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从恐龙到鸟,为何演化变慢?

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节点事件,比如颌的出现,鱼类登上陆地,爬行动物飞上蓝天等等。过去,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当这类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或者形态功能在某一类群中刚刚出现时,该类群的演化速率会变快,多样性也会增加。原因是,这些“革新”能够帮助生物快速进入新的生态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敏一直从事早期鸟类演化研究,然而根据他所观察到的中生代鸟类化石标本却显示,刚飞上蓝天的早期鸟类的多样性似乎并不高。于是,他对演化生物学的这个“常识”重新进行了求证,而结果也确实与先前的认知大相径庭。6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自然—生态与进化》。恐龙到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为震撼的事件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了大量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表皮衍生物等结构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多数都与飞行的起源相关。“其中最关键的变化,就是以肢骨长度所代表的体型改变。”王敏介绍说,比如,从整体趋势看,在演化谱系中,和鸟类关系更近的兽脚类恐龙有着相对......阅读全文

演化史新假说“撼动”恐龙演化谱系树

  英国《自然》期刊3月22日发表的一篇化石学论文,提出了一种与恐龙演化关系史相关的新假说。这一假设挑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固有观点,提出了将恐龙重新分为两大新类别这一根本性的新分类方式。如果这一假说得到确立,恐龙谱系树可能需要重写。  约130年来,恐龙一直被分为两大演化分支:骨盆与鸟类相似的鸟臀目

从恐龙到鸟,为何演化变慢?

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些重要的节点事件,比如颌的出现,鱼类登上陆地,爬行动物飞上蓝天等等。过去,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当这类具有“演化革新”意味的特征或者形态功能在某一类群中刚刚出现时,该类群的演化速率会变快,多样性也会增加。原因是,这些“革新”能够帮助生物快速进入新的生态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中国发现类似始祖鸟的恐龙

  在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6亿年前沉积地层中产出的一件小型恐龙标本。研究者们基于这件标本命名了“郑氏晓廷龙”,以感谢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先生为建立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保护和收

古脊椎所恐龙食鸟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网络版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后邹晶梅(Jingmai O'Connor)与周忠和、徐星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小盗龙新材

小行星撞击灭绝恐龙后生命迅速“反弹”

艺术家描绘的小行星撞地球 图片来源:Joe Tucciarone/Science Source 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在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撞击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区域,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约75%的地球生物灭绝。然而,对陨石坑沉积物的最新分析显示,在短短几年内,

小行星撞击灭绝恐龙后生命迅速“反弹”

  艺术家描绘的小行星撞地球 图片来源:Joe Tucciarone/Science Source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在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撞击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区域,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约75%的地球生物灭绝。然而,对陨石坑沉积物的最新分析显示,在短短几年内,生命便又回

亿年前这种恐龙,为何被命名为“鸟”?

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的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存放着一块名为“中华龙鸟”的化石。然而,这块名为“鸟”的化石,却并非鸟类,而是一种生活在亿年前的恐龙。它为何被命名为“鸟”?后来又是如何“验明正身”的?这块中华龙鸟化石长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的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它的头

《自然》:恐龙时代早期哺乳动物生命短促且早夭

 全楞兽艺术重建图(成年与幼年)图片来自S Shelley 英国爱丁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恐龙时代后最早的大型哺乳动物,生长速度比现代同体型的哺乳动物快一倍,寿命相对更短。这项研究凸显出这些史前动物独特的生活史,有助于解释哺乳动物在恐龙消亡之后如何崛起。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哺乳

《地质通报》:山东诸城发现古生物足迹群

诸城蜥脚类恐龙复原图现生的滨水鸟类,与诸城鸟类足迹的造迹者非常接近不久前,中美古生物学者在诸城市张祝河湾村发现了罕见的足迹群,这批恐龙足迹由蜥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与古鸟类足迹组成,其中以古鸟类足迹尤为珍贵。这批足迹的发现大大增加了山东省东部恐龙的多样性。本月出版的《地质通报》杂志

319种古生物复原图亮相

  《古生物图鉴》合集。   3月18日,科学艺术机构啄木鸟科学小组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报告厅正式发布了319种著名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科学绘画作品,这批作品涵盖了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恐龙、古鸟、翼龙、史前水栖爬行动物化石的生命形象及骨骼结构重建图。   319种古生物复原图出自啄

食肉恐龙棘龙或为水生

 棘龙在水下捕猎一只大型的帆锯鳐。此图代表了保存在摩洛哥卡姆卡姆群中的北非生态系统。 图片来自:Davide Bonadonna 棘龙或能适应水生生活方式。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挑战了原先认为大多数非鸟恐龙都限于陆地环境

把鸡变回恐龙:胚胎改造遗传密码开启50%

   科学家上周宣布他们对鸡的胚胎进行了改造,使这些鸡的嘴变得像鸟的祖先,恐龙的嘴一样,这项研究在科学圈掀起了有关“鸡一样的恐龙”的热议。但是要想把一只鸡变回一只恐龙,需要进行很多改造,把鸡的嘴变成恐龙的嘴只是其中之一。既然需要克服很多障碍,那么科学家现在距离把一只鸡改造成恐龙还有多远呢?  既然鸟

