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源自人类粪便的细菌DNA可作为“肠道纹”(gut print)来识别个人身份。 通过寄居某人体内的微生物DNA可识别出此人的身份。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文章指出,在一项匿名试验研究中,通过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即其微生物组),很有可能识别出个人身份,从而泄露某人的健康状况、饮食以及种族等细节信息。无独有偶,4月29日发表于《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的一项研究也声称,在由NIH维护的公开性微生物组DNA数据中,也含有具备潜在辨识性的人类DNA。 当然,两篇论文均未依据微生物组的信息披露出受试者的姓名——估计目前这么做也会很困难——但他们有提出,这种具有引导性的微生物组研......阅读全文

微生物DNA进行人体识别引发隐私担忧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的聚集DNA,它又被称为‘gut print’,可以唯一地识别某个人。但这引发了隐私问题。  研究结果于5月1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表明它可能识别人体微生物栖息研究方面的匿名参与者。该微生物将会透露个人健康、饮食或种族方面的细节。4月29日发表在

多项仪器研发项目列入863计划和2014备选项目

  一、前沿生物技术主题  1.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  (1)阵列毛细管柱蛋白质分离-阵列点样装置  研制二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新装置,第一维分离柱可分离48个馏分,第二维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柱可同时分离48个流份;开发阵列紫外检测器; 研制多柱点样头并行点样器和流份收集器;开发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文章指出,在一项匿名试验研究中,通过寄生于

浮游菌采样数据完整性-ORUM小黄人是认真的

  数据完整性问题一直是药企各种检查中的焦点,常见于QC实验室,但在研发、生产、市场甚至药事管理部门也同样存在,怎样保证数据完整性是药企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今年5月份ISPE发布了一份新的《生产记录的数据可靠性指南》,其中给出了关于生产系统数据完整性的快速解决方案,指导用户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

浮游菌采样数据完整的重要性

数据完整性问题一直是药企各种检查中的焦点,常见于QC实验室,但在研发、生产、市场甚至药事管理部门也同样存在,怎样保证数据完整性是药企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今年5月份ISPE发布了一份新的《生产记录的数据可靠性指南》,其中给出了关于生产系统数据完整性的快速解决方案,指导用户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

中美德科学家共同呼吁启动“国际微生物组计划”

   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难以比较及整合,这种‘碎片化’现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具有独特生理代谢优势的微生物,在解决地球各类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污水处理到气候变暖,人类如今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疾病流

大便中的肠道细菌或能预测结直肠癌

   说起大便,很多人可能会掩鼻皱眉。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试图从粪便中分析肠道菌群的特点,以期获得有关疾病的线索。  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男性第三大常见癌症。  近日,一国际科学家团队

雅培公司新型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PLEX-ID

  【摘要】2009年3月,美国,两份发热性呼吸系统病患的咽拭子样本,通过疾控中心(CDC)实验室应急网络,运送到海军健康研究中心。借助雅培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得到的结果:该病毒株不与数据库中的任何一条信息完全匹配;系统提示最接近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且其基因组同时包含了人流感、猪流感

北大蒋争凡最新综述:接头分子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

分析检测技术在保障食物安全方面的作用和发展

  伴随着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环境污染等在食品中的发现,许多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应用到食品企业用来检测污染物。同时,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以应对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重金属等新出现的问题。同时,食品企业的相关人员也需要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来获得有效数据并制定出科学的决策。  近年来,新的检测方法在

见微知著 :从肠道微生物看你的健康

  人体内含有数十万亿的人类细胞,数百万亿的细菌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形成的细菌,有些是有益的,甚至对身体健康十分必要。总之,所有这些细胞和微生物组成了研究人员所谓的人类微生物组。  现在有一个全民科学项目旨在扩大我们对这种复杂关系的理解。科罗拉多大学学者与30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联手发起

丹麦新发现 调节肠道微生物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

  丹麦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确定了此前未知的500种人体肠道微生物以及多达800种能够感染人体肠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研究人员称,该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人体肠道内此前从未见过的宏伟图景。随着更多的肠道微生物被发现以及各个菌落之前的关系被理清,未来科学家将有望通过增加或删除某些细菌的方式来治疗糖尿病、哮

靶向肠道菌群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吗?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和机体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且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许有望帮助治疗糖尿病,那么这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嘛?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分享给各位!与大家一起学习!  【1】PNAS:突破!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  DOI:10.1073/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研究开发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新疾病检测方法

