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解密婴儿死亡的神秘疾病

43岁的Erik Drewniak,在他刚出生的儿子夭折不久,也开始出现一些相同的症状——高烧,严重的呼吸窘迫,肺、肠道和大脑出血,正是这些症状夺去了婴儿的生命。 在这两种情况中,传染性的病原体已经被排除。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医生想知道:Erik Drewniak的病情,与夺去他23天大儿子生命的神秘疾病有联系吗?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这个谜团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对Drewniak的家族进行了基因组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9月7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表明Erik和他的儿子——以及Erik的另一个儿子,都共有一种以前未知的疾病,特征是温度和炎症的危险峰值。研究表明,该疾病是由一个突变引起的,从而导致通常由细菌入侵所引发的一个通路,发生异常活化。 本文共同资深作者、遗传学教授Richard Lifton称:“这是我们可以在耶鲁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阅读全文

携带帕金森疾病突变细胞有助于疾病研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将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引入猴源干细胞中,并成功地抑制了帕金森氏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细胞生化异常反应。  文章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Marina Emborg教授说:“我们现在知道如何将一个单一的突变(点突变)插入到猴源干细胞中。”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

低频突变在复杂疾病中的研究——精神疾病

  目前的全基因组测序或全外显子测序的研究重点越来越集中在有害的Rare variant上。相比common variant来说,rare variant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更有影响。Rare variant 的频度远低于common variant。但Rare variant多表现为致病突变,并且是高

USP20点突变小鼠助力代谢疾病研究

胆固醇是必不可少的脂质,但是高水平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质是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哺乳动物中,进食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增加,并且在禁食条件下受到抑制。但是,在空腹-进食过渡期胆固醇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

DNA研究或可揭示遗传突变引发人类疾病的机制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其可以鉴别基因被控制的方式,从而来帮助科学家们寻找诱发人类疾病的遗传错误。  这种技术主要针对DNA的部分区域,即增强子区域,该区域可以调节基因的活性并且指导对机体

体细胞突变研究

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即在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体细胞突变率一般为 0.1~1×10-6/代。其突变性状一般不能传给下一代个体,除非突变部分可以由无性繁殖方式传给后代或者突变部分以后能产生生殖细胞。但突变细胞的突变性状能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子细胞。例如许多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若发现

Nature首次找到成癌疾病遗传突变

  科学家们首次识别出了一种易于发展成世界上最常见癌症的疾病:巴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的遗传突变,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突变区域出现在两条染色体上,这将有助于研发高风险人群的筛选方法。   虽然之前科学家们就认为这一疾病可能具有遗传的和环境的原因,如饮酒和吃高脂肪的食物,

让细胞忽视突变或能治疗遗传疾病

如果对你正在建造的东西所下的指令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办?这便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DNA突变导致错误蛋白产生时带来的问题。不过,一项最新技术能帮助细胞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可能治疗诸如某些遗传类型的囊胞性纤维症等疾病。此项研究日前发表于生命科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 大多数人类基因是制造蛋白的食

让细胞忽视突变或能治疗遗传疾病

  如果对你正在建造的东西所下的指令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办?这便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DNA突变导致错误蛋白产生时带来的问题。不过,一项最新技术能帮助细胞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可能治疗诸如某些遗传类型的囊胞性纤维症等疾病。   大多数人类基因是制造蛋白的“食谱”。由每3个核苷酸组成的DNA序列——密

体细胞的突变研究

体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即在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体细胞突变率一般为 0.1~1×10-6/代。其突变性状一般不能传给下一代个体,除非突变部分可以由无性繁殖方式传给后代或者突变部分以后能产生生殖细胞。但突变细胞的突变性状能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子细胞。例如许多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若发现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p53被称为基因组守护者,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功能以响应细胞应激,有助于维持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完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p53被称为基因组守护者,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功能以响应细胞应激,有助于维持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完整

基因突变的研究历史

基因突变首先由T.H.摩尔根于1910年在果蝇中发现。H.J.马勒于1927年、L.J.斯塔德勒于1928年分别用X射线等在果蝇、玉米中最先诱发了突变。1947年C.奥尔巴克首次使用了化学诱变剂,用氮芥诱发了果蝇的突变。1943年S.E.卢里亚和M.德尔布吕克最早在大肠杆菌中证明对噬菌体抗性的出现是

PacBio首次确认一种疾病大片段缺失突变

  二代测序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这种短读长测序 (short-read sequencing, SRS)虽然高通量,成本低,然而对于串联重复序列、高GC/AT序列、高度多态性区域、高度同源区域以及大片段结构变异的检测能力非常有限,难以全方位的捕捉基因组的变化。据估

