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机制

7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带领的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团队,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发表了题为《青藏高原隆升时间和机制》(Timing and Mechanisms of Tibetan Plateau uplift)的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差异性隆升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机制。 大陆碰撞-俯冲等深部圈层作用驱动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高原隆升显著影响地表圈层-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的耦合作用过程,深刻影响亚洲气候动力学、生物多样性、碳循环、现代水资源和大江大河演化,是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然而,在大陆碰撞过程中,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变形和地表高程时空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近些年,随着青藏高原定量古高度数据的加速产生,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高原具有差异性隆......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揭示癌症如何学会对化疗耐药

  根据一项对从人体采集、然后在实验室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的研究,化疗可以使卵巢癌细胞对进一步治疗产生耐药性,但阻断特定的细胞通路可能会使它们再次变得敏感。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  大多数晚期癌症,包括卵巢癌,最终会对治疗产生抗药性。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

研究揭示联合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

  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地球上种类最繁多物种最丰富的植物类群,其产生和分化是陆生植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它们早期分化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仍缺乏完整的基因组以厘清其进化关系。近日,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被子植物早期进化。其研究成果《芡实和金鱼藻基因组

研究揭示揭示花性别分化的调控机理

  植物花性别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并且花性别分化的调控机制在不同物种之间是不同的。木本油料能源植物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的大部分种质资源是典型的雌雄同株异花,但在其起源中心也有雌雄异株和两性花等类型的野生种质材料。由于植物染色质结构是调节不同细胞类型和发

研究揭示巨型恐龙演化

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演化》研究人员近日介绍了最新发现的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约2.37~2.01亿年前)的阿根廷地区的恐龙化石。这一标本来自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巨型蜥脚类动物之一。比其近亲泰坦龙还要早3000万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认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庞大的体型。 脖子

研究揭示北冰洋变咸原因

  几千万年前,北冰洋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与咸水海洋隔绝。德国科学家发现,格陵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陆桥沉到水下约50米深处之后,北大西洋的海水才开始大量注入北冰洋,导致它变咸。  目前格陵兰与苏格兰之间是开阔的水域,连接着北冰洋与北大西洋,但几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陆地。此外,现在的白令海峡当时也位于海面之

Nature研究揭示长寿之道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证实,不再能够进行细胞分裂,随年龄增长而累积的衰老细胞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将正常小鼠的寿命缩短35%。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迟肿瘤形成,维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延长寿命,且没有观察到任何的不良影响。  论文的资深作者、梅奥诊所生

研究揭示焦虑遗传基础

   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焦虑基因研究中,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人员发现了有关这种疾病潜在生物学原因的新证据。这项研究使用百万退伍军人项目(MVP)的数据,识别了人类基因组中与焦虑风险相关的区域。这些发现可能会产生对这种影响1/10美国人的疾病的新理解和新疗法。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弗吉尼亚康涅

研究揭示蜜蜂如何运货

  蜜蜂不只在植物之间运送花粉,它们还会把花粉带回蜂巢充当食物。这些“花粉球”,也包括花蜜,可以占到蜜蜂体重的30%,像塞得鼓鼓囊囊的工具包一样悬挂在它们的后腿上(如图)。而新研究显示,花粉的黏附力是蜜蜂系紧花粉包的诀窍之一。  “蜜蜂可谓是空中油罐车,它们用身体上特殊的结构运输花粉。但它们是如何抓

研究揭示巨型恐龙演化

  研究人员近日介绍了最新发现的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约2.37~2.01亿年前)的阿根廷地区的恐龙化石。这一标本来自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巨型蜥脚类动物之一。比其近亲泰坦龙还要早3000万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认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庞大的体型。  脖子细长、身形巨大、四足行走的腕

研究揭示揭示癌细胞繁殖和转移的方式

  已知癌细胞可以迁移并协作形成网络,这些网络作为获取营养和血管的管道。现在,日本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中从癌细胞中生成了类似的大型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其潜在的作用及相互作用。  增殖细胞经常相互合作,以形成自利的大规模结构:这些包括细菌生物膜,保护性的上皮单层膜,甚至更复杂的结构,如内皮毛细血管

研究揭示蝙蝠为何那么“毒”

和其他种类蝙蝠一样,埃及果蝠总是成群出现,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它们是埃博拉病毒和一些其他病毒的宿主。图片来源:OCEAN/CORBIS   主要问题是,蝙蝠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它们越来越多地被迫生活在接近人类住所的树上。   近日关于中东一种致命新病毒起源于蝙蝠的研究引发了人们

新研究揭示乳癌复发机理

  在乳腺癌等癌症治疗中,化疗往往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癌症随之复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表报告说,研究人员发现这与癌细胞本身产生胆固醇的机制有较大关系。   研究团队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乳腺癌病例中70%都属于这种类型,并且雌激素对这类肿瘤的生长有很大助推作用。

研究揭示microRNA定量调控规律

将系统生物学建模分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相结合解析microRNA 定量调控规律。  日前,清华大学的汪小我、谢震研究组,通过合成与系统生物学方法揭示microRNA定量调控规律。相关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micro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RNA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在动植物中