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引擎实现疾病检测的原理  微生物组具有服务疾病诊治与生态监控的巨大潜力,但是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通过菌群检测实现快速精准的疾病诊断呢?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疾病检测方法,为此共性问题提供了原创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微

一文读懂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框架性指南

  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是安全利用化学物质的先决条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及其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入生态环境及向人体暴露等方面的信息,科学确定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一、适

这套人工智能咋这么“聪明” 判定肺炎准确率堪比专业医生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基于深度学习开发出一个能诊断眼病和肺炎两大类疾病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登上了2月23日的世界顶级期刊《细胞》。  这项人工智能成果能够根据影像资料,给医生提出诊断建议,并解释判断的依据。比对实验发现,该系统在诊断眼疾时的准确率达96.6%;在区分肺炎和

制药工业如何运用工业4.0

  中国制药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工业4.0方案,比如美国某大型自动化公司与一家中国制药厂签订了大型智能工厂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是协助制药企业建立全自动化、智能化工厂,提供包括过程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在内的一系列信息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目标为提升生产效率、质量和过程管理。在这样的项目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帮企业

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疾病检测方法来了

  微生物组具有服务疾病诊治与生态监控的巨大潜力,但是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通过菌群检测实现快速精准的疾病诊断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疾病检测方法,为此共性问题提供了原创的解决方案。该工作于3月17日在线发表于mSystems(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

质检总局、国标委批准发布625项国家标准

  12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625项国家标准。该批国家标准中,制定508项,修订117项;强制性标准89项,推荐性标准535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项。标准名称、编号及实施日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23号)中向社会发布。 序号 国家标准编号

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展望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RMMs,下同),并且从验证、法规以及技术和质量的好等方面,同现有的传统方式做对比。结果是很明显的,RMMs在未来将极大的影响制药及生物技术产业。   曾在第五届PDA全球年会上,最终用户、监管机构、制药领域专家齐聚一堂。Ed Tidswel

基因检测过去、未来与问题

  10月11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Eric D. Green,美国加州首席科学官Edward M. Rubin以及美国华盛顿华盛顿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基因组科学荣誉教授Maynard V. Olson在Nature联合发表了一篇预测性文章,题为The future

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行为影响成研究热点

   很多发现常常让我感到吃惊。这个领域是开放的,它有点像“西大荒”。  自从Rebecca Knickmeyer与她最新的大脑研究项目参与者相识以来,时间已过去了1年。Knickmeyer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家,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和性格测试,她希望看到30名新生儿如何学会爬行,

庞国芳、吴清平等四位院士定调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基础

  在第三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庞国芳、孙宝国、吴清平、陈坚四位院士从自身研究出发,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定下基础,畅想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蓝图。  庞国芳院士:农残检测技术要实现信息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首席科学家 庞国芳  “加大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污染的治理力度,刻不容缓。”中国工

基因测序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对基因测序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学家对未来40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两篇论文首次报道了确定DNA片段中化学碱基顺序的简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学家们只能检测DNA片段,而不

John Yates专访:探索质谱与信息学之间的奇妙关系

  计算机对质谱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从数据采集到仪器操作再到数据分析,计算机在质谱发展史中的多个关键时刻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串联质谱和信息学的结合,使蛋白质组学能够快速将氨基酸序列与质谱图进行归属。  随着分析工具的日渐发展、数据生产数量与数据类型的逐渐多样化,计算机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苏晓泉团队开发出基于微生物组大数据的疾病检测方法

  微生物组具有服务疾病诊治与生态监控的巨大潜力,但是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通过菌群检测实现快速精准的疾病诊断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疾病检测方法,为此共性问题提供了原创的解决方案。该工作于3月17日在线发表于mSystems(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

美最新研究显示人体微生物或成身份识别新“指纹”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新研究显示,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都含有独特的“指纹”,此特征可作为区分个体的标识。该研究结果刊登在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论文首席作者、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研究部研究人员埃里克·弗兰佐萨说:“将人类DNA样本与人类DNA‘指

美最新研究显示人体微生物或成身份识别新“指纹”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新研究显示,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都含有独特的“指纹”,此特征可作为区分个体的标识。该研究结果刊登在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论文首席作者、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研究部研究人员埃里克·弗兰佐萨说:“将人类DNA样本与人类DNA‘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