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8 15:48 原文链接: 心理所研究揭示遗传对公平直觉的神经基础具有贡献

  人们常常会为了遵循和强化社会规范而克制自利。公平规范就是这样一种社会规范,并可以通过最后通牒博弈范式(ultimatum game, UG)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在该博弈中,当面对不公平方案时,回应者要在自利动机与公平偏好之间进行权衡:选择追求个人利益获得金钱,或是牺牲个人利益惩罚不公平行为。研究已经重复发现,回应者通常会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回应者的这一拒绝行为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回应者进行这种决策背后的神经基础是否也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的青年特聘研究员周媛及其合作者在以往的研究中(Zhou et al., 2014)已经发现,面对不公平分配方案时,前脑岛、背侧前扣带、背外侧前额叶和外侧顶叶皮层等多个脑区会被激活。基于双系统理论,这些脑区可被归类为两个不同的系统,即:前脑岛、背侧前扣带等脑区属于直觉系统,其激活反映的是对违反公平规范的快速评估;背外侧前额叶和外侧顶叶皮层等脑区属于沉思系统,其激活与整合自我利益与公平准则,规范直觉系统并作出更灵活的决定有关。双系统理论推测,沉思系统脑区的活动可能具有遗传性。

  但研究者认为,没有证据排除直觉系统的脑区不具有遗传性,并且沉思系统脑区是否具有遗传性也需要研究证实。因此,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双生子功能磁共振研究来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最后通牒博弈中不公平诱发的回应者脑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62例纯合子和48例杂合子被试(平均年龄19.32±1.38岁)来扮演回应者的角色,在完成最后通牒任务的同时进行磁共振数据采集。基于研究组以往研究基础(Zhou et al., 2014;Wang et al., 2014),该研究采用2(公平vs.不公平)×2(提议者:人vs.提议者:计算机)×2(钱数大vs.钱数小)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具体提议方案与任务流程如图1所示。

  研究发现,在行为学水平,遗传对不公平提案的拒绝率具有中等程度的贡献(24%-35%),且该遗传作用独立于分配金额大小及提议者类型。这与瑞士人群中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一致,但该研究将这一现象扩展到中国人群中,并采用实验室范式加以验证。在影像学水平,采用基于体素的遗传度分析方法,研究团队发现遗传因素对由不公平诱发的双侧前脑岛的激活有中等程度的贡献(平均遗传率:左侧37%,右侧40%)(图2)。该脑区的激活反映的正是对违背公平规范行为的直觉。而在与非直觉的、沉思过程相关的脑区中未发现遗传因素的贡献。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回应者的拒绝行为及其神经基础均受遗传因素影响。鉴于双侧前脑岛在规范违背检测中的作用,研究首次提供了证据,支持了与自动、启发式的直觉过程相关的脑活动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有利于增进对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这种利他性惩罚行为背后生物基础的理解,也提供了新的角度去理解利他性惩罚行为背后的动机。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相关文章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遗传变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影响血压

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生命早期就会影响血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并且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发现遗传因素从儿童时期的头几年到你的一生都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揭示人类小脑功能层级背后的时空分子谱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国外研究揭示伯格曼法则背后的遗传机制

一项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希托浸会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歌雀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其身上观察到的显著体型变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根据伯......

冠状动脉钙化机制揭示: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新的遗传因素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等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已经找到了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因素,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斑块标志的病症,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病学家,M......

解码生命、赋能经济、引领未来——中国遗传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武汉盛大开幕

2023年11月28日,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湖北武汉盛大开幕。本次大会是我国遗传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旨在促进遗传学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遗传学学科......

甘蓝青花菜课题组揭示显性雄性不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青花菜课题组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遗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正向遗传学手段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发现其启动子区突变是导致显性雄性不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