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海洋酸化害的

研究人员今天表示,海洋酸化是地球约2亿5000万年前最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关键驱动因子。 根据这篇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的研究,西伯利亚火山在2亿5200万年前激烈喷发出大量二氧化碳,可能使得海洋严重酸化,导致超过90%海洋生物与2/3陆地生物因此灭绝。 研究人员研究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岩石,这些岩石当时在海底,详细记录二叠纪(Permian)时期尾声的海洋变化情形。 研究作者之一、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地球科学家伍德(Rachel Wood)说:"这是少数案例中我们能够证明深邃时间发生过海洋酸化情形。" 伍德说:"这项发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相信现代海洋有愈来愈类似的酸化情形。""研究结果或许有助我们了解当代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威胁。" 科学家过去提出各种不同假设来解释物种大规模灭绝的情形。研究人员表示,长期以来怀疑海洋酸化是关键因素,直到现在才发现直接证据......阅读全文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黄海所海洋酸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海洋酸化对大型褐藻双重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发表于国际环境类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排放量持续增加。作为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

中国科学家发现南大洋酸化的“幕后推手”

  “坐在‘雪龙’号上就像坐在筛子上一样,上下左右前后一起摇晃。”南极科考队员这样描述自己“勇闯”西风带的经历。  在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个环绕地球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咆哮西风带”。  日前,科学家研究发现,这道进入南极必经的“鬼门关”,竟也是南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全球海洋学家拟建国际海洋监测网追踪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胁全球,国际海洋检测网应运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极热时期。   据《Nature》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共同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将于本周拟定搭建国际监测网络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检

中美法北极科考聚焦海洋酸化问题

  海洋酸化被认为是全球第三大环境问题,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在中国第七次北极科考中,来自中、美、法三国的科考队员齐聚“雪龙”号科考船,携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欧阳张弦介绍说,海洋酸化问题和全球气候变暖“祸出同因”——都源于主要温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科学家证实海洋酸化危及大堡礁

  任何一个曾尝试在醋中溶解一根粉笔的人都知道,海洋酸化——这是海水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污染物造成的后果——对于像珊瑚一样的石灰质生物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海洋酸化在许多珊瑚的病态中到底产生了多大作用呢?一项新的研究借用了一种人们餐后常做的事情:加入“钙片”抵消酸性,从而分离出了海洋酸化对珊瑚礁健康产生

窥探海洋微生物的世界

   “大多数浮游生物种群沿纬度呈多样性梯度分布,最靠近两极的生物多样性最低。”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基因表达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对不同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近日,发表在《细胞》上的两篇论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间收集的样本和数据,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样性,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

海洋酸化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报道,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类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灭绝。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   以往的研究发现,海洋酸化不仅可以降低个别物种,而且还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退化。这导致在均质海洋群落中,

探测海水酸化与生态关系新试验初见成效

图片来源:《自然》   全球变暖并非不断增加的碳排放量所导致的唯一令人忧心的后果。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更多的气体溶解到海洋中,使海水的酸性增强。   海洋科学家担心,目前的境况将破坏生态系统。然而,对于这种影响,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在小规模的实验室测试中,某些物种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有些

我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中叶酸化水体将覆盖整个北冰洋

  2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气候变化》提前在网上刊登了我国海洋科学家为主撰写的题为《西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增长》的学术文章。  文章基于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最新航次数据,结合多年的历史资料研究发现,过去20年西北冰洋海洋酸化面积在快速扩大,250米的上层酸化水体从1994年只占总面积的5%

海洋优势固氮类群束毛藻对海洋酸化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项目团队在海洋优势固氮类群束毛藻对海洋酸化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专项中厦门大学史大林教授团队分析了束毛藻对海洋酸化响应的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束毛藻“资源最优化分配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航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动,“创新一”号、“创新二”号和“科学三号”、“实验2”号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青岛、烟台与广州同时启航,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及珠江口海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调查,为开展生态灾害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9大极限

  对人类而言,地球迄今仍然是个得天独厚的乐园。过去一万年以来,人类在农业、工业、科技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发生在一个十分温和的时期。在地球自然系统的调节下,这个时期的地质、气温以及环境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没有太大的波动。较之此前的“更新世”和“上新世”,这一万年的“平静”实属难

