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西安交大生物学者在NatureMaterials上发表评述文章

肌腱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损伤的年发病率在 1/3000 左右。损伤后部分病例可以导致较为严重的畸形和功能受限。健康的肌腱—骨头界面粘附是如何实现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有效负载转移,引起了医学、力学和材料等科研人员的关注。长期以来业界认为,柔软的肌腱是经过平滑的组织作为过渡粘附在坚硬的骨头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长江讲座教授Guy M. Genin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Materials“News & Views”栏目发表题为“The Tendon-to-Bone Attachment: Unification through Disarray”的评述文章,重点讨论和展示了肌腱和骨头之间是如何传递组织之间载荷。Genin教授和他的同事,基于他们自己的研究和领域内最新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得到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不同长度尺度上,肌腱—骨头界面粘附具有随机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允许......阅读全文

西安交大生物学者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评述文章

  肌腱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损伤的年发病率在 1/3000 左右。损伤后部分病例可以导致较为严重的畸形和功能受限。健康的肌腱—骨头界面粘附是如何实现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有效负载转移,引起了医学、力学和材料等科研人员的关注。长期以来业界认为,柔软的肌腱是经过平滑的组织作为过渡粘附在坚硬的骨头

天津生物芯片在《Nature》上发表封面文章

2008年4月24日,中国南开大学、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转基因热带水果植物--木瓜的基因组草图》,宣告率先绘出了转基因木瓜的基因图谱,这篇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英国《自然》(Nature)上。 天津生物芯片在《Nature》上发表封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发表Nature综述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suppressive cell death in cancer”的文章,提出了肿瘤免疫新观点,即死亡肿瘤细胞可能会协助肿瘤“卷土重来”。论文强调,深入研究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充分考虑肿瘤局部、

如何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

 一、前言   David Swinbanks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中国研究人员的数量一直在增加。1999年,《Nature》杂志发表了11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其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化学和古生物学等。这一数字几乎是我们1997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的

中国科大学者在顶级化学刊物发表评述

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了解到,日前,国际顶级化学综述期刊美国化学会《化学评论》发表了该校俞书宏课题组受邀撰写的评述论文,全面总结了国际上关于纳米材料稳定性和反应性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作者对纳米材料稳定性和反应性研究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今后有关纳米材料稳定性和反应性研究的建议和今后值得关注

孙立成教授在《自然化学》期刊发表评述文章

  9月29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立成教授应邀在2015年9月出版的《自然化学》期刊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晶体铰链”为题发表文章,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电池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未来发

上海交大长江学者Nature子刊发表测序新成果

  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胰岛素瘤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别出了YY1基因T372R频发突变,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12月1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长江特聘教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发表Nature免疫学综述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suppressive cell death in cancer”的文章,提出了肿瘤免疫新观点,即死亡肿瘤细胞可能会协助肿瘤“卷土重来”。论文强调,深入研究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充分考虑肿瘤局部、

华人女院士携手上海交大教授发表Nature综述文章

  近年来人们发现,过去认定的许多细胞质蛋白其实也出现在细胞核中,包括与细胞骨架或细胞连接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根据外界信号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在那里发挥特别的作用。  英国牛津大学Ludwig肿瘤研究所所长卢欣(Xin Lu)五月二十五日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

大陆学者11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十一月,大陆地区的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作为Nature封面发表的高质量家猪基因组草图,清华大学发表的又一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完成的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随着衰老过程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后两篇都是以国内研究机构为第一单位发表的

中科院学者863计划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人类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近年来,耐药性菌株的大规模流行更加剧了治疗的难度。目前,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常用方法为抗生素治疗。其中一大类抗生素,例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等,是通过干扰或破坏细胞壁合成以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细胞壁代谢主

胡文瑞院士等在国际著名力学评论杂志发表评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胡文瑞院士、唐泽眉研究员和李凯研究员在国际著名力学评论杂志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AMR)2008第61卷第1期发表了题为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Floating Zones的评述论文。 随着航

