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简明机理介绍

ECD是放射性离子化检测器的一种,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射的具有一定能量的β-粒子作为电离源,当只有纯载气分子通过离子源时,在β-粒子的轰击下,电离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在所施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和电子都将做定向移动,因为电子移动的速度比正离子快得多,所以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机率很小,只要条件一定就形成了一定的离子流(基流),当载气带有微量的电负性组分进入离子室时,亲电子的组分,大量捕获电子形成负离子或带电负分子。因为负离子(分子)的移动速度和正离子差不多,正负离子的复合机率比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几率高105 ~ 108 倍,因而基流明显下降,这样就仪器就输出了一个负极性的电信号,因此和FID相反,通过ECD被测组分输出,在数据处理上出负峰。 电负性物质在离子室中,捕获电子被离解的类型有四种以上。但实践表明:主要电离形式是离解和非离解型两种。在离解反应中,当一个多原子分子AB进入离子室时,样品的分子AB与一个电子反应,......阅读全文

关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简明机理介绍

  ECD是放射性离子化检测器的一种,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射的具有一定能量的β-粒子作为电离源,当只有纯载气分子通过离子源时,在β-粒子的轰击下,电离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在所施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和电子都将做定向移动,因为电子移动的速度比正离子快得多,所以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机率很小,只要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简明机理

  ECD是放射性离子化检测器的一种,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射的具有一定能量的β-粒子作为电离源,当只有纯载气分子通过离子源时,在β-粒子的轰击下,电离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在所施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和电子都将做定向移动,因为电子移动的速度比正离子快得多,所以正离子和电子的复合机率很小,只要

简述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分析机理

  1.杂质的形式太多,含量也不同,在各种情况下又是变化的,这些杂质在ECD信息中所占比重尚不清楚;  2.正离子由于空间电荷扩散而损失的速率,以及这些正离子在ECD电流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十分清楚;  3.对于特定的池体结构对各种池反应现象的影响,以及改变池结构所引起的附加变化程度,还有待于实践总结。

关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分类介绍

  用于ECD的分类方法很多,熟悉这些分类方法,可以更加了解它们的操作特性,以便在不同分析需要时合理选用。  1.按使用离子源分类  用于ECD的电离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源和无放射性两大类。非放射性ECD虽然已有商品,并有无放射性的优点,但在操作中要用高纯度的He以及加添某些稀有气体作载气,ECD结构

简明介绍DNA与RNA异同

  一、DNA和RNA异同点  1.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核酸。  2.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少部分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部分分布在

关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发展过程介绍

  自从ECD问世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使其结构和性能更加理想。几十年来,最实用的两大进展是用63Ni 放射源代替了 3H放射源和用固定基流脉冲调制电压供电代替了其它供电方法。采用63Ni源主要优点是可使检测器温度在350~400℃下工作,从而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提高了检测限。采用固

关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信息介绍

  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简称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也是一种离子化检测器,它是一个有选择性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它只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如含卤素、硫、磷、氮的物质有信号,物质的电负性越强,也就是电子吸收系数越大,检测器的灵敏度越高,而对电中性(无电负性

关于溶菌酶的机理的介绍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 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 肽聚糖是细菌 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

关于湿肺的发病机理介绍

  胎儿出生前肺泡内有一定量液体,(约30ml/kg参阅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中胎儿的肺液),可防止出生前肺泡的粘着,又含有一定量表面活性物质,出生后使肺泡易于扩张。胎儿通过产道时胸部受到9.31kPa(95cmH2O)的压力,约有20~40ml肺泡液经气管排出,剩余的液体移至肺间质,再由肺内淋巴管及

关于全脑炎的致病机理介绍

  现已证明本病时脑组织内有麻疹病毒抗原,从而确定是麻疹慢病毒感染。测定病毒抗原的方法有数种,其一是用原位杂交测得麻疹病毒基质蛋白的核苷酸顺序。本病的发病机制与麻疹病毒合成基质蛋白有关。基质蛋白是麻疹病毒的一种多肽。SSPE病人虽然对麻疹病毒的其他多肽类有高滴度的抗体,但缺乏对基质蛋白的抗体。SSP

关于盐酸阿糖胞苷的耐药机理-介绍

  通过细胞培养和实验动物研究,认为Ara-C产生耐药的机理如下:   (1)细胞摄取Ara-C的量减少——由于跨膜核苷酸传导系统的损伤,常规剂量的Ara-C不能充分进入细胞内;   (2)细胞内参与Ara-C代谢的酶异常,使Ara-CTP形成减少——如脱氧胞核苷激酶缺乏,胞核苷脱氨酶太高。去磷

关于脱氮作用的机理介绍

  即为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

关于谷草转氨酶的机理介绍

  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会偏高。谷草转氨酶偏高,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持续存在。测定

关于溶菌酶的抑菌机理介绍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是由NAM、NAG和肽“尾”(由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乳

