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国80后学者获首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旗下“自然科研”和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3日在北京首次颁奖,神经科学领域青年学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汤姆·巴登获奖。 据介绍,巴登今年37岁,他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回路在功能上的多样性远高于此前人们的认知,这可能改变眼疾方面的研究基础,并有助于探索天然视觉与合成视觉之间的连接性,推动机器视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使用3D打印等新技术设计制造专业实验设备,并基于开源许可协议公开了自己的设计,以推动神经学相关研究的发展。 “巴登是青年科学家的典范,他不仅全身心投入科学,更以开阔的眼界和不凡的勇气去解决科学界所面临的挑战,推动科学进步,”该奖项评委会主席、《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说,“他的研究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状态,足以从基础上改写神经科学和医学生理学教科书。”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推动基础科学及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企业和大学的......阅读全文

英国80后学者获颁“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

   11月3日,腾讯公司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自然科研共同推出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今年37岁的英国80后神经学家Tom Baden获奖。  公开信息显示,“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奖”设立于2018年11月,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下一代科

自然科研与默克设立奖项,打造大学衍生企业国际平台

  2019年12月5日 —— 全球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与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科技公司默克(Merck KGaA)联合设立了一个新的奖项——衍生公司奖(The Spinoff Prize)*。该奖面向全球各地具有

中国科学报:诺奖热背后的冷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一刚过,2013年诺贝尔奖如期而至,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美、德三名科学家;化学奖归入三名美国科学家囊中;物理学奖则由两名比利时、英国科学家共同斩获。   大幕既落,诺奖如同往年一样,依然成为美、英诸发达国家的游戏,国人只有观赏的份。城头变幻大王旗,城墙下的国

科研转型,且转且探索

  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青蒿素发现者--屠哟哟教授的获奖引起了广泛探讨,中国在国际科研圈的影响力正显着提高。而近日Nature杂志公布的2015年度十大人物中,来自中山大学的生物学家黄军就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楠也因各自在其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再一次将全球目光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工作启动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用于奖励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的奖项,每年评审、奖励一次,授奖个人和组织将获得一定的荣誉奖励和奖金。以下为通知正文。关于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工作启动的通知各相关单位、本区企业、组织、个人:  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预测诺奖 有章可循?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盛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即将在10月初陆续进行。美国时间9月21日上午,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以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的科学家。这是诺奖开奖前一项颇为有趣的活动,也成为科学圈这段时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创新还是跟风?国家科技奖励路在何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基本上走的是跟踪模仿的道路。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由中国人原创并产生世界性深远影响的科技成果寥寥无几。但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而言,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下去,终究难逃落后挨打的结局。科技创新不仅关系到现实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也关乎

彰显北京科技创新新风向

  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共有11位个人和154项成果获奖。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薛其坤和胡伟武2人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摘得北京科学技术最高奖桂冠;文再文、江颖、郭玉国、卫彦、徐烨烽、陈鹏

自然出版集团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将推出开放获取新刊

  2015年7月6日,自然出版集团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今天宣布,双方将借助复旦大学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优势,合作出版开放获取期刊npj Molecular Phenomics (《npj-分子表型组学》)。合作签字仪式于今天在复旦大学举行。该刊将从2015年10月开始接受投稿。  新刊将为表

激励引领科技创新 北京捧得两项国家特等奖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北京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7项,占国家奖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30.5%,连续四年超三成;此外还有44项北京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奖,北京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数占国家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49.4

我国基础研究绝对水平不断上升

  “我们每5年出一本成果汇编,也算是对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今年出的是第六本,如果将这六本汇编放一起看,就能很直观地看出我国基础研究30年的发展轨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感慨万千,“我们基础研究的绝对水平是在不断上升的。”   确如杨卫所言,记者手里的这本《国家

揭秘“1350万元科研奖励”

  ——四川农业大学“重奖论文”事件调查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官网上一则题为《学校奖助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布论文的陈学伟和李伟滔研究团队进行表彰,给予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等内容,引发了舆论对“一篇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44位PI全职加盟西湖大学,他们为何选择这所院校?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梅贻琦的名言,也是施一公校长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对学校定位的郑重宣言。  西湖大学致力于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9年,一场场学术人才招聘会从西湖走向海外,一份份申请书

破除“唯论文”痼疾的现实路径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五部门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四唯”)专项行动。  长期以来,“四唯”做法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各种科研评价活动中层出不穷,导致学术界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现象盛行。可以说,“四唯”(以

专利保护越无力,越是只能“给人打工”

  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日前因为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科研论文,引起国内外科研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人因此推断,韩春雨会成为屠呦呦之后的另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然而,屠哟哟用论文公开最初的青蒿素研发技术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并没

专利保护越无力,越是只能“给人打工”

  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日前因为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科研论文,引起国内外科研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人因此推断,韩春雨会成为屠呦呦之后的另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然而,屠哟哟用论文公开最初的青蒿素研发技术之前,由于历史

奖励办主任:六大举措推进国家科技奖励改革

  6月28日,科技部召开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会,介绍了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工作情况,并公布了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初评结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主任邹大挺称,今年主要采取了六方面措施,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奖励改革。  邹大

诺贝尔奖获得者2020世界大会将在京召开

  记者11月23日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大会组委会获悉,以“科学无边界、科技共同体”为宗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20世界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大会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同主办,并得到国际国内十余家官方单位及权威机构的支

诺贝尔奖获得者2020世界大会将在京召开

  记者11月23日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大会组委会获悉,以“科学无边界、科技共同体”为宗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020世界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大会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同主办,并得到国际国内十余家官方单位及权威机构的支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

王晓东(右三)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在国内科研领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特也是孤独的存在。它的“诞生”有点儿石破天惊的意味,它被赋予的意义和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它更多的是像学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学研究上的极大自由

新闻分析:大隅良典为何对日本科研现状有危机感

   虽然日本今年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再有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却对日本的科研现状抱有危机感。有媒体分析认为,日本如今获诺奖都是二三十年前的“遗产”,如果日本不加大科研投入,日本的科研竞争力将不断下降。  大隅教授获奖后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日本科研现状的危机感。他说,现在日本愿意从事科

院士谈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变脸”

  “国家科学技术奖导向性强,本次三大奖总数由不超过400项减少到不超过300项,体现出宁缺毋滥的精神,物以稀为贵,这对提高奖励制度的社会影响,激励科研人员更潜心研究,做出高规格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日前,国办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谈及此次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变脸”,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立秋:付出代价也要维护科学的纯洁性

慕尼黑工大 孟立秋教授  近日,就科研项目评审实践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慕尼黑工大孟立秋教授。孟教授结合她6年来在慕尼黑工大副校长任上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的思考,深入剖析了相关案例,让人深受启发。  科研项目该如何来评估?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最公正有效的办法。这里面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评估标准怎么定;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四川专家揭秘:“万人计划”要闯4道关

  70后工程师王广金: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中国核电安全   日前,中组部公布了“万人计划”首批名单,我省共有7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罗先刚入选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王广金,电子科技大学的彭倍、周涛、李强,西南财经大学的尹志超、刘军强入选了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高福院士团队解析PD-1/L1及抗体复合体结构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抗体阻断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这些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高福院士团队通过结构免疫学平台,成功解析了avelumab抗体与人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