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5万人基因组分析发现新致病基因

一些宾夕法尼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携带了一些提高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的基因突变。在一项迄今最大规模的研究中,科学家网罗了超过5万人的基因组数据,并连同他们的电子健康档案,最终识别出潜在的新的致病基因。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每250人中便有1人携带了可能使其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基因变异,尽管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恰当的治疗。 此前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几个项目已经收集了大量参与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将这些数据与临床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寻找基因突变与疾病和特征之间的联系。然而迄今为止,这些研究寻找的都是常见的遗传标记,而不是对患病风险影响更大的非常罕见的遗传变异。并且并非所有这些研究都与参与者分享DNA结果。 为了找到罕见的疾病变异并将患者的DNA结果纳入健康护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丹维尔市盖辛格保健系统与纽约州柏油村再生元制药公司,对50726名盖辛格病人的外显子组(编码蛋白质的1%的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志愿者大部分......阅读全文

表达基因的克隆策略与分离表达基因序列的技术方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大片段基因组区域或整条染色体DNA 上鉴定出基因表达序列(gene expressed sequences)或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s)。在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中,发生转录的表达序列(即基因)仅占总序列的3~5%。基因组中绝大部

青岛基因检测平台将建成 能揪出30多种遗传病

  人体基因被称为世上最神秘的东西,在众多疾病背后很多都是基因在“捣乱”。12月13日 ,记者探访岛城基因神秘基地——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了解了一些基因背后的故事:每个人体内都有隐藏的致病基因,有的基因传男不传女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明明父母都很正常 ,到了孩子身上却发生了突变等 。作为山东半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选择

  一、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  基因诊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检查致病基因本身的异常。它通常使用基因本身或紧邻的DNA序列作为探针,或通过PCR扩增产物,以探查基因无突变、缺失等异常及其性质,这称为直接基因诊断,它适用已知基因异常的疾病;另一类是基因间接诊断。当致病基因虽然已知但其异常尚属未

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您需要了解的一些事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遗传病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提高了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和鉴定的效率,使人类对自身基因功能的认识大大加速。本文对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也是遗传病家系资源比较丰富的

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

摘要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遗传病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提高了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和鉴定的效率,使人类对自身基因功能的认识大大加速。本文对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也是遗传病家系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遗传病家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2007:寻找人类基因组差异

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26日报道  每逢年底,《科学》和《自然》等杂志都会评选出本年度一些重要的科学成果。在2007年出现的许多科学进展中,关于人类基因组差异的研究以及一种新的培育干细胞的方法,连同其他一些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照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帮助科学家定位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

基因检测技术成本大幅降低

     7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被科学家破译的时候,人们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好处就是,今后可以很方便地检测自己体内是否含有致病基因。然而7年过去了,人们却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任何突破性进展。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基因破译成本太高,科学家联合破译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所有花

英国推进十万人基因组计划 Illumina等企业踊跃参加

  英国计划在2017年完成10万人的基因测序工作,但筛选疾病基因需要创新的软件。  一对加利福利亚双胞胎出生后,他们的父母日益忧心:宝宝们发育缓慢,而且肌张力低。脑部扫描发现,男宝宝可能有大脑麻痹,但女宝宝却有癫痫和震颤。医生们百思不解。多种测试结果都无法确诊两个宝宝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等到孩子们5

科学时报:大熊猫研究步入基因组时代

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大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这是世界首例用短序列进行新物种测序与组装新技术完成的大型基因组序列图。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大熊猫基因组项目负责人田埂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基因组框架图涵盖基因组95%区域,覆盖基因区约98%。虽然这还不是最终的基因

海洋所科研人员绘制完成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近日,牡蛎基因组计划(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项目组宣布,历时两年的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终于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度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据悉,目前的基因组图谱已达到国际领先的基因组图