美国科学家重建乌龟家族“生命树” 揭示与恐龙是近亲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一支包含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科学家小组重建了乌龟的“生命树”。在过去几十年,乌龟是如何与自身物种、与其它爬行动物甚至恐龙相联系的细节一直备受争论。而美国加州科学院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基因信息,从而提供了了解乌龟进化历史的新视

吉林大学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

  吉林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在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长春龙”研究中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这对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长春龙”是由吉林大学博物馆科研团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属新种恐龙,全名“娇小长春龙”

数百恐龙脚印现身北京延庆

覆盾甲龙类与兽脚类恐龙复原图   北京延庆县日前公布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之后,相关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此处。   “这次发现的恐龙足迹所代表的恐龙类型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延庆成为我国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种类最丰富的地方。”此次恐龙足迹的发现者和主要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对《中国科

盘点: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进展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工作。  一、小麦基因组  小麦占世界 30%的主食,小麦

中德溯源刺胞动物早期演化史

  中国和德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通过研究中华先光海葵化石标本,他们发现了这种古生物的特殊躯体构型,还原了刺胞动物的早期演化轨迹。  刺胞动物门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类群之一,包括珊瑚、海葵、水螅、水母等,在现代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刺胞动物位于地球动物“谱系演化树”根基部位,对研究高等动物类群

新研究揭示苹果甜美风味演化史

    野苹果(左)与栽培苹果(右)果实大小 武汉植物园供图    苹果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大宗水果。既有研究发现,苹果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尿毒症、高血压等疾病。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苹果风味性状的演化历程,表明酸度的选择在苹果风味品质的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果实大小的驯

Science:三项鸟类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目前,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完成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的动物全基因组研究。为了构建鸟类的生命树,研究小组测定、组装和比较了48种鸟类的全基因组,这些鸟包括鸵鸟、蜂鸟、乌鸦、鸭、猎鹰、鹦鹉、鹤、朱鹭、啄木鸟和鹰,囊括了现代鸟类的所有主要分支。作为鸟类系统基因组学财团(由来自20个国家80家机构的200多名

研究揭示巨型恐龙演化

  研究人员近日介绍了最新发现的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约2.37~2.01亿年前)的阿根廷地区的恐龙化石。这一标本来自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巨型蜥脚类动物之一。比其近亲泰坦龙还要早3000万年。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之前的认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支如何演化成如此庞大的体型。  脖子细长、身形巨大、四足行走的腕

因“最小恐龙”《自然》封面遭质疑,原论文作者曾考虑撤稿

   3月19日,对“史上最小恐龙”提出质疑的6位学者的评议文章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同时,他们也经原始论文通讯作者同意,将其提交给了《自然》杂志。(注:根据《自然》杂志投稿规则,评论文章须征得原文作者特别是通讯作者的同意)。  此前,Nature封面刊登了中美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恐龙”的

奇特恐龙头骨见证肉食恐龙向草食过渡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近日宣称,1.9亿年前一颗幼体恐龙的头骨化石有助于解释什么时期食草类恐龙从食肉恐龙中进化过渡。 科学家发现异齿龙见证了食肉性恐龙向食草性的进化过渡 这颗微型恐龙骨骼属于1.9亿年前一个年幼的异齿龙,它的牙齿结构十分特殊——前端长着锋

恐龙蛋化石揭示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

  一项恐龙蛋的新研究表明:鸟类和白垩纪时期的非鸟兽脚类恐龙(non-avian theropods)可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Nieves López Martínez是马德里康普大学(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一名已故的古生物学家,在2010年她

吉林大学:研究成果揭示恐龙演化特征

   吉林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发现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这一研究成果对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研究人员采集了大量的长春龙颌骨及牙齿标本,制作了骨组织学薄片,从显微解剖结构特征层面,观察到了长春龙牙齿替换齿的产生、发育,使用齿的磨蚀到最后脱落被

足部结构揭示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的生活方式

激光激发荧光的小盗龙足部。小盗龙是白垩纪早期的鸟类近亲,生活在现今中国东北部。小盗龙有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类似于现在的鹰。图片来自作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Michael Pittman和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孝理及合作者报道了关于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包括霸王龙、伶盗龙和鸟类在内的一类三趾恐

早期鸟喙研究获进展

 研究揭示恐龙向鸟类的过渡比预期的更为复杂。图片来源:《自然》 鸟类的头骨与其恐龙祖先的头骨存在明显差异。现代鸟类鸟喙较大,没有牙齿,脑壳也较大,闭颌肌肉较弱,头骨铰接更明显,拥有活动上颚和悬颌。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却难以确定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按什么顺序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鸟类头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自然》: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图片来源:Zhao Chuang and Xing Lida)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已在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型例子有,用32P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揭示了DNA的结构以及RNA的一级结构,再结合放射自显影法,即可阅读核苷酸顺序。此外,在化学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天文地质学的一些重大基础问题(恐龙绝灭和铱异常、陨石演化史等)、岩石学和矿物学等

恐龙遭遇“双重”撞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60.shtm  恐龙可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图片来源:serpeblu/Shutterstock 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个9公里宽的陨石坑。它形成于希克苏

恐龙遭遇“双重”撞击

  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个9公里宽的陨石坑。它形成于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前后——那次撞击导致大多数恐龙灭绝。科学家猜测,这一陨石坑是由希克苏鲁伯小行星脱落的一块碎片造成的。相关论文8月17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这个陨石坑以附近的一座海山命名为“纳迪尔”。它位于几内亚海岸几百公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