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百余名美国科研领军人物反对限制中美科学交流

大约150名美国科研领军人物日前联合署名,反对美国政府和一些高校近来排挤、打压中国和华裔科学家的行为。署名活动还在进行中。 美国奥维德治疗公司首席执行官杰里米·莱文21日在“自然研究生物工程社区”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署名者主要来自美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和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士,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菲利普·夏普,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布罗德研究所创始人、生物学家埃里克·兰德,以及华裔美籍基因编辑科学家张锋等。 “(美国)政府机构和高校最近针对中国和华裔科学家采取的种种行动,可能会威胁到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导地位。”莱文在声明中说。 声明说,近来一些中国科研人员和华裔科学家遭到任职高校的解聘,这给学界制造了恐惧和不确定性。恐吓的气氛将让众多在美工作的杰出中国和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也向其他在美工作的外国科学家传递令人不安的信号。实际上,绝大部分学术性的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并不是秘密,这些成果的发表和公开交流是......阅读全文

发现自己论文的错误怎么办?那就指出自己的错误!

摘要:同一个实验室,如果发现别人的不端行为是否要举报?吹嘘和造假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申请博士后研究经费时,维杰把一篇“正在进行”的论文列为了“已送审”,后来他被解雇,这种惩罚过于苛刻吗?二年级研究生

纳米技术与统计科学联合实验室成立

  12月13日,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纳米技术与统计科学联合实验室在京成立。正像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吴建福教授介绍的那样,在美国他曾多次组织过“纳米技术与统计科学”的学术研讨会,但成立“纳米技术”和“统计科学”相关的联合实验室,在国际上也是创新的。这样的

美国争当量子信息科学领域“领头羊”

   美国政府近日发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概述》,力图确保美国在“下一场技术革命”中的全球领导地位。  发布这份文件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国家科技委员会表示,发展量子信息科学,有望帮助美国改善工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强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  该委员会说,半导体微电子、全球定位系统、磁共振成像等科学

新冠肺炎疫情 开启“云端”科研模式

   美国威斯康星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戴夫·奥康纳清晨收到在伦敦的一名合作伙伴发来的论文预印本。这项研究在中国完成,两人通过企业协同云端办公软件Slack讨论了一上午。下午2点,奥康纳打开高清会议系统GoToMeeting,和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讨论改进研究计划,他们希望构建一个灵长类动物模型来研

《自然》评估欧盟塑造科研进程的五种核心渠道

   欧盟成员国政治、经济以及科研的逐渐一体化已经创建了一种有利于合作的环境氛围。  欧盟为研究和创新设立了数十亿欧元的经费,并通过这些合作机遇影响科学研究。  6月23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在失去这个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成员国之前,欧盟由来自28个国家的5亿多人口构成。近日,《自然》评估

中国SCI论文数全球第二,但影响力远远不够?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查科研不端行为。不久前,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为研究生开讲 《科研诚信上的不端行为和灰色地带问题》。这是六年来蒲慕明第

汪志:科学小说在中国的兴起和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但由于历史和多方面的原因,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解和遗憾。比如说,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和由财政拨款办的一些科普刊物中,都是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科学普及来进行强调和支持的,这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

韩春雨论文事件:撤稿验证科学界“自净”机制

  备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事件近日有了结果,韩春雨团队在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告诉新华社记者:“此次撤稿展现并证明了科研群体对于维护科学发现过程基本规律的承诺。”  确实,这次撤稿首先证明了科学界的“自净”

第十一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在美举行

   2017年1月9日,由中国科技部和美国国务院共同主办的第11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公众参与环境健康。来自中美两国的四十余名青年科研人员、政府官员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就科学家与公众如何共同参与解决环境健康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分享并探讨了公众可以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

韩春雨论文事件:撤稿验证科学界“自净”机制

  备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事件近日有了结果,韩春雨团队在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告诉新华社记者:此次撤稿展现并证明了科研群体对于维护科学发现过程基本规律的承诺。 确实,这次撤稿首

暴利的SCI产业 缘何让无数科研人员为之打工?

制图:Dom McKenzie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很难找到像学术出版一样匪夷所思的行业:无数科研人员为之免费供稿、审稿,却还要花钱看论文;来自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没有让科研人员成为高收入群体,却给出版商带来胜过苹果、谷歌的收益率;订阅费用压得预算喘不过气,高校却不敢不买;同类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竞争激烈,收

科研疲劳感与科研寿命

  对于科研寿命问题,有人说博士毕业以后5年,水平就很差了。言外之意,读博士期间,不论状态、条件,对于科研前沿的跟踪等等,容易出成果。图片来源网络  可一旦博士毕业,比如说10年以上,估计都在40以上。如果说到了50多岁,论文基本上都是挂通信作者,论文不再直接操刀了,自己不会全篇去写了,对于科研前沿

