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肾小管功能的测定

(一)尿浓缩稀释功能:1、 尿比重:尿比重是尿液与纯水重量的比值,反映单位容积尿中溶质的重量。普通饮食下,正常尿液比重可在1.015~1.030 之间波动,最低与最高比重差应大于0.010。2、 尿渗透压:尿渗透压测定反映尿中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数,多采用冰点渗透压计测量,通常不受大分子物质(尿糖和尿蛋白等)影响,精确性高于尿比重。自由状态下尿渗透压波动幅度大,但尿渗透压应高于血浆渗透压。禁水8 小时后尿渗透压高于700~ 800mOsm/kg·H2O,14 小时后约800-1300 mOsm/kg·H2O。固定的低比重尿或低渗透压多提示远端肾小管功能极度下降。3、 自由水清除率(CH2O):即单位时间内从血浆中清除到尿液中不含溶质的水量,可较准确的反映远端肾小管的浓缩功能。正常时为负值,禁水8h 后晨尿的CH2O 为-25~-120ml/h。自由水清除功能是大多数肾脏疾病患者最先丧失......阅读全文

肾小管功能试验有哪些?

肾小管功能试验有哪些?:肾小管的功能较多,除具有强大的重吸收水分和某些物质的能力外,还有选择性分泌和排泄一些物质的能力。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测定肾小管功能的试验,一般用尿液浓缩试验作为肾小管功能的试验。尿液浓缩与医学网稀释试验肾脏对水分具有强大的调节能力,既能保留水分,将肾小球滤过180

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需要的试验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尿液酸化功能失常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代谢性酸中毒。(1)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检测方法: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酸性药物氯化铵,使机体产生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如远端肾小管泌H+产生NH3和重吸收HCO3-发生障碍,酸性物质不能排出,尿液酸化受损。通过观察尿pH的变化,即可判断有无远端

尿检正常、血肌酐升高,是为何?

  临床上有没有尿检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况?  一般来说,常见的肾脏病最早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尿检异常,当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但是,临床上尿检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一、蛋白尿是怎么产生的?  简单的说,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组成。  肾小球的

最全的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早期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致使直接进入难以逆转的后期肾病的行列扩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生化分析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多项血液、尿液生化联合分析,能够对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行评价。早期的肾脏损伤标志物Cys-C可以帮助病人更早地发现疾患

最全的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早期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致使直接进入难以逆转的后期肾病的行列扩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生化分析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多项血液、尿液生化联合分析,能够对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行评价。早期的肾脏损伤标志物Cys-C可以帮助病人更早地发现疾患,

最全的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早期缺乏明确的症状和体征,致使直接进入难以逆转的后期肾病的行列扩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生化分析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多项血液、尿液生化联合分析,能够对肾功能的受损程度进行评价。早期的肾脏损伤标志物Cys-C可以帮助病人更早地发现疾患,

昼夜尿比密试验有哪些临床意义?

(1)尿少、比密高 ①肾前性少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容量不足。②肾性少尿:见于急性肾炎及其他影响GFR的情况。因此时GFR下降,原尿生成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致使尿量减少而比密增加。(2)夜尿多、比密低 提示肾小管功能受损,见于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等。由于慢性肾脏病变致肾

高级检验师的基本功

一.痰液检验1.一般性状检查 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2.显微镜检查(1)不染色涂片 ①红细胞:正常痰液无红细胞,脓性痰可见少量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BMG)测定的临床意义

由淋巴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是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分子量1.18万)。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β2-微球蛋白可透过肾小球,在肾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被完全降解。临床意义:(1)血中浓度升高,见于肾衰、炎症、肿瘤。(2)临床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

生化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 0-30U/L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

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生化检验

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是酚红排泄率可作为判断近端小管排泄功能的粗略指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量下降或尿路梗阻,均会造成PSP排泄量减低,故PSP排泄量实际上是一项肾血流量和近端肾小管的简易评价试验,该试验由于方法学不灵敏,目前多数医院已经淘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

肾脏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尿液分析问题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临床医学及实验室技术的不断进步,尿液检查已成为评估健康、疾病状态,尤其是判断肾脏疾病的一种最常见且不可取代的检查项目。然而,目前对尿液分析无论是临床或实验室,投放的研究精力均显不足;临床与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对话及沟通,实验室对尿液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室对尿液分析

尿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评价(2)

