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巴斯德所等发现手足口病毒免疫调控新机制

6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孟广勋课题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王健伟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Reciprocal Regulation between Enterovirus 71 and the NLRP3 Inflammasome”(《肠道病毒71型与NLRP3炎症小体的相互调控作用研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重要天然免疫分子NLRP3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中的保护作用以及EV71通过其编码的蛋白酶切割NLRP3的互作机制。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儿和低龄儿童,感染后可引起肺水肿和脑炎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健康。目前,对于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和宿主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 NLRP3炎症小体是以NLRP3、ASC、Caspase-1为核心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主要功能是识别外源感染和......阅读全文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

  前言   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4

六、Caspase-3活性的检测 Caspase家族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caspase-3为关键的执行分子,它在凋亡信号传导的许多途径中发挥功能。Caspase-3正常以酶原(32KD)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在凋亡的早期阶段,它被激活,活化的Caspase-3由两个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盘点科学家在炎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在炎性疾病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 Immunol:好事过头反变坏事 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或会引发机体炎症  doi:10.1038/s41590-019-0

NIBS最新《PNAS》解析人基因组中唯一的NAIP基因

  2013年8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博士实验室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杂志发表题为“Human NAIP and mouse NAIP1 recognize bacterial type III s

中科大,厦门大学Nature子刊取得免疫首发性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周荣斌教授研究组、田志刚教授研究组与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研究组合作,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发现坏死小体蛋白复合物RIP1-RIP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RNA病毒感染诱导的炎性小体活化及炎性反应发

ZBP1 蛋白在细胞坏死以及炎症反应中的调控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具有左手双螺旋结构的核酸分子(即 Z-DNA 和 Z-RNA)的生物学功能知之甚少。Z-DNA 结合蛋白 1(ZBP1,也称为 DAI 或 DLM -1)是一种能够结合上述核酸分子的蛋白质,它包含两个 Zα 域,分别能够结合 Z-DNA 和 Z-RNA。  此前研究表明,ZBP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PNAS人物丨杰出的华人生物学家之哈佛大学吴皓教授

  随着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逐步解析,研究人员对细胞生理的认知也在不断革新。  哈佛大学吴皓教授实验室主要聚焦细胞抗感染和损伤性刺激的免疫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于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些工作首先解析结构并定义了信号小体(Signalsomes),即超分子组装中心(supra

Cell,Nature发布免疫学成果:先天免疫系统独特炎症机制

  来自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基因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类细胞中先天免疫系统识别这种“错位”DNA,并引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而且他们发现在细胞质DNA识别方面,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索取Thermofisher高分辨质谱的组学分析方法技术手册  生物通报道

华东理工大学最新Cell子刊:病原细菌与宿主互作新机制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六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EvpP能通过抑制Ca2+依赖性MAPK-Jnk通路,阻止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这对于深入理解病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指导抗感染药物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Host &am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一)

前言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度的细胞溶解性。死亡

蒋争凡组报道细胞凋亡维持“天然免疫沉默”的分子机制

  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能够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包括:1)抗感染I-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2)炎性小体(inflammasome)的活化;3)细胞凋亡(apoptosis)活化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1】。虽然三者对于清除病原微生物都很重要,但任何一条通路的过度活化均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系统

诺奖风向标:近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重大成果!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因此引文桂冠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诺奖风向标。  来自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者John W. Kappler和Philippa Marrack就获得了2

NIBS邵峰再发PNAS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ubiquitin and NEDD8 deamidation catalyzed by bacterial effectors that induce macrophage-speci

中山大学Cell子刊发布免疫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TRIM11通过p62依赖性的选择性自噬降解AIM2抑制了AIM2炎症小体。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4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隽(Jun Cui),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Nature:神秘lncRNA让免疫无过无不及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病理学和实验医学助理教授Jorge Henao-Mejia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称作长链非编码(lncRNAs)的特殊RNA分子是维持免疫健康的关键控制因子。这一研究发现为以一组白细胞异常寿命为特征的一些炎症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药物靶点。研究论文发布在《自然

研究揭示调节炎症的新靶标

  炎症是人体自愈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它变成慢性炎症时就会导致癌症、阿尔兹海默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炎性体(inflammasomes)是遇到各种细胞应激信号时触发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分子机器。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调节炎症的潜在新靶点,炎症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和

细胞凋亡实验

细胞凋亡(Apoptosis) 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细胞基因调控的一种自主性的自杀现象。即是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主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凋亡一词最早是由年澳大利亚组织病理学家John Kerr通过研究大鼠肝左叶细胞死亡时,

我国学者发现新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

  我国学者首次发现坏死小体蛋白复合物RIP1-RIP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诱导的炎性小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发现一条新的天然免疫抗病毒信号通路,为病毒感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该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上。  该研究由中国

NIBS邵峰连发Nature,PNAS文章解析致病机理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研究员(专访邵峰:着眼于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曾发表多篇Nature,Science,Cell杂志文章,荣获HHMI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Nature,PNAS文章,分别报道

我科学家发现病毒核酸的模式识别受体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个新的病毒核酸模式识别受体——RNA解旋酶19A,并阐明了该受体识别病毒核酸、激活炎症小体、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分子机制。  据悉,先天免疫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外界病原体物质

Nature丨坏死性凋亡及细胞焦亡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中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 生化事件导致特征性的细胞变化和死亡。这些变化包括起泡,细胞收缩,核碎裂,染色质浓缩,染色体DNA碎裂等。坏死性凋亡是程序性形式的坏死或炎性细胞死亡,坏死性凋亡被很好地定义为一种病毒防御机制,允许细胞在病毒caspase抑制剂的存在下以cas

吴浩教授Nature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抗生素对某些细菌感染不起作用这一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败血症也是如此——作为免疫系统的最后一搏,无法对感染发动攻击,其自身最终将是致命的。在发表于7月7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控制败血症及引发它的失控性细菌感染的潜在途径。  波士顿儿童医院

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J Immunol发表免疫新成果

  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MSX1通过促进TBK1相关复合物组装调控了RLR介导的先天抗病毒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8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Hong-Bing Sh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