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Genet:鉴别出400多个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相关的风险基因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应用一种新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超过10万多人进行研究,在大脑13个区域中鉴别出了413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通过对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不仅能帮助研究者鉴别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还能发现出现异常表达的大脑区域。 尽管影响不到全球2%的人群,但精神分裂症依然是引发人群机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该病流行率较低,但其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主要是患者的再入院及治疗费用等。更重要的是,尽管普遍认为多个基因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但研究者并不清楚这背后的具体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联合转录组归责(Transcriptomic imputation)研究,在组织水平的分辨率下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进行了鉴定;研究者观察了遗传代码多个位点的差异来观察是否在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机体......阅读全文

别熬夜了!“夜猫子”精神疾病风险更高!

  昼夜节律,又叫“生物钟”,是发生在人类等大多数生物中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包括激素水平、体温调节和睡眠-觉醒模式周期性交替等。已有研究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的改变与疾病的发展有关,特别是代谢和精神紊乱。近期,我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体细胞基因敲除的生

失眠也是天注定?失眠基因与精神类疾病高度重合

  你有没有每周有那么三四天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好不容易睡着了夜里还总是醒个两三回,还多梦;早上起来不是元气满满,而是头昏脑胀、萎靡不振、四肢乏力?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且都持续不止一个月了。  那么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加入失眠大军了,和全球近8亿人共享失眠带来的痛苦。  失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

不爱交际的蜜蜂携带一组人类自闭症基因

  伊利诺伊大学博后研究员Hagai Shpigler是一篇最新在线《PNAS》文章的第一作者。他设计了两个试验用摄像机记录一组蜜蜂彼此互动的社会化情景。第一个试验,他把1只陌生蜜蜂放入实验蜜蜂团体,本地蜜蜂对它做出“防范”和“围攻”反应;第二个试验,Shpigler把一只未能年蜂王幼虫放入蜜蜂团,

15个机构科学家成功绘制迄今最全面的人脑基因组图谱!

  近日,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大脑基因组分析工作宣告完成,来自15个机构的多学科研究人员对大脑的发育分子机制以及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与基因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成功绘制了人脑基因组图谱。12月13日~14日,10篇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 Science、Science Tr

关注头顶大事!头发中可以检测出精神分裂的生物标志物

  近日,日本RIKEN脑科学中心传来好消息!研究人员在人的头发中检测到精神分裂的生物标志物。( 精分的小编头皮一紧 真的是太兴奋了)这意味着在未来可以通过对头发样本进行简单的分析来确定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  头发中隐藏的秘密  人类的毛发中隐藏了许多的秘密,像是结核病、肠胃病、贫血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一免疫蛋白可调控大脑神经元连接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7日报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分子能调控大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数量。这也显示出,在人们的免疫能力、感染疾病和精神状态,如精神分裂、孤独症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7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十个大脑研究成就 带您走进神经科学

华盛顿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人类基因组女性模特  来自不同大脑皮层区域的皮层连接物3D效果图  在老鼠大脑中植入纤维和光敏分子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染色细胞在视网膜定位的电极阵列   科学家、作家里奥·沃特森说过:“如果大脑像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人类会不可思议的简单,但这是不

新成像技术“看到”人脑基因开关

  最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脑研究项目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神经成像技术,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人脑中基因开关的位置,为了解影响精神健康的基因提供了有力工具,将来有望用于检测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或其他脑病的早期迹象。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11日报道,目前,遗传DNA序列能解释的精神疾病很少,在

人类干细胞培育出3D微型大脑

  据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借助人类干细胞培育出一个3D“微型大脑”,并发现其在结构和功能上比目前广泛使用的2D模型更为接近真正的大脑。新模型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大脑发育,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基因分析实验室主任约瑟夫·埃克教授说,将

2017年不能错过的长非编码RNA研究推荐

  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的非编码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级成果。与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类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规模鉴定非编码RNA,今年的研究是对非编码RNA机制的更深入探索,给我们展现了作用方式更丰富多彩的非编码RNA世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长非编码RNA(lncRNA)  长非编码RNA是

基因可以用来解释自闭症吗

  善良,同情,理解,关心,这些品质受基因的影响吗?据《自然》杂志的子刊《转化精神病学》近期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人类的共情能力有着来自基因的先天倾向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项研究是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英国剑桥大学以及巴黎狄德罗大学共同开展的,实验对象是美国基因测序实验室“23

华中科技大学最新Cell文章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味觉受体同源体 LITE-1,是动物王国中一类与众不同的光感受器。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7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Jianfeng Liu)教授,以及密歇根大学的

港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表癌症因子新发现

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是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学院,起源自一八八七年成立的香港华人医科书院,后来香港大学在一九一一年成立,医学院便成为大学的首间学院。医学院一向为推动本地社会的医学发展不遗余力,除了培训医生及护理人员外,更在医学研究及发展新的临床服务方面走在前端,为人类的福祉不断努力。 透过跨学

基因编辑CRISPR找到自闭症猕猴模型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自闭症的新药研发和高度模拟人类自闭症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瓶颈。  DOI: 10.1038/s41586-019-1278-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精神分裂症的新发突变支持染色质重塑在精神性疾病中...

