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日本研究发现抑制一种基因可让人吃不胖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与肥胖有关的一个基因,若抑制该基因表达,即使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变胖。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ARIA”的基因具有妨碍脂肪燃烧的功能。在实验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ARIA”基因表达被抑制的实验鼠不容易变胖,即使它们与正常实验鼠一起连续14周食用高脂肪食物,其皮下和内脏脂肪的量也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在喂食普通食物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两组实验鼠的体重没有出现差别,但是“ARIA”基因表达受抑制的实验鼠的血糖值上升受到遏制,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它们不容易患糖尿病。 研究负责人池田宏二说,如果能研发出抑制这种基因作用的新药,就有可能找到治疗肥胖的新疗法。 此前也曾有研究发现,某种基因缺陷也会导致肥胖,即使摄入少量食物也容易肥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喝凉水都长肉”。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未来有望进......阅读全文

Nature:肥胖的真相

  现代女性以瘦为美。最佳减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动得多,但是这对于群体水平肥胖来说好似过于简单,科学家们认为减肥的有效策略需要将神经科学,遗传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多方面入手。  日前,《自然-展望》(Nature Outlook)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

无糖也会胖 别让人工甜味剂蒙住了眼

   盛夏里来杯凉爽的饮料或者冰激凌,是件让人惬意的事情。想吃甜食又怕胖,那就加点甜度高、热量低的人工甜味剂吧。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科学家发现,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导致肥胖。  很多人都对人工甜味剂偏爱有加,尤其是既想吃蛋糕又不想在身上长满赘肉的人们。人工甜味剂主要有阿

Natureasia聚焦:CRISPR/Cas研究进展Top2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Cell发现表观遗传学肥胖开关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有些人喝凉水都发胖,有些人怎么吃也胖不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个体的肥胖倾向是由基因决定的。然而Cell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调控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Max Planck研究所的J. Andrew Pospisilik领导团队对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小鼠和

最新研究称食物和肠道内的细菌共同影响腰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不久前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我们的腰围和胖瘦由肠道内的细菌、饮食和遗传因素综合决定。   传统观念认为,一卡路里就是一卡路里,对任何人都一样。如果吃得太饱、消耗太少,人就会变胖而且容易生病。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这些观念似乎有点过于简单。人们制造一卡路里

母乳喂养竟影响“孩子基因“?Nature子刊放出重要证据!

  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等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母乳喂养的益处,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近日,赫尔辛基大学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婴儿免受肠道中耐药细菌的侵害,再次论证母乳喂养

靶向肠道菌群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吗?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和机体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且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许有望帮助治疗糖尿病,那么这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嘛?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分享给各位!与大家一起学习!  【1】PNAS:突破!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  DOI:10.1073/

肥胖“元凶”找到了!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近来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成果是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实验证明的,并发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

中国科学家发现“致胖细菌”追寻药食同源

  重新发现肠道细菌   微生物组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家首次确定了一种细菌是肥胖的病因。这个拿自己做试验的科学家成功减肥的故事,也从肠道微生物学的角度,寻找到一个诠释古老中医药理论的新途径……   合体的毛衣下没有隆起的肚腩,72公斤,对于身高173厘米、年满5

上海交大教授发现“肥胖细菌”:肥胖“元凶”找到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近来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这一成果是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实验证明的,并发

上海交大赵立平ISME杂志揪出肥胖的元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赵立平教授在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有可能导致肥胖的细菌,这项研究表明利用饮食改变人类中的微生物有可能能够对抗这一疾病。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NPG)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ISME)联合创办的新刊物《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

一文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重要成果解读!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6xc.com.au  【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

生物工程技术促进人类健康进展一览

  1. NEJM:工程胰岛细胞移植让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产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让一名43岁的女性依赖于胰岛素。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医生们通过将工程胰岛细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复了她的身体产生这种激素的能力。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岛素不依赖性,而且根据一篇新闻稿的报道,她是测试这种糖