科学家发现保护大脑免受疾病困扰的突变

  近日,《独立报》报道称,在研究了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富尔人后,科学家发现一种朊蛋白基因突变,能保护他们免受克雅二氏症和其他类似的脑部疾病的困扰。人们已知这种蛋白与疯牛病和库鲁病等脑部疾病有关,由于其食人肉的饮食习惯,这些疾病曾在富尔人中十分普遍。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提供线索,帮助开发针对

肾脏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肾脏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1.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预测急性肾损伤  doi:10.1038/s41586-019-1390-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AI)应用于解决检测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

遗传的“超级英雄”,改写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联

  4月11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携带严重致病基因的人可能保持着健康。  研究人员表示,有些人似乎是遗传的“超级英雄”,可抵消囊性纤维化等DNA遗传疾病。在本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对将近600000人的基因组进行遗传分析,对每个受试者的基因组进行900个

Cell:重新出发,寻找直接造成疾病的基因突变

  耶鲁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项国际合作解决了多发性硬化症的相关难题:到底致病基因在哪里?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视觉障碍、吞咽困难、协调与讲话困难、认知障碍

加州大学、华大基因Cell解析疾病突变热点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华大基因(BGI)基因组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发现基因组中的“随机”突变并不是那样随机。这项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证实人类基因组某些区域中的DNA序列非常不稳定,相比于基因组其他区域其突变频率要多10倍。与自闭症和其

揭示相同遗传突变引发不同疾病表现的分子机理

  如果两位女性具有相同的遗传突变而使其患疾病如乳腺癌等的风险升高,那么为何最终只有一个人患病呢?刊登在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中其余的基因组如何同基因突变相互作用从而在个体中引发不同的疾病表现。   研究者Ian

研究发现蛋白变形导致疾病差异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大脑中的一些异常蛋白就是这样。这些折叠错误的蛋白,会使其附近的蛋白也发生错误折叠。日前,NIH资助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蛋白能够形成多个异常形态,对其他蛋白产生不同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相应的神经性疾病。发表在本期Cell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为治疗帕金森症和其他神经退行性

新冠病毒疾病临床特征研究

  2 月 28 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等参与的新冠病毒疾病临床特征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  分析发现,过半患者入院时无发热表现;初次就诊时,有2.9%的重症患者和17.9%的非重症患者未发现影像学

遗传疾病研究新方法

近日来自Texas University Austen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向酵母细胞内插入我们人类的某片段基因,发现这些携带我们遗传物质的酵母菌株并没有死亡,而这可能预示着一种新的遗传病研究方法的诞生。酵母细胞和我们人类在遗传信息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真菌存在着许多

“大数据”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依托“大数据”在改善人类健康、助力人类疾病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Front Immunol:大数据帮助设计更好的流感疫苗  doi:10.3389/fimmu.2019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我国组建重大疾病临床研究“航母”

  围绕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11个疾病领域建设起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30家相应疾病防控领域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三甲医院,联合约260个地级市的2100余家的各级医疗机构,组建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和协同创新“航母编队”……  自2012年以来,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重大疾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进展

  疾病模型,作为各种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药物筛选及开发、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生活习惯、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我们的疾病

研究药源性疾病的意义介绍

  药物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对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现在许多国家已将药源性疾病与其他主要疾病一样,提到了得要的议事日和上来,建立了相应法规和药政管理机构,近年,国内监督药源性疾病的专著和杂志不断涌现,反映了人们对药源性疾病的重视程度,研究药源性疾病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证临床的整

精神神经疾病的研究取得进展

  当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至1亿人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10亿人正遭受精神障碍困扰。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创制迫在眉睫。  6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两项“背靠背”研究成果。一篇题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2和mGlu4与G蛋白复合物结构》,另一篇题为《人源mGlu2和mGlu7同源和异源

Cell:iPSC为疾病研究插上翅膀

  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人员小组,更清楚地会描绘出了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如何杀死多巴胺生成神经细胞的画面,并鉴别出了一个保护神经元免于农药伤害的分子。多巴胺是一种向控制运动和协调的大脑区域发送信息的神经递质。新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11月2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Ru

Cell:开发出高灵敏检测疾病相关突变的SNIPR技术

  出现在小说草稿中的错别字不是什么大灾难。但是,自然通常很少容忍错误。遗传密码中仅一个碱基的更改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涉及DNA或RNA中单个碱基的基因组变化称为点突变。它们可导致轻微的异常,比如色盲,但也可导致严重的疾病,包括神经纤维瘤病、镰状细胞贫血、某些癌症和泰伊-萨克斯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