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青报:不谈教学还谈什么大学

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影响力、学术水平,最近参加了几次有关青年学者、大学教师成长的论坛,听到的主题词不外乎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教学质量被排除在外。 青年学者廉思曾经带领30人的团队,在全国5个城市调查了各类高校的5000多名年轻教师,结果显示:超过60%的青年教师会把做课题放在给学生上课前面,67.8%的人坦言“教学质量不会影响晋升”,32.5%的人直言,教学压力主要来自 “学校的考核”,把学生的认可度当作压力的,不足两成。 这些现象和调查结果,呈现一个现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各类考核都直接跟科研成果挂钩,做科研、发论文是教师的“主业”,不好评估的教学工作变成了“副业”。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选拔的基石,应该处于大学教育的中心地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承担着本科教学任务,他们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表明,很多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作为知......阅读全文

熊庆年:大学应推行“通识教育”

   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然而,社会上的人们对什么是通识教育并不一定都知晓,有不少人对推行通识教育心存疑虑。即使在大学,甚至在已经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校,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未必一致。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通识教育,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并通

教育部: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师〔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  现将《教师教

人大教授:大学教学究竟有多重要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了最新的“2017教学调查报告”,并于2月16日刊发了该报记者的署名文章,对此报告做了详细的分析,其相关数据及其结论对我们也不无启发意义。  最新调查结果的三大亮点  这份针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调查始于2016年,耗时数月,对1150位高教界人士进行了调查,其中

王长乐:高考公平性不在于自主招生还是统一招生

  大学完全自主招生在我国推行难,是因为我国现实的大学制度与大学应然的本质和规律的距离太远。或者说,是因为我国的大学在背离大学自然逻辑和规律方面走得太远。从教育逻辑上看,高等教育只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权利、一次发展和提高的机会,也是一次追求知识和学问的跋涉过程,是需要

996工作制,对于大学教师只是一种常态

  “996工作制”是指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说法源自加班现象严重的互联网行业,那么这种状态是否适用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学教师呢?因为缺乏大数据支撑,对于大学教师是否加班、是否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众说纷纭。  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大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是不一样,高大上人才

王长乐:社会公平 高考难以承受之重

 ■王长乐  高考作为高校招生的一种教育性活动,可以说由来已久。但高考演变成让全社会瞩目、需要政府动用教育(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城管、卫生、建设等许多部门来保障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则是近些年来的事。而高考其所以由一个本来只是教育界内部的、单纯为高校招生服务的活动,变成了一

由施一公等学者创办的西湖大学正式获批成立!

  4月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我省设立西湖大学。根据复函,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我省统筹管理和指导。(今日人民日报《西湖大学有啥不一样》和浙江新闻客户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快“双一流”建设》都做了相关详细解读。)  创办西湖大学

熊丙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 原因岂止创业教育薄弱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5月13日在京举行。教育部强调,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张端鸿:“双一流”政策你真的读懂了吗?

   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反映的是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型学术机构的规范和价值——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这种理念基于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对这种模式认可后,其在19世纪末成为主导的学术思想。(Philip G. Altbach)   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教育部:将推动这39所高校全部更名!

  9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对整体推进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了相关要求。《改革方案》明确,将推动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

中国科学报:谁“绑架”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

   放眼高校,缺乏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问题。不少高教人士已经意识到,正是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中国学生的墨守成规。这一点,中国教师,尤其是在国外任教的中国教师,以及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士感触更为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批判性思维传入国内被解读为“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

本科教育的“中外对话”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日前,由全国5.2万名教育工作者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共同参加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让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成为了与会者的一个共识。应该说,近些年来,本科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把中国本科教育与外国本科教育作比较

闵维方:应从制度上强化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高度重视大学之道的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对知识创造充满期待的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 来,我国大学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体系,为

许智宏: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重塑与创新人才培养

 ■许智宏  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但在不少媒体和会议上也都在讨论反思全球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不管怎样,应该讲它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至少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一个国家已不可能孤立地生存,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比以往任何时期

李培根院士: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多,大至教育方针、小至创新教育的方法、模式,等等,面对那些问题就需要批判性思维,大家也在努力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但我想,恐怕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批判性思维。 要能包容不同思想乃至异质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理性,因为批判一定要基于理性;第二个就是