揭开基因检测的面纱:预测疾病 伦理困境

5月31日,北京亦庄诺赛基因公司实验室。   自从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预防乳癌,基因检测瞬间火起来了。从2007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科研机构到商业公司,市场和对人体探秘的需求都推动基因检测技术突飞猛进。这项前沿技术到底靠谱吗?从基因可以预见未来的健康情

基因组学推动生命科学大步向前

  2010年下旬,河南安阳曹操墓真伪之辩正酣。而一则来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发了多方关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DNA样本,拟用基因组科学的手段验证出土的头骨是否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组科学成为热门,这一话题“落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伴随着2

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

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不论要揭示某个基因的功能,还是要改变某个基因的功能,都必须首先将所要研究的基因克隆出来。特定基因的克隆是整个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的起点。本文就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上海生科院发现新的肺鳞癌致病融合基因

  9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TRA2B-DNAH5 fusion as a novel oncogenic driver in hu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基因检测技术成本大幅降低

  基因检测技术的突破   寻找与疾病有关基因的研究最先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科学家发明了基因剪接技术(gene-splicing),当时的研究速度很慢,工作量也很繁琐,并且需要从大量患病家族中收集DNA。比如1983年科学家发现了亨廷顿疾病基因的近似位置,但直到1993年,经过漫长的1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基因与疾病治疗相关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组中的古老逆转录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病毒持续地感染人体。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们的基因组中,如今它们被称作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

为什么说“全基因组测序”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

  毫不夸张地说,全基因组测序,就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  或许你会争辩,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吗?不是人工智能吗?不是纳米技术吗?  并不能否认这一点,但相对于这些外源性的颠覆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更确切地说是从人类自身引发的革命。  先从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始。  一位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最

几种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介绍(二)

3.2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 DD-PCR是在AP-PCR基础上发明的一种RT-PCR方法,主要用于 2种或多种类似生物个体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分析。其基本原理是:所有真核生物的成熟mRNA都含有不同长度的poly+(A)尾部序列,根据poly+ (

真核生物基因组-4

(2)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的病因是患者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为酪氨酸,导致血清中苯丙酮酸浓度升高。现已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定位于12q24.1,此基因全长约90kb,含13个外显子,在中国人中已发现10余种点突变,这是造成酶活性缺乏的原因。 2.

基因克隆(gene clone)的几种常用方法介绍-2

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个在种源上相近的基因组将靶基因组中所有共同的基因掩盖起来,而只暴露出特异的基因,在整个反应中只有特异基因能被扩增。其操作程序为:(1)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一般用Bam HI,Bgl II或Hind III)同时处理靶基因组和掩盖基因组DNA,其中掩盖基因组DNA的量至少要2

NIH出资$3.13亿用于疾病基因组测序研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资助一些基因组测序分析中心,致力于破解人类常见病和罕见病的基因信息。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14日宣布成立“常见疾病基因组学中心(CCDG)”,该中心将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从基因水平研究心脏病、糖尿病、中风以及自闭症等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NHG

刘伯宁:后基因组时代10年间生命科学的发展与挑战

  8月2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在人类1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将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事实上,自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迄今,科学家已经相继发现70余种疾病的易感基因,基于此的基因诊断产业已经初现端倪,但10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 | 观点

  在贺建奎事件引发的大讨论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批评热点:选择CCR5基因的不适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本文试图从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角度对这两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对伦理学的讨论有所帮助。  胚胎基因编辑所涉及的技术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贺建奎所使用的“

Nature:系统解析斑马鱼参考基因组

  斑马鱼(Zebrafish)是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新兴模式动物。斑马鱼由于具有饲育容易、胚胎透明、体外受精、突变种多、遗传学工具成熟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发育与人类遗传疾病的新兴模式动物。   近日,英国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杨焕明院士:我国基因组学研究亟须加大投入

发现致病基因的竞赛日趋白热化,然而,我国基因组学研究队伍却在萎缩 2007年,基因组学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有国际媒体将之称为继1905年之后的又一个“奇迹之年”。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4篇文章,和他的同事共同缔造了辉煌的“物理世纪”,奠定了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发现

视点: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