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β衰变释放四个粒子模式首次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29.shtm ?经历新模式β衰变后原子核分裂成来自单个衰变点(红色圆圈)的3个氦核(α)和1个质子(p)。图片来源:美国能源部官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记者张佳欣)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新的衰变模式。在这种衰变中,氧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即氧-13(有8个质子和5个中子),通过分裂出3个氦核(一个没有周围电子的原子)、1个质子而衰变。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此前,科学家观察到一种有趣的放射性衰变模式——β+衰变。其中,质子转化为中子,并通过发射正电子和中微子来释放部分产生的能量。在最初的β衰变之后,产生的原子核有足够能量来“蒸发”额外的粒子,使自己更稳定。此次,通过观察单个原子核分裂并测量其分裂产物,科学家观察到了这种衰变。他们首次观测到原子......阅读全文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衰变介绍

  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原子核的衰变。铀-238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称为新核。这个新核就是钍-234核。这种衰变叫做α衰变。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23892U→23490

原子核β衰变释放四个粒子模式首次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29.shtm   ?经历新模式β衰变后原子核分裂成来自单个衰变点(红色圆圈)的3个氦核(α)和1个质子(p)。图片来源:美国能源部官网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记者张佳欣)科学家首次观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研究。利用HIRFL提供的初级束40Ar轰击9Be靶发生碎裂反应,碎裂产物经过RIBLL1分离、

什么叫同位素什么叫原子核衰变、半衰期、放射性活度

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从而导致质量数有差异的核素。原子核的衰变,指的是一些不稳定的核素在自发条件下,通过发射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或者正电子、捕获电子等方式,使核的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有伽马射线放出的现象。核衰变与物质所处环境(如温度、压强)和原子的化学环境无关。由于核衰变呈一级反

放射性衰变的衰变类型和规律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方式主要有:1.α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的过程叫做α衰变。对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而言,只有质量数A大于140的重原子核才能产生α衰变,特别是原子序数Z大于82和质量数A大于209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以α衰变为主。α衰变的通式为:2.β衰变β粒子有正、负电子之分,放出

核衰变的放射性核衰变的常见类型

科学研究表明,稳定性核素对核子总数有一定限度(一般为A≤209),而且中子数和质子数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为N/Z=1~1.5,也有个别例外)。任何含有过多核子或N/Z不适当的核素,都是不稳定的。A≥209的核素,即元素周期表中钋(Po)之后的所有元素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钋之前的元素,有的核素也具有

核衰变的放射性核衰变的常见类型

科学研究表明,稳定性核素对核子总数有一定限度(一般为A≤209),而且中子数和质子数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为N/Z=1~1.5,也有个别例外)。任何含有过多核子或N/Z不适当的核素,都是不稳定的。A≥209的核素,即元素周期表中钋(Po)之后的所有元素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钋之前的元素,有的核素也具有

放射性元素有哪些类型?

放射性有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之分。天然放射性是指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所具有的放射性。它们大多属于由重元素组成的三个放射系(即钍系、铀系和锕系)。人工放射性是指用核反应的办法所获得的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最早是在1934年由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的(见人工放射性核素)。我们知道,许多天然和人工生

放射性衰变基本原理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包括α、β、γ射性)的现象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某种射线的过程或通过轨道电子俘获而转变成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物质运动固有的一种特性,是自发进行的,不受外界任何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母核)经过一

物理所合成新核素铀214

铀-214、铀-216中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粒子形成几率增强示意图 张志远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合成新核素铀-214,并在重核区首次发现强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导致α衰变中α粒子形成几率显著增强的现象。相关研究于4月1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寻找和合成极端条件下

关于放射性核素的基本信息介绍

  放射性核素,也叫不稳定核素,是相对于稳定核素来说的。它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等),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衰变到原始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成为衰变半衰期,其范围很广,分布在1015年到10-12秒之间。  核素的放射性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贝克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相关介绍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氡-222经过α衰变为钋-218,如果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氡的数量级就会发现,每过3.8天就有一半的氡发生衰变。也就是说,经过第一个3.8天,剩下一半的氡,经过第二个3.8天,剩有1/4的氡;再经过3.8天,剩有1/8的氡。因此,我们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

