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杂志出特辑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英国,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国24%,美国18%,日本12%的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中国的投入仅占研发总预算的5%。他表示,除加大投入外,还需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标准,采用更适当的指标追踪进度,评估成果。除论文发表数量外,还要注重引用量,推动重大科学问题上的突破。 杨卫坦言,中国依然存在不少科研不端行为。对此,必须在态度上做出改变,要从掩盖转变为揭露。同时,还要推动科研机构改革,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开来,避免产生腐败。 在中,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干细胞政策研究员道格拉斯·赛普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表示,与普遍的看法不同,中国在伦理敏感的......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报:基金带动科研热情

  从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1)》和《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可以看到,2011 年(至11月底),基金委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2114项。其中研究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6063项,人才项目系列各类项目15644项,环境条件项目系列各类项

中国科学报:“冷门”科研期待“走红”

图片来源:昵图网     从事“冷门”科学研究的辛苦,不仅体现在研究环境艰苦,而且在项目经费上,与那些“热门”科研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然而有这样一批研究人员始终坚持着他们钟爱的事业。  “冷门”科研何时能迎来春天?   4月9日,星期一,80后博士王传超坐在办公桌前,QQ不

《科学》:发现新中微子振荡标志中国科研崛起

  《科学》杂志3月16日发表文章,报道了大亚湾实验发现的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并称此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科研正在崛起。  文章说,大亚湾研究人员放弃春节休息,连续作战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几率。他们于3月8日向世界宣布了该项成果。  大亚湾研究团队击败了日本、美国、法国和韩国

中国科学报:科研仪器共享困局背后

  当某种尖端科研仪器在欧美国家只有几台,但在我国却能找到十几甚至几十台时,您会为国内科研力量的“壮大”感到兴奋吗?   事实上,仅就数量而言,国内某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设备拥有量并不次于国外。以某种型号的卫星地面接收站为例,美国在2009年只拥有16座就已满足需要,而我国早在2005年就建成了30

中国科学报:科研项目衍生物影响科研生态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前执行院长、水环境研究院前院长陈英旭涉嫌贪污和非法占有千万元科研经费被检察机关起诉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大学和整个科学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从学者的反应看,经常获得科研项目资助者,不论出于本能,还是利益攸关,都不自觉地捂紧了口袋,但他们更多地仍是从合理的一面去看待科研项目的

杨卫为《科学》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撰写的社论——《中国的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为全文中文翻译:   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来年大幅增长,正在重塑着全球科研图景。但是,快速增长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着科研文化

中国科学报:作科研的放弃与坚守

  最近,饶毅辞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职务终获批准,将于今年9月卸任,北京大学此时也正在向全球科学界招聘新一任的院长。对于辞去行政职务,饶毅表示:“与有些人认为行政在中国万能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虽然有些事情需要有行政职务来做,有些事情会因为没有行政职务才可以做得更好。”显然,他这里指的是科学研

中国科学报:科研伦理咨询能否排疑解惑

“我们不是道德警察。我们只是帮助科学家摆脱麻烦的另一个渠道。”   当Stacy Hodgkinson和Amy Lewin招募一名15岁的怀孕少女参与研究时,他们绝对带有最好的初衷。两位心理学家正在评估一项针对年轻准父母的教育项目,而上述女孩符合所有的入选标准:头胎、孕期在15~32周、

【中国科学报】让内审成为科研管理的臂膀

  “审计就是找茬儿。”这是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副所长、纪委书记何宏平主抓该所内部审计工作之初,一些科研人员的看法。“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感觉压力很大,怕得罪科学家,将来会影响自己的岗位竞聘。”何宏平说。  然而,这一切近几年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从2012年开始,地化所探索以内部审计

专访《自然》、《科学》四位主编:他们看好中国科研

  近期,《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据介绍,此次峰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是因为《自然》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与互动。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科研界的领先者之一,科研数量与质量都有突出的表现。过去20年,我国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