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医学院与郑州大学在《自然》合作发表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

5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医学院那洁研究组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莹璞研究组紧密合作,在《自然》期刊发表题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研究揭示基因组激活前后表观遗传转换规律》(Chromatin analysis in human early development reveals epigenetic transition during ZGA)的研究论文,发现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变化与基因转录的密切关系。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调控机制,也为研究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相关应用和胚胎发育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的个体生命起源于受精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需要经历一系列剧烈的染色体重编程事件。近年来以小鼠为模式生物研究表明,胚胎染色体的重编程过程中,来源父母本染色体的开放状态、高级结构以及其携带的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能够帮助介导受精......阅读全文

医学院与郑州大学在《自然》合作发表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

  5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医学院那洁研究组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莹璞研究组紧密合作,在《自然》期刊发表题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研究揭示基因组激活前后表观遗传转换规律》(Chromatin analysis in human early development revea

Science发文揭示人类早期胚胎组蛋白修饰重编程过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课题组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徐家伟课题组合作,揭示了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重编程过程。研究成果以“人类亲本-合子转变中组蛋白修饰的重编程”(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

Nature子刊:郑大王立东揭示中国北方贲门癌与饮食相关性

  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南太行山地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原林县)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  1959年,河南省政府组建以河南医学院牵头的,以沈琼教授、刘桂亭教授、裘宋良教授等为代表的食管癌防治医疗队深入林县开展多学科综合防治研究。从此揭开了郑州大学医科三代人、六十

郑州大学Cancer Res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癌症中心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腺苷脱氨酶ADARs介导了腺苷(A)至肌苷(I)RNA编辑。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温州医学院发表《Lancet》文章

  来自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constructive surgery after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的通讯类文章,主要针对近期关于女性生殖器官切除后的重建手术,探讨了此类手术的疗效和对心理的影响,相关内容公

山东大学医学院《自然通讯》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NLRP3炎性体在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炎症性疾病。NLRP3蛋白表达是炎性体激活的一个决定步骤,因此它的表达必须严格控制,以维持免疫稳态和避免有害的影响。然而,NLRP3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仍然是未知的。12月8日在《Nature Co

研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组蛋白修饰重编程

  2019年7月4日,郑州大学孙莹璞课题组与清华大学颉伟课题组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长文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ygotic transition,揭示了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重编程过程。表观遗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发现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则没有这种结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实验概要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实验原理1、X染色质的发现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在雌猫体内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中则没有这种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猫外,其他雌性哺乳

强强联手 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4篇。

   本周,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4篇。  Nature的两篇,分别来自山东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以及华东理工大学;Science的两篇,分别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  值得关注的是,山大副校长、新科院士陈子江和中科院刘江团队强强联合,再发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