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d connectivity in SHANK3-mutant macaques”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在啮齿类模型上发展出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无一成功,能够服务于针对自闭症的新药研发、高度模拟人类自闭症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一直以来是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瓶颈。因此,利用在大脑结构与功能方面与人类更加接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构建模拟人类自闭症的动物模型,极有可能会突破这一瓶颈,促进更好的药物......阅读全文

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

Technology Review十大突破技术:CRISPR上榜

  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近日评选出了2014年度十大突破技术(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2014)。近期大热的基因组编辑、3D打印技术纷纷上榜。编辑认为,这些技术在过去一年中,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或创造出强大的新方法。对于未来几年,它们

Nature:中国大胆的CRISPR研究引发国际担忧

  中国的科学界正在大胆地推进遗传重组动物的相关研究工作。尽管一些科学家表示担心会出现伦理学问题,在中国新的狗、山羊、猴和猪品种正在快速地被制造出来。11月18日,Nature网站以“China's bold push into genetically customized animals”为题对当

我国建立灵长类特异新基因数据库并系统预测新基因功能

  灵长类特异乃至人特异新基因起源是推动人类表型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只有少量新基因功能已知。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和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揭示新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演化过程中的贡献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基因年龄推断方法的差别以及较低的新基因注释质量(很难区分新蛋白编码基因和假基因),文献中已经发表的灵

克隆猴“归队”野生猴群活力充沛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王琳琳)记者22日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去年冬天诞生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已于近期离开育婴箱,正式“归队”同龄野生猴群。目前,姐妹俩健康状况良好,行为举止与野生猴并无二致,活力充沛。 据饲养员介绍,在野生猴群饲养笼,克隆猴姐妹俩的活动空间

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解读CNS杂志自闭症领域重要成果

  目前,全球人群自闭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来自美国最新数据显示,自闭症儿童发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现在的1/45;有数据表明,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自闭症以男孩多见,其是脑部神经发育异常造成的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

《Cell》2018年度论文 三项中国学者成果入选

  Cell杂志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期Cell杂志公布了2018年年度论文,共包括五篇Snapshots,两篇Reviews,以及八篇Articles和Resources,其中共有3篇中国

科学家们如何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特殊模型来助力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es.wikipedia.org  【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药物靶点  doi:10.1101/2020.02.26.961938  近日,一篇发表

科学家们如何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特殊模型来助力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es.wikipedia.org  【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药物靶点  doi:10.1101/2020.02.26.961938  近日,一篇发表

Nature:从五年规划看中国的热点研究(生物类)

  本月16号,中国政府批准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科技创新被列为优先事项。中国还打算到2020年将研究经费支出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上一个五年规划研究经费支出比值不到2.2%。减少能源消耗和开发低碳能源在新五年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除此之外,未来五年将决定中国科研发展方向的其他一些热点课题

动物基因“建模” 微米乾坤里的“中国创造”

  那是个带“发卡”的姑娘,“酶少爷”回忆:“她的发卡摄人心魄,我忍不住追过去,拥她入怀。”  彼时,发卡姑娘正被“双螺旋”纠缠。“别怕!”“酶少爷”利落挥剑,DNA双螺旋就此解体、断裂,咔咔声不断。  这个桥段,是用来形象地比喻上古时代细菌基因组的免疫记忆。“瓦解噬菌体、病毒的入侵”,百科资料显示

自闭症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自闭症的研究进展汇总,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 Res:科学家利用猴子模型取得自闭症研究新进展  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紊乱疾病,主要症状为社交行为首先以及出现重复性的行为。目前全球范围对自闭症研究兴趣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大规模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克隆猴“破石而出” 为中国脑科学研究助攻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北京时间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布该成果。  克隆猴的诞生突破了3大难题:熟练去

“中中”和“华华”来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记

  拔根汗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一大堆小猴子。如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了现实。“中中”和“华华”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出生的两个猕猴宝宝“萌”化了所有人,它们时而一起嬉笑打闹,时而依偎着自己心爱的“Hello Kitty”毛绒玩具,时而瞪着大大的眼睛

