest是一家临床阶段肿瘤公司,致力于将肿瘤......

新研究阐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机制

真菌感染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构成威胁,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HU)等机构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阐明了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

最新研究表明七成乳腺癌患者或因“分型治疗”受益

    在乳腺癌患者中,临床上近七成初诊患者和超过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    记者8日获悉,中国的学......

新靶标“现形”,助力靶向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肠癌

澳大利亚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TCF-1分子。研究表明,删除免疫细胞内的TCF-1时,会导致肠癌肿瘤显......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团队开发基于水凝胶的分子张力荧光显微镜

细胞外基质(ECM)刚性是影响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机械线索。然而,对刚性传感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受到当前细胞力测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和力灵敏度的限制。2023年10月5日,武汉大学刘郑团队在NatureMet......

复旦大学林友培:他的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肝内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癌,约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10%-15%,是预后最差的癌种之一。对于这种癌症,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然而,不同患者间的肿瘤是有......

Nature:外源核酸诱导的原核生物短Ago蛋白系统发挥功能的分子机理

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生命个体抵御外源入侵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Argonaute(Ago)蛋白是存在于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蛋白。它为非编码小RNA提供锚位点,达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译......

暨南大学叶文才:代谢重编程介导研究揭示调控肿瘤耐药和转移的新机制

暨南大学叶文才/张冬梅团队研究揭示了代谢重编程介导肿瘤对血管靶向药物耐药的新颖机制,以及周细胞离子通道调控肿瘤血行转移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分别在线发表于《自然-代谢》《先进科学》。结直肠癌(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