解读为何肠道菌群是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疗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曾经在研究中被他们所忽视的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被再次重视起来,多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和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联,比如风湿病、机体衰老、炎症甚至癌症等;当然了肠道菌群也是研究人员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关键靶点,科学家们往往会利用机体肠道菌群来治疗诸如肥胖、糖尿

基因测序迎接挑战

  无论是农业育种,还是出生缺陷检测,或是其他常见疾病预防,基因检测技术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食物很重要,基因测序也进入到了这一领域。此前我跟袁隆平合作进行水稻基因组计划时,因为这和国家计划、全球计划有部分冲突,不符合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主流,也不符合国家战略,差点

肠道菌群或有助于减肥

  肠道菌群,即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开始解开它在我们身体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如何共生地影响我们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微生物也对热量吸收的方式和脂肪细胞的发育产生影响。通过研究没有菌群的小鼠,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能够解释“微生物的

《自然》:我们为什么会肥胖

  夏天来了,对于女士们来说,这意味着减肥的脚步也近了,今日(4月17日)Nature杂志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肥胖相关的多方面研究成果,以及健康意义,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与神经科学等等。   最佳减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动得多,但是这对于群体水平肥胖来说好似过于简单,科学

Nature Science两篇文章发现了有益肠道菌发挥作用重要机制

  我们肠道内的细菌估计超过100万亿。肥胖和非肥胖人群肠道细菌分布趋向不同,并且直接关联宿主健康。由于细菌可能影响宿主能量消耗和脂肪堆积,因此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如2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和肠道疾病(如结肠癌)等。  近年来,肠道细菌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科学家们希望能

1月2日《科学》杂志精选

   霍乱毒素可协助基因替换  据Sandrine Borgeaud和同事所作的一项研究披露,霍乱用来将毒素注入到邻近竞争细胞内的系统受到了可促使该细菌摄取并整合新的DNA到其基因组内的基因的共同调节。细菌常常会从其他细胞那里摄取DNA,并将其纳入它们自己的基因组中以帮助其演化。这个过程被称为水平基

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证实,通过肠道微生物群可干预肥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团队以中国汉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中国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一个能抑制肥胖的肠道微生物-多形拟杆菌。   近日,国际顶尖期刊NatMed(IF=29.886)刊发了来自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的文章:Gutmicrobiomeandseru

Science杂志最受关注的文章(12月)

  美国的《Science》杂志由爱迪生投资创办,是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与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自然科学顶级杂志。Science杂志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许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学报道都是首先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的,比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

基因检测技术成本大幅降低

     7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被科学家破译的时候,人们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好处就是,今后可以很方便地检测自己体内是否含有致病基因。然而7年过去了,人们却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任何突破性进展。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基因破译成本太高,科学家联合破译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所有花

Nature,Science两大顶级杂志聚焦“第二基因组”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转基因细菌或成减肥利器

  肥胖是难以通过药物治疗的,特别是减肥药物的严重副作用使许多药物都无法普及。实在没辙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外科手术。但是如果现在告诉你,我们能够培养一种无害的转基因细菌,并且用它们取代减肥药会怎样?  有一群研究人员认为依靠转基因细菌进行减肥是可行的,他们最近成功在老鼠身上测试了一种转基因大肠杆菌。减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盘点:下一代测序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10大应用

  成瘾  科罗拉多大学健康和成瘾中心:神经科学、基因和环境的研究人员希望了解对酒精和大麻成瘾是如何发展的。他们正通过表观基因组来寻找答案。表观基因组位于基因组之上,是DNA周围的化合物网络,它们修饰基因组,却不改变DNA序列。通过靶向的甲基化测序,研究人员正在确定与药物滥用者的大脑扫描图像相关的表

科学家对粪便的"迷之爱恋":肠道微生物五大谜团

  虽然每个人在遗传上近乎相同,但每个人同时又携带着大量微生物基因,这些基因来自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统称为“人类微生物群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也许在2218年,某位学者在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很好奇,为什么突然之间,科学家们对人类粪便——更准确地说,是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