热烈祝贺!华人学者Nature上发表最新成果

  人工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语音翻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重要领域,其性能主要由硬件算力决定,目前所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硬件都基于数字电子架构。然而,该架构的两个本质局限—冯诺曼依瓶颈与电子速率瓶颈,极大限制了神经网络硬件的潜在算力。首先,数字架构中,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是分布式的,因而在计算过程

中国学者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九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太平洋牡蛎(Pacific oyster)基因组的测序、组装与分析,一种肠道细菌中的重要蛋白:Tir的作用,以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会由于激光而被关闭等。   首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

中国学者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九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首次发现初始全颌鱼(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昼夜温度逐年变化对于植物生长和碳循环的影响,以及多项基因组测序研究新成果。   首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中国学者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金九银十,本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高亲和力抗体筛选生成新机制,干扰素“两面性”,以及乳腺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基因等。  首先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祁海教授研究组揭示了机体在免疫应答中逐步增高抗体亲和力的新机制,阐明了重要免疫疾病相关分子ICOSL

中国学者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十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的是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精细图谱,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以及人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在大肠杆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体结构等。   首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

中国学者4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4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中科院学者结构药理学研究成果,厦门大学Nur77与p38的互作研究,以及陆地棉基因组的测序成果。  首先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P2Y1R抑制剂分子的作用机理,

上海交大最新Nature Immunology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证明了一种肠道细菌中的重要蛋白:Tir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作用,从而造成病原感染。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前所未有天然免疫应答逃逸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Immunology

中科院学者最新Nature子刊文章发表首发性成果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宿主细胞中防止内源MAVS自发聚集和激活的机制,为研究宿主维持自身免疫稳态以及朊病毒样蛋白质的聚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6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侯法建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ple

中国学者863项目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氮素是促进作物增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施用氮肥超过1。2亿吨。氮肥大量施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包括气候变化、土壤酸化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灾难。正因为如此,氮污染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据估计仅欧盟每年用于治理氮污染的费用在700-3200亿

伯豪生物客户全转录组测序文章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

  研究背景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普遍被认为是一类不能编码蛋白的长链RNA。由于其序列较长,所以可以有较大的潜力形成多种复杂构象,从而通过不同生物学途径发挥其作用。此外,由于其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因此此类RNA也主要由其碱基序列形成的高级结构来执行生

大连化物所Nature上发表二维材料催化研究综述文章

  我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维材料及其杂化结构的催化系列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该研究团队的邓德会副研究员、傅强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受邀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和郑南峰教授一起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发

胡敦欣院士应《自然》邀请发表海洋领域评述文章

   在西太平洋布放6100米潜标。  胡敦欣讲解太平洋西边界流问题。  中新网青岛6月18日电 (胡耀杰)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

中科院发表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揭示出了人类P2Y1受体的三维结构,发现了这一受体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配体结构位点。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发表Nature新文章

   数十年来,人类学家一直试图追踪走出非洲的最早期现代人类留下的零碎踪迹。化石记录中的某些空白或不可靠的数据却一直阻碍了他们,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现在,中国的人类学家报告称他们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47颗人类的牙齿,距今有8万到12万年历史。如果这一年代测定准确的话,该研究发现将人类在亚洲出现

中科院发表Nature新文章

  数十年来,人类学家一直试图追踪走出非洲的最早期现代人类留下的零碎踪迹。化石记录中的某些空白或不可靠的数据却一直阻碍了他们,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现在,中国的人类学家报告称他们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47颗人类的牙齿,距今有8万到12万年历史。如果这一年代测定准确的话,该研究发现将人类在亚洲出现的

武汉大学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的研究人员针对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过程中氧离子转换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作用机制,为为深入探索其中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有机化学,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最新成果

  脑海绵状血管瘤(CCM)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血管畸形,可导致多种神经性损伤,引起出血性中风、癫痫等症状。人们发现这种疾病与三个致病基因有关,它们编码的蛋白分别是CCM1、CCM2和CCM3。这三种蛋白都是接头蛋白,能够和多种配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理解CCM蛋白与其他蛋白的互作

中国学者最新Nature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