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肠道“味蕾”感知炎症

你是否曾在压力沉重的时候或者吃了很辣的食物后急着去厕所?这或许是因为肠道内的味蕾能感知炎症化学物质并且向大脑发出警告。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细胞》杂志。 人们对这种被称为肠嗜铬细胞的味蕾知之甚少。它们最早激起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在发现肠嗜铬细胞产生了体内90%的血清素时。血清素是一种大脑化学物质,最为人熟知的是能调控心情、食欲和睡眠。 为阐明为何肠道细胞能释放如此大量的大脑化学物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David Julius和同事在实验室中用小鼠细胞生长出来的微型肠道研究了这些细胞。 他们发现,肠嗜铬细胞拥有感知饮食刺激物、压力激素和细菌副产品的受体。当暴露在这些物质中时,此类细胞会释放血清素分子,从而激活连接到大脑的肠道神经末梢。 大脑作出的回应是让肠道运动加速,或者如果情况真的非常糟糕,会导致腹泻或呕吐。“它可能还会给你一种一般意义上的不适感,作为让你知道肠道内某种炎症发作正在进行的方式。”Julius介绍说......阅读全文

Cell:重磅!揭示肠道-大脑对话新机制

  小鼠肠道感觉细胞通过血清素直接与肠道神经元进行对话,让大脑知道某些化合物是否存在。这些肠道细胞将肠道的内含物告诉大脑。但是对这种肠道-大脑对话的分子机制的认识因技术限制受到阻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研究小鼠肠道类器官和肠道组织切片中的一种关键的肠道感觉细胞(即肠嗜铬细胞),来自美国加州大

绘制出β细胞分化图谱有望治疗糖尿病

  胰腺中的胰岛包含有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和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两种特殊的激素,其能协同作用来调节机体血糖水平, β细胞的破坏和功能异常会导致糖尿病发生,目前并没有疗法能够阻断糖尿病进展及其严重的血管并发症。胰岛移植通常能够让机体血糖水平正常数年时间,且能阻断糖尿病次级并发生

Cell:肠道细菌决定心情好坏

  为了我们情绪好,爱护细菌这个宝。  血清素属于快乐激素,血液中该激素水平下降会让人感觉情绪低落。最新研究发现,如果肠道内某些细菌缺乏,或可导致肠道减少血清素的产生,或者说一些细菌是影响我们心情的重要因素。  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物质,其活性部分是吲哚胺。虽然大脑内

Cell:肠道菌为何能影响我们的健康

  尽管众所周知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是一种大脑神经递质,但据估计人体90%的血清素都是在消化道中生成。实际上,血清素调控了我们的各种生理功能,外周血清素的水平改变与肠激惹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许多疾病相关联。加州理工学院在4月9日《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肠道中

压力和卷心菜为何都会让你闹肚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满满一桌辛辣的菜肴,大快朵颐之后却感到肠胃不适?又或者某段时间本来就“压力山大”,此时肠胃也来插上一脚,天天闹别扭?科学家告诉你,这也许是你肠道里的“味蕾”在作怪!研究发现,小肠里的“味蕾”能感受到致炎化学物质的存在,并警示我们的大脑将这些东西排空。  我们对这些被称作

肠道菌群 | Science专刊:决定你健康状况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对人体微生物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改变它们?  4月29日,美国《科学》杂志以“Microbiota at work”为主题发了一期专刊,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体微生物与健康的

消化道如何指挥大脑?

  消化道为什么能指挥大脑?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秀丽隐杆线虫的肠道里有一种专门的神经细胞,用来检测细菌摄取,随后,神经元释放一种神经递质向大脑发出停止运动的信号。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帮助这些特殊的神经元检测细菌的新离子通道。  “肠道信息回传至大脑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大脑和认知科学部门助理

生化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 0-30U/L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

张红杰教授 | 炎症性肠病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引发肠免疫紊乱,最终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形成。  来自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异常,而肠道菌群是该免疫损伤过程的重要触发因子。  一、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研究现状  1. IBD患病