科研团队详解克隆猴背后的伦理关切

  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  北京时间25日,国际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由此引发一系列伦理讨论:克隆猴子,是伦理上的进步还是退步?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如何预防克隆技术飞速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伦理问题?对此,新

中国“脑计划”纳入规划全面展开

  为加快我国脑科学研究,2014年3月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专门探讨了中国脑科学研究计划的目标、任务和可行性,经多次论证,今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也被称为中国“脑计划”。  中国脑计划的“一体两翼”  中国“脑计划”分两个方向:以探索大

《自然》杂志发表灵长类动物脑内基因表达"地图"绘成

  英国《自然》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神经科学论文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大脑图集,绘制了灵长类动物出生前后大脑中基因表达的位置。这份高分辨率的“地图”不仅能揭示大脑是如何发育的,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神经发育障碍背后过程的了解。  美国政府曾在2013年公布“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BRAIN计划或

小鼠孕期炎症或致后代行为异常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两篇免疫学论文,讨论了孕期炎症如何导致小鼠后代行为异常。新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免疫系统和大脑发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科学家已经知道,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中,怀孕期间的母体免疫激活(MIA)可导致后代出现由神经发育障碍引起的行为异常。而在人类中,研究表明暴露在母体

小鼠孕期炎症影响后代的行为异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426.shtm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两篇论文讨论了孕期炎症如何导致小鼠后代行为异常的新发现。 已知在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中,怀孕期间的母体免疫激活(MIA)可导致后代出现由神经发育障碍引起

杨振纲小组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癫痫和自闭症等脑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日前,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神经

复旦大学杨振纲课题组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率领课题组,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自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

复旦学者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率领课题组,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自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

日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灵长类动物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侏狨的受精卵,使新生的侏狨出现先天性免疫缺陷。由于侏狨是一种灵长类动物,这将有助研究人类的免疫缺陷疾病。  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和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侏狨受精卵中一个名为IL2rg的

ASHG 2017 | 基因组中的大片段重复让人类与众不同

  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ASHG)2017年会于本周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这是遗传学界的一大盛事,每年吸引数千名科学家参加。在会议上,他们介绍遗传学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10月17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aulina Carmona-Mora介绍称,人类基因组中的大片段非编码DNA的重复可能造

我学者全球率先建立基因编辑瑞特综合征猴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陈永昌研究团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5月18日在Cell杂志发表论文,公开了其运用TALEN技术开展食蟹猴瑞特综合征模型的研究,显示了非人灵长类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这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瑞特发病机理研究和探索临床有效干预方法将产生深刻

转基因猴或为攻克人类疾病新希望

狨猴是灵长类动物中最适合使用基因编辑手段的实验对象。   Anthony Chan花费了两年时间,首次利用人类基因,通过基因突变方法培育出了5只猴子用于研究亨廷顿氏病。但是根据2008年的报告,其中3只猴子表现出了严重亨廷顿氏病症状,发病速度比预想要快得多,不得不在出生不到一个月时就被终结生命

七篇《Science》公布神经科学重要成果:最全面的大脑基因组

  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家们通过迄今为止对人类大脑进行的最全面的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大脑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出现的个体差异,以及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根源。  这项庞大的研究完成了近2000个大脑的分析,解析了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复杂机制,由多个机构完成,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14日S

七篇《Science》公布: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大脑基因组分析

  最新研究显示,科学家们通过迄今为止对人类大脑进行的最全面的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大脑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出现的个体差异,以及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根源。  这项庞大的研究完成了近2000个大脑的分析,解析了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复杂机制,由多个机构完成,相关成果公布在12月14日S

药控基因技术能暂时关闭脑区功能有望适用于人类

  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网站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与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CNPRC)合作,利用一种药物控制基因开关技术暂时关闭恒河猴脑内杏仁核的活性,以研究某个脑区功能失活对其余脑区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望适用于人类,根据人脑功能性连接的改变,可确定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病等复杂精神障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