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增强子的发现

1981年Benerji在SV40DNA中发现一个140bp的序列,它能大大提高SV40DNA/兔β—血红蛋白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是发现的第一个增强子。它位于SV40早期基因的上游,由两个正向重复序列组成,每个长72 bp。发现的增强子多半是重复序列,一般长50bp,通常有一个8—12bp组成的“核心”序列,如SV40增强子的核心序列是5’—GGTGTGGAAAG—3’。......阅读全文

简述增强子的发现

  1981年Benerji在SV40DNA中发现一个140bp的序列,它能大大提高SV40DNA/兔β—血红蛋白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是发现的第一个增强子。它位于SV40早期基因的上游,由两个正向重复序列组成,每个长72 bp。发现的增强子多半是重复序列,一般长50bp,通常有一个8—12bp组成

增强子的增强子的特点作用

① 具有远距离效应。② 无方向性。③ 顺式调节。④ 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⑤ 具有组织特异性。⑥ 有相位性。⑦ 有的增强子可以对外部信号产生反应。增强子能大大增强启动子的活性。增强子有别于启动子处有两点:[1]增强子对于启动子的位置不固定,而能有很大的变动;[2]它能在两个方向产生相互作用。一个增强

任兵教授利用CRISPR发现新型增强子

  人类基因组只有不到2%编码蛋白质,因此解析非编码DNA的功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分析DNA甲基化、染色质修饰、核酸酶敏感性、转录因子结合,在人类基因组中预测了数百万个调控序列,但只有少数序列在天然条件下得到证实。  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为此开发了基于CRISPR/Cas9的高通量筛选

简述顺式作用元件结构增强子的作用原理

  增强子的作用原理:一种观点认为,增强子为转录因子提供进入启动子区的位点。另一种认为,增强子能改变染色质的构象。因为增强子区域容易发生从B—DNA到Z—DNA的构象变化。

增强子的定义

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与蛋白质结合之后,基因的转录作用将会加强。增强子可能位于基因上游,也可能位于下游。且不一定接近所要作用的基因,这是因为染色质的缠绕结构,使序列上相隔很远的位置也有机会相互接触。

增强子的分类

增强子可分为细胞专一性增强子和诱导性增强子两类:①组织和细胞专一性增强子。许多增强子的增强效应有很高的组织细胞专一性,只有在特定的转录因子(蛋白质)参与下,才能发挥其功能。②诱导性增强子。这种增强子的活性通常要有特定的启动子参与。例如,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以在多种组织细胞中转录,又可受类固醇激素、锌、镉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增强子调控茉莉酸信号途径的机理

  增强子是真核细胞调控基因转录的重要元件。在模式动物中,增强子与相应的基因启动子通过形成染色质环在物理上相互靠近,从而精确调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然而目前在植物中,如何界定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尚未明确,特定生理途径中增强子的系统鉴定未见报道,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染色质环的形成及其作用机理也

增强子元件的定义

中文名称增强子元件英文名称enhancer element定  义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和各种病毒的基因组中的一种DNA序列。通常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在与专一的转录因子结合后能提高该基因的转录水平。与启动子不同,单独的增强子元件不足以使基因表达。它们在两个方向和与启动子的任何距离处都能发挥作用。

增强子元件的定义

中文名称增强子元件英文名称enhancer element定  义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和各种病毒的基因组中的一种DNA序列。通常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在与专一的转录因子结合后能提高该基因的转录水平。与启动子不同,单独的增强子元件不足以使基因表达。它们在两个方向和与启动子的任何距离处都能发挥作用。

增强子的特点作用

① 具有远距离效应。② 无方向性。③ 顺式调节。④ 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⑤ 具有组织特异性。⑥ 有相位性。⑦ 某些增强子可以应答外部信号。

增强子的特点作用

① 具有远距离效应。② 无方向性。③ 顺式调节。④ 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⑤ 具有组织特异性。⑥ 有相位性。⑦ 某些增强子可以应答外部信号。

增强子的基本结构

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与蛋白质结合之后,基因的转录作用将会加强。增强子可能位于基因上游,也可能位于下游。且不一定接近所要作用的基因,这是因为染色质的缠绕结构,使序列上相隔很远的位置也有机会相互接触。

简述阿斯巴甜的发现

  1965年12月,美国 Schlatter在合成供生物分析用的四肽化合物促胃液激素时,阿斯巴甜这个中间产物溅到 Schlatter的手上,因他知道这种氨基酸混合物无毒,因此就不忙于立即洗手。后来当他为取一张称量纸而舔了一下那个手指时,顿时感到这种二肽酯具有糖一样的甜味。阿斯巴甜就这样被发现了。

关于增强子的分类介绍

  增强子可分为细胞专一性增强子和诱导性增强子两类:  ①组织和细胞专一性增强子。许多增强子的增强效应有很高的组织细胞专一性,只有在特定的转录因子(蛋白质)参与下,才能发挥其功能。  ②诱导性增强子。这种增强子的活性通常要有特定的启动子参与。例如,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以在多种组织细胞中转录,又可受类固醇

