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将新建1至2个南极科考站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为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是第29次南极科考的两项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1—2个南极考察站,以满足未来南极考察的需求。 据介绍,新建站选址工作主要在罗斯海区域进行。此工作从去年12月30日开始,在南纬74°55′、东经163°42′周边地区进行了地质结构勘测、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航空摄影、大气取样、海水深度测量等大量现场工作。这一地区为南极考察的热点区域,辐射范围可达南极点。附近有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南极科考站。 现场勘测表明,此地区一侧为企鹅栖息地,海洋生物物种多样;另一侧为冰架,不仅能满足冰川学研究,还具备建设冰上机场条件,能兼顾不同的科研需求。此外,......阅读全文

性骚扰困扰南极科考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日发布报告称,该国南极科考基地长期存在性骚扰问题。该报告还发现,在南极工作的人很大程度上不相信雇主会认真对待骚扰投诉、保护受害者或惩罚肇事者,而且有些群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据《科学》报道,报告援引一项2021年的调查显示,总体而言,72%的女性调查者表

“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回国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长江口水域。   此次为“雪龙”号第三十三次赴南极执行科考与运输补给任务,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5万海里。“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雪龙”号今日启航赴南极科考

    10月31日10时许,“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它将紧跟本月26日出征的“雪龙2”号的脚步,共同谱写我国第三次“双龙探极”的新篇章。从上海边检了解到,为助力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上海边检总站外高桥边检站科学优化勤务模式,实行“窗口前置+一站

90后研究生南极科考:我给南极“做CT”

   行程数万公里,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  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  立志:半年的考察用3年准备  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

英南极新科考站投入使用

哈雷六号 图片来源:BAS   英国日前宣布第一座可在冰面上移动滑行的未来南极科考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与之前惨遭冰雪破坏的科考站相比,新的科考站有望战胜极地地区凛冽的冰雪。   据英国南极考察局(BAS)介绍,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第6个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科考站——布伦特冰架是南极地区的一块浮冰

李航:南极科考的700个日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6.shtm 冰雪覆盖、极端寒冷——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对“90后”博士李航来说,南极却像是“世界尽头的家”。从2014年到2020年,他参加了中国第31次

我国将新建1至2个南极科考站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为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是第29次南极科考的两项主要任务,“

连线中科院科考人员桑鹏:此次南极科考不同以往

           科研人员桑鹏在南极开展科考工作。受访者供图 “双龙奔腾探南极,雪地科考竖红旗。”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踏上南极科考征途,参与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12月13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连线正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科考任务的实验师桑鹏,获知现场

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开展海洋立体调查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28日在南极罗斯海围绕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护区等展开业务化观测。  据科考队大洋队队长罗光富介绍,科考队在罗斯海海域布设了3条断面、19个观测站位,从海下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形成海洋立体调查网,开展海面微塑料拖网、海洋水体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等业务。  调查

张青松:我的四次南极科考

   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从1882年至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算起,至今,国外开展极地考察已近14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两次国际极地年(1882 年至1883年、1932年至1933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至1958年)都失之交臂,被排除在国际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之外。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