杨卫:科研经费管理需尊重科研规律 合理配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十年经费概况  没有人头费,只有设备费;年初申请,年底给钱;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像工程预算那样精确列出科研经费预算……近几年来,科研经费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的规定,备受诟病。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亮点频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基础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汪小京:21世纪中国计算神经科学展望

计算神经科学:影响广泛的前沿科学  无论是简单的知觉、行动,还是复杂的情感、思维、学习、决策,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大脑是最复杂的生物器官,也是最神秘的“计算机”。即使今天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Nebulae今年排名世界第二),在重要的智能方面也不及人脑。了解大脑的生物学原理,包括从遗传基

科研岗位怎么成了“风险岗位”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时有耳闻。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科研领域的诸多不端、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科研经费不再成为唐僧肉?我们反对科研人员在经费报销上造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造假背后的问题所在。  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以每年超过2

如何规避科研、出版和管理间的“谷仓效应”

  目前,科研、出版、评价与管理体系间究竟存在些什么问题?如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使得中国科研在国际科学共同体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不妨站在科研出版的视角大胆地对这些体系之间的“谷仓效应”做一些分析。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谷仓效应”   “谷仓效应”,也可以称为“筒仓效应”,是由英国《金融时报》的

盘点2015年在争议中前行的科学研究

  和以往一样,质疑、争论甚至激辩,依然贯穿了2015年的中国科学发展。而这些质疑、争论的存在,也让科学有了更加丰富而真实的内涵。盘点这一年发生在中国科技界的种种争议,在前进的路上时不时地停顿下来、省思自我,未尝不是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证实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学者称经费分配不合理阻碍高层次科研人才回国

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在科研经费上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有关科研经费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在国外科研经费相当大的比例用于人员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中允许用于人员费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试剂购买等实验直接费用上。这种情况导致我

光明日报:科研岗位怎么成了“风险岗位”

        阅读提示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时有耳闻。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科研领域的诸多不端、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科研经费不再成为唐僧肉?我们反对科研人员在经费报销上造假,但我们也应该

美国科研圈风暴来临,未来一两周部分中国教授或遭解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除。  这将是一场科研界的暴风雨!  上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一席话掀起惊天巨浪: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

美国科研圈风暴来临,未来一两周部分中国教授或遭解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除。  这将是一场科研界的暴风雨!  上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一席话掀起惊天巨浪:在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内,将对各个大学违反NIH规定的科学家采取行动,有人将被开

独家专访孟山都CTO:农业的未来不只属于转基因

  谈起孟山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转基因、草甘膦、剪不断理还乱的争议。但你无法否认的是,孟山都在农业科学领域几乎一直是标杆一般的存在。从过去的转基因、RNA 干扰,到时下火热的大数据、基因编辑,在孟山都手中无不以惊人的速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产品。  2050年世界人口将膨胀至100亿,为保证

专家学者建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于中国科协年会开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蒲慕明在生物物理研究所演讲谈“科学研究的ABC”

  5月12日下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内座无虚席,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蒲慕明先生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参加学术沙龙活动,并作主题为“科学研究的ABC”的演讲,与广大科研人员和同学们交流互动,分享关于科研的心路历程。  “上次我到生物物理所还是1980年,一晃已经是

武夷山:改善科学测度学之科学性

  2008年11月10日,我曾在科学网博客发文介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与创新政策学”计划(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116)。该计划的主任叫Julia Jane,她在2010年3月25日出版的Nature杂志

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访美 加快探索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加快探索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这一主题,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率领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团于当地时间8月23日至27日访问美国。代表团先后赴纽约、波士顿和旧金山,考察部分国家实验室、大学、机构和企业,与美国科技与产学研领域的管理者、科学家和企业家深入交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让药物创新多点“洋气”

   黄皮肤、白皮肤、棕皮肤,走进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生物院)的任何一间实验室,你很可能会看到肤色各异的科研人员穿着同样的白大褂,用英文交流着。  从2003年广州生物院筹备时开始,这个坐落于岭南古城的研究机构就注定要走上“洋气”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广州生物院已成为会聚国

中科院广州生科院:让药物创新多点“洋气”

广州生物院院长裴端卿  黄皮肤、白皮肤、棕皮肤,走进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生物院)的任何一间实验室,你很可能会看到肤色各异的科研人员穿着同样的白大褂,用英文交流着。  从2003年广州生物院筹备时开始,这个坐落于岭南古城的研究机构就注定要走上“洋气”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广州

美国实验室:MIT坐拥44生物工程研究分支

  站在全球材料科学之巅的美国,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研究自然也是全球领先。   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顶尖学府均拥有众多的纳米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室,如麻省理工学院就拥有44个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所/研究室。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迈克尔·莱维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