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污染到底有多重?污水总量超环境容量三倍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而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已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碳排放量50%左右,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去年以来,中国各地频发的雾霾也成为被高度关注的国际问题,甚至被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称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环境灾害”。 如果说,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那么,碳减排和雾霾治理便是这项挑战中最紧迫、最需要率先攻破的堡垒。 雾霾成灾 2013年初以来,我国多次出现持续性、大面积雾霾,覆盖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雾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和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笼罩全国五分之一国土的雾霾,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灾难,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阅读全文

崔伟宏:碳税征收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原则上

崔伟宏 承继成 戴丽君:碳税征收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原则上  按部分发达国家的说法,“碳关税”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避免“碳泄漏”;二是确保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在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征收碳税成为趋势。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从202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 污水总量超环境容量三倍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而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已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碳排放量50%左右,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专家:仅看碳排放总量就指责中国不公平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全部的数据也在《地球系

《自然》发表报告称中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全部的数据也在《地球系

“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只是表象

  如果以国家为统计单元算总量,中国是排放大国。但是,从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国为4.6吨,不足美国的1/4,只有欧盟的1/2。中国努力减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0年到2007年,全球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

  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统筹可持续发展与限控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减排目标和重点领域也有根本性差异。  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社会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增长缓慢,可以通

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规则牌

  又到气候大会之时了。  中国与西方的谈判,中国习惯于讲中国式的情理,中国对于西方讲人均很低,讲我们的历史排放很低,但是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博弈我们在西方司法原则上的弱势和被动,原因就是与西方的法理是冲突的。  我们强调的是中国人均很低,但是他们把中国的GDP与人均碳排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再发声:电力消费总量必将下降!

  “我国能源需求总体已达峰,电力进一步过剩已成定局”,你信吗?面对这一问题,不少能源人士,其中不乏权威人士,普遍给出了毋庸置疑的“否定”答复,并认为“无需多加讨论”,有观点甚至认为是“胡扯”。  而这一结论正出自于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报告。针对这一报告,

加快完善中国碳排放权形成机制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的形成机制、分配机制、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登记核查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等六大机制。前两个机制是碳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中间两个机制是碳市场的主体内容,后两个机制是碳市场运行的保障机制。碳排放权的形成机制是发展碳市场的首要条件,碳排放空间只有变成一种

刚出炉!2018《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今天(7月30日),第67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以下简称“《年鉴》”)在北京发布。《年鉴》编制团队负责人、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将去年的能源数据概括为“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了2.2%,高于其过去十年均值1.7%。  2017年是天然气强势增长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专家: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进入转折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会达到峰值。未来5~10 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将全面到来。我们想知道,对于当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趋势进行预判意义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对于减排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对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专家。  对话人:国务

保护臭氧层需积极应对替代技术挑战

  对话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刘蔚  中国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对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哪些贡献?20年中淘汰ODS 带来的协同减排温室气体相当于中国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对下一步保护臭氧层工作有哪些政策建议?必须加强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环境友好替

马中:环境与经济的两难与双赢

马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错综复杂”这四个字概括,只有这两者之间达到了协调与平衡,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和强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国民经济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市人口只有 1.7亿

要辩证、客观地看"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29号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为期12天的会议将继续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磋商。人民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就此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随着工

低碳社会需遏制浪费型排放

  坎昆会议将承前启后  300亿美元发达国家快速启动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  记者:有人认为,坎昆会议上各国难以达成一个综合性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是一个“求小同存大异”的会议,您是否认同?   潘家华:我觉得这个表述太消极了,我们应该积极看待。  大

中国减排成效获国际认可

  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所做努力获得越来越多国际认可。英国研究机构日前发表的报告甚至预期中国碳排放峰值会提前到来,报告作者认为中国减排成效不但对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助为今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营造“建设性氛围”。  这份着力研究中国二氧化碳减排成效的报告由两个英国研究机构共同发表,报告主要作

中国规划2020年实现GDP与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

   中国19日公布了一份到2020年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9日在北京表示,这表明中国政府有决心确保2020年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他同时透露,中国正在组织专家根据国情论证中国的碳排放峰值问题,未来有可能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   根据这份规划,到20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科学时报:中国低碳转型“窗口”何时开启

  本月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将就新的减排目标承诺展开艰难博弈。  尽管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努力令世人瞩目,但是不敌能源消费总量上升,中国仍然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并且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延续,中国将进一步拉大与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距离。  可以预料的是,中国在碳排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抓好的六件大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编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系统学习大讲堂在北京举行。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会上作了题为《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未来一年行业

丁仲礼院士:对我国2020年CO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

  2月24日,《科学时报》发表何祚庥院士《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文章后,不少朋友和领导想听听我对何院士担忧的看法,可见何院士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并不得不予以深入分析的重大问题。我拜读他的文章后的初步判断是:何院士的基本结论值得重视,计算方法则尚可完善,但碍于当时自己没有做过

碳排放虽创新高 科学家依然乐观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连续第二年增长,幅度超过2%,刷新全球碳排放纪录。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长的煤炭消费以及增加的个人交通、航运、航旅及航海运输等的需求,助长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解振华:中国碳排放增加属正常

  昨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克服气候峰会达成共识的最大障碍,就是西方国家要尽快拿出政治意愿,如果西方国家愿意落实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中国的碳排放峰值会更早出现。  “中国排放增加属正常”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中国的碳排放也一直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

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或下降至57.3%

   5日结束的“建言十三五·中国煤控规划研究”国际研讨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约束在27.2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占总耗能的比重下降到57.3%,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5.2%。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且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66%。2014年,中国能

王铮小组模拟显示:中国碳排放已经得到有效抑制

碳税应成为中国生产性减排的主要手段 针对国际上对中国气候保护、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研究中心主任王铮教授及其课题组最近研究计算分析了我国分区域碳排放趋势。根据课题组的计算,中国的碳排放量从1990年到2005年,上升了131.153%,明显低于同期我国GDP

我国能源体系高碳特征明显 该如何实施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绩,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体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过快增长,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挤占了低碳能源技术的应用空间,也使安全供应问题日益突

石油石化装备产业迎大好时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近日表示,当前是中国和世界石油石化产业,尤其是装备性产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魏建国表示,煤炭消费量下降、非洲崛起、“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四个方面将推动石油石化装备产

中国将坚定推进碳排放大幅下降兑现承诺

  尽管面临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等多重压力,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天津会议上仍然坚定地表示了强力推进减排的决心。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5日表示,中国将继续采取强力措施,并付出艰苦努力,确保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坎昆之后,中国如何加速低碳转型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无疑问,应对气候变化已排在全球事务议程中最靠前的位置,这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带来飞跃,坎昆会议取得一定成效,在我个人看来,没有退步就是进步,因为坎昆决议确认了双轨制的谈判进程。”今天,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