关于类毒素的作用机理介绍

  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常用的甲醛溶液的浓度是0.3~0.4%。它可使细菌外毒素的电荷发生改变,封闭其自由氨基,产生甲烯化合物(CH2=N-)。其他基团(如吲哚异吡唑环)与侧链的关系亦可改变,成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

关于整合酶的医疗机理介绍

  在抗艾滋病的机理上,S—1360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整合酶来控制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并进行复制所必需的3种酶,现存的所有抗艾滋病药物都是破坏逆转录酶或蛋白酶功能的,对整合酶却“秋毫不犯”。因此,研制公司称S-1360实现了一个机理上的突破,它扩大了抗艾

关于卤仿反应的反应机理介绍

  卤仿反应在机理上可以分为三步。以碘为例:  1、羰基α-氢的连续卤化:  R-CO-CH3+ 3 I2+ 3 OH-→ R-CO-CI3+ 3 I-+ 3 H2O  2、氢氧根的进攻:  R-CO-CI3+ OH-→RCOOH+ CI3-  3、质子交换,卤仿最终形成:  RCOOH + CI3

关于增稠剂的增稠机理介绍

  1、无机类增稠机理  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4]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这就是所说的

关于吸附法的吸附机理的介绍

  溶质从水中移向固体颗粒表面而发生吸附,是水、溶质和固体颗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吸附的主要原因在于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对固体颗粒的高度亲和力。溶质的溶解程度是确定第一种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质的溶解度越大,则向表面运动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榕质的憎 性越大,向吸附界面移动的可能性越大。吸附作用的第二

关于外显子的应用机理介绍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sim,PCR-SSCP)及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68例SAD患者和65名正常老年人的早老素-1基因第5外显子。

关于膝内翻的发病机理介绍

  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

关于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介绍

  各种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概述如下:  1) 慢性乙型肝炎(CHB):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免疫应答和反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包括个体的遗传和代谢差异,HBV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专柜也不同。免疫耐受期为基本上没有免疫反

关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发病机理介绍

  少数因枪伤和炸伤等直接所致,患者自高处跌下,足或臀部着地,脊柱猛烈前屈;或当弯腰工作时重物冲击头,肩或背部,脊柱骤然前屈致伤,这种屈曲型损伤多发生在第一、二颈椎、下颈段、胸腰段和第四、五腰椎部位,绝大多数的脊柱骨折脱位属屈曲型,患者由高处仰面跌下,背或腰部受阻,使脊柱过度后伸或前额遭受外力、迫使

关于新型活化体系活化机理的介绍

  在酸性介质中,Mn2O3粉体歧化活化成活性二氧化锰,其主反应式为:  Mn2O3 + 2H + →MnO2 + Mn2+ + H2O  从化学反应式看,以硫酸(H2SO4)为酸性介质,活化时,Mn2O3粉体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歧化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为活性二氧化锰,溶液物质为硫酸锰。一些

关于碳酰氯的中毒机理-介绍

  光气吸入中毒后的主要病变是中毒性肺水肿。肺水肿是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的结果。对于肺水肿产生的原因,学说颇多,诸如酰化作用、直接作用、盐酸作用、神经反射作用、肺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等,各有实验依据。但任何一种假说都不能完满地解释肺水肿发生与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与光气的酰化作用(a

关于产气杆菌的机理特性介绍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似。产气荚膜梭菌既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又有多种侵袭性酶,并有荚膜,构成其强大的侵袭力,引起感染致病。毒素的毒性虽不如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强,但种类多,外毒素有α、β、γ、δ、ε、η、θ、ι、κ、λ、μ、ν等12种,和具有毒性作用的多种酶,如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

关于青蒿素的作用机理介绍

  与以往的抗疟药物不同,青蒿素抗疟机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等的功能进行干扰,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作用于核膜、内质网,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虫体结构的全部瓦解,而不是借助于干扰疟原虫的叶酸代谢。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主要是干扰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作用于食物泡膜

关于乙醛脱氢酶的机理介绍

  乙醛脱氢酶是随机组合的四聚体,一个突变型的亚基影响了四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酶的正常表达。研究发现无论携带ALDH2*2的是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GA),四聚的ALDH2均无活性,即ALDH2*2是显性遗传。杂合子GA的ALDH2四个亚基都稳定的概率是(0.5)^4=6%,因而即使杂合子的野

关于头孢菌素的作用机理介绍

  与青霉素相似。早期认为仅有的作用是抑制转肽酶而干扰细菌细胞壁质的合成。现已证明,β-内酰胺化合物还可与某些蛋白质(β-内酰胺结合蛋白)结合,这些蛋白质的本质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一些酶。由此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并释放自溶素,因此有溶菌作用,或使之不分裂而成长纤维状。

关于脱敏机理的基本信息介绍

  Ⅰ型变态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和肥大细胞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变应原与肥大细胞上结合的IgE作用,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引起临床反应。实验证明 ,进行脱敏治疗后,血清中IgE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逐渐上升,到约4个月时,IgE水平开始下降,而IgG的水平则继续上升,到治疗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