精神分裂症的新发突变支持染色质重塑在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心理疾病,其致病机理尚未明确。最近的一项研究1,在一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进行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的扫描,并将结果与其他精神性疾病如孤独症、智力低下等的突变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这些疾病之间拥有相似的遗

香港科大发现大脑疾病新机理,有助开发新疗

  香港8月31日电香港科技大学3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导致自闭症、智力障碍和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新机理,有助未来研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新疗法。  由科大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教授张明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大脑负责接收神经信号的“突触后致密区”的两个主要组成蛋白质分子SynGAP和PSD-95,能

最新前沿8篇: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在关键时间窗口内靶向激活PV神经元有望治疗精神分裂症  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尽管诱发过程发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现,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个体大脑

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在关键时间窗口内靶向激活PV神经元有望治疗精神分裂症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尽管诱发过程发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现,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个体大脑发育

P50抑制缺陷可能与其临床症状和认知障碍无关

  精神分裂症通常与认知障碍共同出现,包括一般智力、注意力、工作记忆、语言流利度、语言学习和记忆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其神经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感官门控可以抑制无关的刺激,在信息到达大脑高阶区域进行更精细的处理之前确保其认知的完整性。由感觉缺陷引

研究发现P50抑制缺陷可能与其临床症状和认知障碍无关

  精神分裂症通常与认知障碍共同出现,包括一般智力、注意力、工作记忆、语言流利度、语言学习和记忆以及执行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其神经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感官门控可以抑制无关的刺激,在信息到达大脑高阶区域进行更精细的处理之前确保其认知的完整性。由感觉缺陷引

左撇子更聪明吗:平均智商无异但分布趋两极

  8月13日被不少国家的左撇子组织称为“国际左撇子日”。在全球总人口中,左撇子占大约十分之一,那他们需要“扳”过来吗?还是如传言中那样反而更聪明?  要不要“扳”过来  一些传统观念认为左撇子不好,比如在德国,如果一个人手比较笨,做事不利落,人们常会说“他有两只左手”。先前人们常想办法把左撇子“扳

lncRNA启动子DNA甲基化/羟甲基化测序分析综述

  技术优势:   ● 专注非编码RNA领域,完善的lncRNA启动子分析流程   ● 可与lncRNA表达谱芯片联合应用,实现平台间无缝对接   ● 可视化数据展示,提供paper级结果图表   ● 优化的IP实验方法,可信赖的检测平台及数据结果   介绍: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

张锋:如何在34岁跻身于世界顶尖生物学家?

  豉汁蒸凤爪端上桌后,一个小女孩顽皮地用筷子哒哒地敲打着餐桌。一位穿着Polo衫和牛仔裤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儿、妻子和母亲享用着广式点心。在波士顿唐人街这个喧闹的餐厅,没人会多瞄一眼这位男青年。  没人能猜到,34岁的张锋会是这一代人中公认的最具转化能力的生物学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在两个领域

CRISPR“剪刀”改变蚁群种系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革新了基因研究方式。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修饰单细胞生物体及复杂生物体内的特殊细胞类型。近日,两个独立的研究组报告称,他们使用CRISPR处理了蚂蚁卵,从而改变了整个蚁群的种系。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这些研究证明人们也可以改变蚂蚁的遗传基因。”其中一篇论

Cell封面成果:新“功绩”!魔剪CRISPR改变蚁群种系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革新了基因研究方式。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修饰单细胞生物体及复杂生物体内的特殊细胞类型。近日,两个独立的研究组报告称,他们使用CRISPR处理了蚂蚁卵,从而改变了整个蚁群的种系。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这些研究证明人们也可以改变蚂蚁的遗传基因。”其中一篇论

CRISPR“剪刀”改变蚁群种系

  本报讯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革新了基因研究方式。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修饰单细胞生物体及复杂生物体内的特殊细胞类型。近日,两个独立的研究组报告称,他们使用CRISPR处理了蚂蚁卵,从而改变了整个蚁群的种系。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   “这些研究证明人们也可以改变蚂蚁的遗传基因。

lncRNA启动子DNA甲基化/羟甲基化测序分析

技术优势:●   专注非编码RNA领域,完善的lncRNA启动子分析流程●   可与lncRNA表达谱芯片联合应用,实现平台间无缝对接●   可视化数据展示,提供paper级结果图表●   

CPSA 2014圆满闭幕 创新奖和青年科学家奖揭晓

  2014年4月18日,CPSA shanghai 2014在上海浦东淳大万丽酒店圆满闭幕。闭幕前夕,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John Yates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报告现场 New Objective公司总裁Gary Valaskovic博士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