研究揭示纹身背后的化学

  纹身已经出现数千年,但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近日,美国化学协会表示,现代纹身针能以每分钟50~3000次的速度刺破皮肤。这些针能穿过外层的表皮层到达内层的真皮层。之后,免疫系统立刻“提醒”小吞噬细胞血细胞尝试修复这些伤口——通过吞食“外来入侵者”。但结果是它们会陷入真皮层的“类凝胶矩阵”中。这也是

研究揭示“撞墙期”的科学

    跑步者、游泳者和自行车手对“撞墙期”现象十分熟悉。近日,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期刊上报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生理学基础。该研究还发现,训练并非是提高耐力的唯一方法,使用一种小分子刺激一个训练激活的通路也能达到目标。  “当你的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时,就会出现‘撞墙期’,觉得无法继续运动了。

研究揭示复苏植物耐旱机理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健康、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何奕騉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复苏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机理。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复苏植物是一类能忍耐严重干旱胁迫植物的总称,在失去自身95%的水分后仍能以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维持细胞活力

研究揭示胎盘异常潜在成因

胎盘形成的滋养细胞侵入母体子宫内膜的蜕膜细胞。图片来源:Hana Totary-Jain of USF Health  胎盘的异常形成和生长被认为是各种妊娠并发症的潜在原因,例如流产、先兆子痫和胎儿生长受限等。然而,调节该器官的分子机制仍有许多需要了解的地方。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非常

研究揭示植物抗虫机制

  已知动物和人在一生中免疫反应由盛到衰,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衰老。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植物的抗虫能力是否也会衰退呢?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院士课题组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了植物抗虫反应的这种时序性变化及调控机制。1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茉莉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抗虫激素之一

研究揭示丝状病毒IKe结构

噬菌体IKe属于丝状噬菌体家族成员(Inoviridae),成熟病毒颗粒为无包膜纤维丝状结构。丝状噬菌体病毒纤维直径约为65~70 ?,长度在800~2000 nm左右。该类病毒的DNA是由大小在5000~8000碱基左右的单链环状DNA组成,其能够编码与病毒复制、成熟组装过程相关的10个病毒蛋白。

研究揭示棉花株型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开展了棉花株型调控基因挖掘及其调控通路的研究,揭示了miRNA164及其靶标基因介导植物激素脱落酸控制棉花株型的分子机制,为创制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提供优异基因和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植物生物学》(Plant Biotechnology J

研究揭示肝脏发育关键因子

  记者日前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罗凌飞团队证实,EpCAM(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作为一种内胚层特异性的Wnt去阻抑子,决定了肝脏发育的组织细胞特异性,促使了肝脏发育。相关成果被生物医学顶级杂志《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s)作为每期亮点刊登。   据介绍,内胚层

研究揭示马铃薯抗寒新机理

  在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马铃薯课题组陈琳、副研究员赵竑博等和华中农业大学园林院教授宋波涛合作,研究揭示了马铃薯抗寒育种机理。相关研究发表于Plant, Cell & Environment。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研究揭示最后的迅猛龙

在Dineobellator notohesperus原始发现地,所指处是骨骼碎片中的前爪 图片来源:Steven Jasinski  6700万年前生活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种新的有羽恐龙,可能是已知的最后幸存的迅猛龙物种之一。相关论文3月27日刊登于《科学报告》。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种新型驰龙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点

  根据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蔡时青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博士合作完成。通过使用多种方法和系统,作者确定了保守的衰老负向调节因子,从而为如何实现健康衰老

研究揭示减肥后反弹秘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83.shtm美国科学家在一项通过60人开展的研究中发现,大脑对特定营养物质的应答在肥胖个体中会减弱,且减重后也不会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长期适应可能发生在肥胖个体中,且会影响进食行为。相关研究

研究揭示番茄耐盐基因

  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土壤生态条件大不如前,基础地力下降,耕地盐碱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除了“治疗”盐碱地,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掘作物的耐盐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逆境中心”)研究员朱健康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

研究揭示果实风味驯化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研究团队从基因组研究入手,揭开从酸枣到枣的风味驯化秘密,其成果近日刊登在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上。  果树由野生到栽培的驯化,提升了果实风味,例如酸枣为野生灌木,果实小、酸味浓;而枣为栽培乔木,果实大、甜度高。但是在果树驯化过程中,果实风味的提升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研究揭示TALE蛋白新功能

  2012年9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席建忠教授合作在细胞子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报道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能够特异识别DNA-RNA杂合链,并且能够保护DNA-RNA杂合链不被核酸酶降解,这一发

瑞典研究揭示真核细胞起源

  瑞典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SciLifeLab)通过研究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a)基因组,为揭示真核细胞起源提供了依据。研究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阿斯加德古菌是探索复杂细胞起源的重要研究对象。科研人员分析了阿斯加德古菌的基因组数据,发现真核生物在阿斯加德古菌内形

骨骼研究揭示古人生活

  古代人以什么为食?主要耕种什么农作物?通常,考古人员通过研究考古实物资料和文献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考古学者试图发现人类和动物骨骼中隐藏的证据,描绘古代人的生活。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胡耀武的一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