尿液分析仪临界值怎么设定

尿常规项目标准操作干化学法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尿常规检验通常以新鲜晨尿为宜,但门诊患者可以随机留尿。尿液标本采集 应使用洁净带盖的一次性容器,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混入。标本留 取后要及时送检。 对于不能立即检查的标本,在冰箱内一般可保存 6-8 小时。要根据检验项目 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防腐及保存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Cell Metabolism:风雨10年来最受关注的10大综述

  Cell Metabolism杂志为了庆祝十周年,推出了2005至2014年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综述文章。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cient Energy Gauge Provides Clues to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M

肿瘤标志物

肿瘤基因P53抗体(P53-AB)         正常范围:肿瘤基因P53抗体阴性。 检查介绍:P53基因是研究得比较广泛深入的一个基因。P53抗体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的筛选试验。 临床意义:在肿瘤血清中P53抗体呈阳性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关于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通知

教技司[20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科司、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并公示,共有212个项目获准立项(具体名单见附件)。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

ZBP1 蛋白在细胞坏死以及炎症反应中的调控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具有左手双螺旋结构的核酸分子(即 Z-DNA 和 Z-RNA)的生物学功能知之甚少。Z-DNA 结合蛋白 1(ZBP1,也称为 DAI 或 DLM -1)是一种能够结合上述核酸分子的蛋白质,它包含两个 Zα 域,分别能够结合 Z-DNA 和 Z-RNA。  此前研究表明,ZBP

Cell Discovery:揭示迷走神经调控急性肺部感染免疫的新机理

  4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苏枭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迷走神经-脾脏协同调控急性肺部感染损伤的分子机制》(Signals of vagal circuits engaging with AKT1 in α7 nAChR+C

5-羟色胺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一)

1、 应用范围此试剂盒可用于人血清、血浆、血小板和尿液中五羟色胺的体外定量检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试剂盒还可用于组织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研究。 2、前言说明   五羟色胺是色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它主要存在于肠嗜铬细胞、血清素激活的神经元和血小板中,它已被确定为是中枢

肖晖课题组研究饮食营养和肠道菌群调节肠炎和癌症

  3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肠道菌与发育和健康中心肖晖课题组的研究论文“Gut epithelial TSC1/mTOR controls RIPK3-dependent necroptosis

优化术后镇痛促进术后康复

  “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年丹麦康复之父Kehlet提出的,其内容包括多模式镇痛、限制输液量、术后早期下床、微创手术、术前两小时自由饮水、术后早期恢复口服饮食、避免或减少使用鼻胃管,以及在围术期合理调节应激反应(内分泌、

分光光度法组胺的测定

一、组胺的简介  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化学式是C5H9N3,分子量是111。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胺,是由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的,通常贮存于组织的肥大细胞中。在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引起肥大细胞的

揭示五羟色胺活化基因表达的组蛋白修饰会话机制

  PNAS   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  (serotonin),是一类神经递质,对情绪等神经生物学事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专家点评Nature丨你的情绪信号或可印记到组蛋白上——首次报道组蛋白五羟色胺化修饰及其生物学功能)。五羟色胺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除中枢神经组织外,其主要外周产生

新发现介导局部-系统性天然免疫信号传递的代谢小分子

  7月23日,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潘磊研究组题为Sugar Alcohols of Polyol Pathway Serve as Alarmins to Mediate Local-Systemic Innate Immune Com

孙兵、刘勇军研究组PNAS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细菌感染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机体需要先天免疫系统提供的保护。炎性体(Inflammasome)是机体感知致病菌的一种平台,这种多蛋白复合物能够激活caspase-1,诱导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加工和分泌。  细菌RNA能够激活人类和鼠类巨噬细胞的NLRP3炎性体。中科院上海巴斯

肚子上的肥肉竟能抵抗疾病:打造更高效的免疫系统

  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  谈到脂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适量的脂肪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位于腹部的脂肪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适量的脂肪能协助机体抵抗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

  前言   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原理(一)

前言病毒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需要在宿主内复制,并促进它们传播到其他地方。在人类中,大多数临床相关感染来自其他动物,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最近的例子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们对单个细胞具有高度的细胞溶解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