杨东平:一流大学的5个特征

当今,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大校园、综合性、办大学城的现象。随着校园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大学以何为大,大学的精神价值、社会责任,以及什么是现代大学精神、现代大学制度这些问题,却似乎越来越模糊。  一流大学的5个特征  在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发展以后,绝

郑南宁院士:用教育教学传承人文精神

    郑南宁,教授,1952年生于江苏南京,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8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日本庆应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

美国教育优势不再 全球教育竞争加剧

亚洲教育:让老牌强国“低头”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出口”地区,世界各地大学都有亚洲留学生的身影。今年早些时候,马来西亚宣布,在2010年将本国建成国际教育中心,届时将吸引10万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为了吸引更好的教授,大学提供的薪酬甚至超过了美国。目前新加坡学术单位中青年教授的平

第五届民盟高教论坛探讨大学创新

    人们期待通过创新赋予自然、社会更丰富的多样性,赋予自身更多发展机会;否则,不论创新的成就对于行为者来说如何巨大,对于自然、社会都只能是一种折腾。   激烈的冲突、频繁的折腾、无尽的改革,不可能发展好教育;骚动的校园、蠢动的学生、不安的教师,只会导致不忠诚于教育的学校。  

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还是相互排斥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无论中外,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不断争论的一个议题。7月5日,《高等教育界》杂志采访了4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师,请他们回答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这一调查结果及其所引发的问题,或许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有所启发。■郭英剑 《高等教育界》于

柯炳生: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是非与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目前,社会舆论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感觉上是肯定的很少,批评的很多。这导致了很多人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认为我国的大学今不如昔。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本文尝试着用一些具体事实和数据

李培根院士:奔向世界一流的大学缺少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一批中国重点大学的研究水平提升之快,令世界瞩目。其中有几所重点大学宣称,在 2020年左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更多的重点大学也竞相争取世界一流,这当然是好事。在奔向世界一流的进程中,蓦然回首,似乎能感觉忘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到底最缺

熊丙奇: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

  几年前,我曾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件开宗明义:我们真想把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砸了!这让我很吃惊,因为那时全国各地的大学,正推行多媒体“先进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师上课用PPT,用多媒体技术,其好处据说很多——可以让教室很环保,老师不用吃粉笔灰;可以图文并茂,图像、视频、音频并用,让讲课丰富多彩;可

王小凡:大学自主权应分配给学术主体及其代表

  “从国家层面讲,应该在给大学自主权的同时,考虑如何分配权力的问题。我认为,自主权应分配给学术主体和他们的代表。当然,改革也不能一刀切、走极端,大学里凡事都让教授投票决定是不现实的。”  “我回国就是为了解情况,帮助找出重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最近,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

熊丙奇:“行政政绩”无益改革

   近期,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因工作合同中“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的规定而险遭辞退事件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如今,此事虽已有了结果,但公众因此而产生的争论却并未平息,尤其是直接导致方艳华险遭解职的“非升即走”制度,更是引起了公众的质疑——这种源自国外高校的“舶来品”,是否适合国内高校

评论:大学先修课不能盲目开设

  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因此,普通高中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班”蓬勃发展起来。“大学先修课”便是“创新实验班”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上的具体体现。开设大学先修课是喜是忧? 大学先修课有其优势 

王凌峰:世界一流大学梦如何能圆

  1998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为北大、清华,其余“985工程”高校定位为国际知名大学。自此之后,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一大话题。   全球范围内进行世界一流大学排名

评论:“应试化”挑战教师的尊严和地位

  高等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之后的深造,其本身的“教育”功能从来没有让人怀疑过,国内出版的几本知名《高等教育学》著作无一例外地将“人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议题,就是一个证明。但这个承担“人的发展”的教育功能的主体——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尊严,在今天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怀疑。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

徐显明: 大学不是官府, 请把尊严和权威还给教师

  【导读】中国需要建立怎样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数十年之后再次提出这一问题,似乎多余,却又十分切要。在这篇《大学理念论纲》中,作者目睹中国大学世俗化、功利化、工具化、行政化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大学理当遵循的十条规律,其中着重论及:大学的权威不以管理者为代表,而以知识贡献者为代表。谁能创新知识

给高教“十四五”开局之年划重点

■樊秀娣 2021年注定是中国教育科研评价与管理的大发展之年。“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已成为学界上下的共识。大家期盼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早日形成,但客观上评价体系不会一蹴而就,而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评价体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