最新研究揭示远古时期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关系

冰雪包裹的“雪球”地球 人类科学家一直期望了解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些通常的做法是运用科学模型和现实观察进行科学研究。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又把眼光放到了远古时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表明,过去24亿年里,活火山不断释放大量的二

全球正经历3亿年来最快海洋酸化进程

  近日在《科学》杂志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且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时期。   迅速被酸化的海水将腐蚀能给许多动物和植物提供栖息地的珊瑚礁,让贝类和牡蛎难以长出保护性的外壳,还可能损害包括鲑鱼在内的食用鱼类的生长。   据路透社

浙江大学:海洋酸化致海产品重金属积累增高

  浙江大学刘广绪团队发现,如果海洋酸性增加,双壳贝类海产如蓝青口(紫贻贝)、血蛤(泥蚶)和文蛤可能积聚高浓度的金属镉,相关成果1月21日发表于《科学报告》。这项研究表明,镉在这些海鲜中的浓度升高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水体酸度增加对淡水生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由二氧化碳驱动的海

警惕海中“PM2.5”微塑料

取样作业获取的海洋微塑料样本。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摄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考队成员近日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

2013年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评选结果揭晓

  12月30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经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专家学者推荐,通过理事投票,“蛟龙”号深海考察等10项2013年度在国际或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海洋湖沼领域的科技成果入围。评选结果如下:  1.蛟龙号深海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蛟龙”号通过三个

南沙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系统介绍

根据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海洋环境监测与能力升级改造》项目工作计划,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9月8-20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南海南沙新建了一套的南沙海洋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并开展试运行,相关工作得到了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及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

海洋微塑料:看不见的伤害

  你刚刚丢弃的一个塑料袋,可能若干年后就变成细小甚至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塑料颗粒出现在南极。近日,正在“向阳红01”船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的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图片来源网络  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  微塑料是海洋环境中一种新兴污染物。  国家海洋局第一

科学家称随酸度升高南冰洋生物外壳开始溶解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南冰洋部分海域发现海洋贝壳类生物的外壳处于溶解状态。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当前海洋生命正在遭受人为海洋酸化所带来的痛苦。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海洋酸性升高,南冰洋贝壳生物的外壳部分已开始溶解   英国南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地球科学》   南部海洋酸化导致贝壳重量减少   有孔虫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表面、像变形虫一样的生物。科学家们发现,自从前工业时代以来,这种有孔虫类的贝壳重量越变越轻,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   新发现证明,海洋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增加对微生

地化所海洋生态系统污染物来源与成因机制研究获进展

  在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内外项目的联合资助下,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表地球化学研究组的Mostofa博士及其合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洋酸化威胁渔业

酸化可能导致小丑鱼失去它们的方向感和嗅觉(图片来源:FlickrNemo"s great uncle)  在墨西哥举行的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16,第16次缔约方会议)上发布的一份报告说,海洋可能正在以6500万年以来最快的速度酸化,这对于依赖于从鱼类获取蛋白质的30亿

7月3日英国《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旅行者2号”发回的观测数据  2007年8月30日,“旅行者2号”开始穿过“激波边界”。这是由太阳与银河系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边界。在这个地方,超音速的太阳风向外压迫周围环境中的星际物质,因而会突然减速。本期Nature上5篇Letters论文发布了该探测器发回的

海洋酸化严重影响海胆繁殖能力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使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导致海水pH值下降,这个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而海水pH值降低,改变了海洋的水环境,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物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钙化作用等。 科学家们认为,在海洋酸化情况下,海胆、腹足类和双壳软体动物在胚胎发育和幼体生长阶段可

中国科学报:渤海变酸了?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仅能使气温升高,还将使海水变酸。  当科学家意识到海洋酸化问题的严重性时,对近岸海域海水酸化却仍关注甚少,因为一般认为这应该是开阔海域、较温暖海域海水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问题。  不过,2011年夏季,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翟惟东研究组在渤海西北部和北部近

气候变化给海洋带来的危害将达每年2万亿美金

  数位海洋学家上周三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人们不加快研究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措施,那等到2100年,气候变化给全球海洋带来的危害可高达每年两万亿美金(1美金约为人民币6.3元,下同)。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对日渐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加以限制,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高4摄氏度。这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