三种x光机x光的产生方式

  三种方式可产生X光: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电子俘获、内转换,x光机产生X光的机理属于轫致辐射。  电子俘获:  β衰变包括3种方式: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EC).其中电子俘获(EC)这种衰变可以表示为即母核俘获1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1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并放出1个中微子

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关介绍

  元素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可以有不同的中子数,这种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具有不同的中子数的元素叫同位素。其中有一些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射出粒子或射线,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同时质子数或中子数发生变化,从而转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元素的这种

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

元素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可以有不同的中子数,这种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具有不同的中子数的元素叫同位素。其中有一些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射出粒子或射线,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同时质子数或中子数发生变化,从而转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元素的这种特性

促衰变因子的简介

  Davitz等(1986)通过用磷脂酰肌醇(PI)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处理人外周血细胞可释放DAF的事实探明,DAF是经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dphatidylinositol,GPI)锚而固定于细胞膜中的。即糖蛋白的C末端共价结合于含PI的糖磷脂上,再经PI插入细胞膜

衰变加速因子的基本介绍

  促衰变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是Nicholson-Weller等(1981)用正丁醇提取后,再以层析法从人和豚鼠红细胞基质中纯化的一种膜蛋白。因其具有促进C3转化酶衷变的活性故名。经在还原条件下做SDS-PAGE并以过碘酸-Schiff试剂染色表明,纯化的

研究发现新核素220Np并检验到Np同位素的N=126的壳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等国内外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装置开展了相关实验,在N ≈ 126的轻锕系核区首次观测到了Z = 93的新核素220Np,这是继发现新核素219,

费米实验室精确测量特定中微子-有助进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内部情况的极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难产生和探测,且很难确定中微子撞击原子时的能量。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日前首次识别出能量为2.36亿电子伏特的缪子中微子,有助进一步促进中微子振荡和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所以放射性原子的数目在衰变时是按指数规律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称为指数衰减规律 。其中No是衰变时间t=0时的放射性核的数目,N是t时刻的放射性核的数目,λ是衰变常数,表示放射性物质随时间衰减快慢的程度。对确定核态的放射性核素,λ是常数,它也表示单位时间该种原子核的

放射性核衰变有哪几种形式

  放射性核衰变的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分别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衰变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α粒子后变成另一种核素。子核的电荷数比母核减少2,质量数比母核减少4。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强,射程短,穿透能力较弱。  β衰变  β衰变又分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三种方式。 

放射性元素的主要类型划分

根据放射性元素释放或吸收的粒子或射线,可将放射性衰变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α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叫α 衰变。α粒子质量数为4,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是原子序数为2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高速运动着的α 粒子流就是α 射线。经过α衰变形成的放射性元素与其母体相比质量数减4,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类型介绍

根据放射性元素释放或吸收的粒子或射线,可将放射性衰变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α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叫α 衰变。α粒子质量数为4,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是原子序数为2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高速运动着的α 粒子流就是α 射线。经过α衰变形成的放射性元素与其母体相比质量数减4,

世界最重氧同位素首次被观测到,将检验原子核结构理论模型

  世界上最重的氧同位素——氧-28第一次被找到。人们对它的研究,有望对原子核结构现代理论或模型进行严格的检验。  北京时间8月30日23时许,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称,首次观测到极丰中子的氧同位素——氧-27、氧-28。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上帝粒子”常见衰变终于被“捕获”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后,研究人员终于观测到它衰变为被称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这一“常见衰变”的捕获被研究人员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里程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测,约60%的时间内希格斯玻色子都会衰变成一对底夸克,

关于衰变加速因子的功能介绍

  DAF生物学活性及生理功能已虱到充分证实。它可保护宿主细胞免遭补体介导的溶解破坏。其作用机理是,DAF不仅可阻止经典或替代途径C3和C5转化酶的装配,并且可通过诱导催化单位C2a或Bb的快速解离而使已形成的C4、C5转化酶失去稳定性,从而抑制补体攻击单位的活化。DAF的这种抑制作用仅限于直接结合

科学家发现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星团队及其合作者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开展了质子滴线核磷-26衰变性质的高精度测量, 发现了β衰变中最强同位旋混杂现象,直接挑战人们对于原子核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研究成果于12月8日以亮点文章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对称性普遍

放射性检测仪简介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什么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