增强子的基本分类

增强子可分为细胞专一性增强子和诱导性增强子两类:①组织和细胞专一性增强子。许多增强子的增强效应有很高的组织细胞专一性,只有在特定的转录因子(蛋白质)参与下,才能发挥其功能。②诱导性增强子。这种增强子的活性通常要有特定的启动子参与。例如,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以在多种组织细胞中转录,又可受类固醇激素、锌、镉

增强子捕获的方法特点

中文名称增强子捕获英文名称enhancer trapping定  义用于确定DNA序列中是否包含增强子功能的一项技术。用做检测的载体含有启动子和报道基因可作表达的标记,但缺乏增强子,将拟检测的DNA序列克隆入这种载体的适当位置,导入细胞或个体,从报道基因表达的程度可分析出增强子的存在与否及其强弱。应

概述增强子的特点作用

  ① 具有远距离效应。  ② 无方向性。  ③ 顺式调节。  ④ 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  ⑤ 具有组织特异性。  ⑥ 有相位性。  ⑦ 某些增强子可以应答外部信号。  增强子能大大增强启动子的活性。增强子有别于启动子处有两点:[1]增强子对于启动子的位置不固定,而能有很大的变动;[2]它能在两个

CRISPR后起之秀:“20,000个平行实验”发现增强子

  我们人体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都有大致相同的22,000个基因,但每个细胞采用的都是这些基因的不同组合,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启或关闭某个基因。就是这些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模式决定了细胞会成为什么细胞,是肾脏细胞,脑细胞,皮肤细胞,还是心脏细胞。  要想操控这些转换模式,我们的基因中就必须有调节序列,比如“

CRISPR后起之秀《Nature》最新发现20,000个平行实验”发现增强子

  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垃圾”DNA的基因组“暗物质”近年来备受关注,增强子就是其中之一,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修改了现有的基因编辑CRISPR技术,用以来寻找增强子,他们的方法并不是编辑增强子,而是利用一种称为CRISPRa(CRISPR activation)的工具,搜寻影响T细胞

简述磷酸的发现简史

  继德国商人波兰特发现磷、德国化学家孔克尔制出磷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也独立制出了磷,他也是最早研究磷性质及化合物的化学家,他在1682年发表的论文《一种观察到的冷光的新实验》中写到“磷在燃烧后生成白烟,白烟与水作用后生成的溶液具有酸性。”其中的白烟正是磷酸酐(五氧化二磷),而与水作用生成的溶液即为

简述乙炔的发现简史

  1836年,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汉弗莱(Davy,HumPhry 1778-1829)的堂弟,爱尔兰港口城市科克(Cork)皇家学院化学教授戴维·爱德蒙德(Davy,Edmund1785-1857)在加热木炭和碳酸钾以制取金属钾过程中,将残渣(碳化钾)投进水中,产生一种气体,发生爆炸,分析确定这

科学家发现功能增强子导致染色体外致癌基因扩增

  近日,美国克利夫兰凯斯综合癌症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Enhancers Shape Extrachromosomal Oncogene Amplifications”的文章,发现功能增强子导致染色体外致癌基因扩增  跨越致癌基因边界的非编码区扩增一

简述LAK细胞的发现历史

  1982年Grimm等首先报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加入IL-2体外培养4-6天,能诱导出一种非特异性的杀伤细胞,这类细胞可以杀伤多种对CTL、NK不敏感的肿瘤细胞。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许多实验表明,LAK细胞的前体细胞是NK细胞和T细胞。

简述乙丙橡胶的发现历史

  19世纪50年代纳塔与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以乙烯、丙烯为原料,采用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体系(即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卤化物)进行配位共聚合,首先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优良抗臭氧和耐热等特性的一种完全饱和的二元乙丙橡胶。1961年美国Exxon公司建成世界第一座乙丙橡胶溶液聚合工业生产装

简述元素钠的发现简史

  伏特在19世纪初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他希望利用电池将苛性钾分解为氧气和一种未知的“基”,因为当时化学家们认为苛性碱是氧化物。他先用苛性钾(氢氧化钾)的饱和溶液实验,所得的结果却和电解水一样,只得到氢

简述割裂基因的发现历史

  又称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由于内含子的存在,使真核生物基因成为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  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在上面排列的基因是连续的。Robert and Sharp彻底改变了这一观念。他们以腺病毒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它的排列序列同其他高等

简述朊病毒的发现过程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痒症”相似。以后

简述血脑屏障的历史发现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组织没有它的踪迹。注射台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脑和脊髓则不着色。以后陆续发现很多药物和染料注入动物体后,都有类似的分布情况。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脑组织的“屏障”存在。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现谷

关于增强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与蛋白质结合之后,基因的转录作用将会加强。增强子可能位于基因上游,也可能位于下游。且不一定接近所要作用的基因,这是因为染色质的缠绕结构,使序列上相隔很远的位置也有机会相互接触。

顺式作用元件的结构增强子的介绍

  增强子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距离无关,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或下游。从功能上讲,没有增强子存在,启动子通常不能表现活性;没有启动子时,增强子也无法发挥作用。  增强子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