二、 尿畸形红细胞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尿红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受着一系列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 曾有人采用体外模拟实验装置,设定一定的渗透压、pH值范围及3?m孔径的滤过膜,然后将“血尿悬液”滤经该装置,出现了类似于肾实质性疾病时的畸形红细胞。当撤去滤过膜时,即使在相

尿中畸形红细胞的检测与临床

血尿即为尿中排出大量红细胞,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血尿的出现常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患的重要讯号,即便是轻微、间歇或无症状性血尿,临床上也常予以高度重视,以便尽早发现病因,及时给予正确诊断和施治。         血尿的发生,病变可涉

干细胞与人体的关系 (四)

干细胞与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各组织器官的细胞组成与生理功能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构成,是人体形成尿液和排泄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成人每侧肾脏约有100万至12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肾小囊等)和肾小管组成。肾脏主要细胞,包括: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上皮细

细说蛋白尿成因、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它是怎么形成的?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有效滤过孔的半径约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于6~7万的物质难于通过滤过膜。血浆中白蛋白分子量为69000,分子半径为37埃左右,因此很难进入尿中,只有分子量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

细说蛋白尿成因、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它是怎么形成的?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有效滤过孔的半径约为30埃左右。凡分子量大于6~7万的物质难于通过滤过膜。血浆中白蛋白分子量为69000,分子半径为37埃左右,因此很难进入尿中

尿微量蛋白临床意义

1.微量蛋白(MA):肾小球选择通透性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化疗口才早期肾损伤,以及急性感染性肾炎病人的随访指标。2.尿微量转铁蛋白(MTF):肾小球选择通透性指标尿转铁蛋白升高:见于糖尿病原菌、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以及肾外肾炎、链感肾炎、肾盂肾炎等各种肾炎。3.lgG(U-lgG

八种血清离子的临床意义

1.血清钾(K) :人体每日约需2-3g钾,主要由食物提供。维持钾的体内平衡的机制有胰岛素、醛固酮、酸碱平衡缺氧等因素。一般在肾功能正常时,可以排出大量的钾,只有肾功能受损时,摄入过多的钾,才能造成钾潴留。但当严重腹泻时,有大量钾从大便中丢失,造成缺钾现象。临床意义(1)血清钾升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

生化分析仪离子的检测意义

    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常用仪器之一,主要的检测项目有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离子等,其中离子的具体检测项目包括钾、钠、钙、镁、磷和氯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在人体中具有恒定的数值,这个数据一旦被破坏,人体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下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血液中的钾钠钙镁磷氯离子的测定方法-生化分析仪

血清钾: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在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血清钠:是指血清中钠离子浓度,人血血清钠正常范围135-145mmol/L,血清钠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有助于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脱水等治疗。&

生化分析仪离子的检测意义

    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常用仪器之一,主要的检测项目有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离子等,其中离子的具体检测项目包括钾、钠、钙、镁、磷和氯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在人体中具有恒定的数值,这个数据一旦被破坏,人体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下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元素

肾脏功能怎样进行调节?

1.肾小球功能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除了滤过膜的通透性外主要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血流量的调节既能适应肾脏泌尿功能的需要,又能与全身的血循环相配合。(1)自身调节是指当肾脏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10.7~24kPa),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2)肾神经调节刺激肾神

尿液蛋白质检查(2)

二、尿液微量白蛋白测定1982年Viberti在研究糖尿病性肾病时,首先提出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以区别于临床蛋白尿,经后微量白蛋白尿这一概念界定为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在3.2-22.6mg/mmolGr(30-200mg/gGr),或排出率在20-200μg/min这一范围内。即超过尿蛋白正常范围的上

肾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模型

材料:DMEM培养基(Gibco BRL Co生产), 无糖DMEM培养基(Gibco BRL Co生产),NRKSIE 鼠。肾小管细胞株(购于华西医科大学内科实验室),乳 酸钠(国产分析纯试剂)。 方法 肾小管细胞培养 NRKSIE鼠肾小管细胞 用0.25% 胰蛋白酶消化,将小管细胞分离

尿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包括哪些方面?

(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

尿管型检查: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管,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

管型形成的机制和条件

尿管型定义: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

尿糖的形成和检查/参考值/临床意义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一般是指葡萄糖尿(glucosuria)偶见乳糖尿、戊糖尿、半乳糖尿等。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o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

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它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不足和/或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有抵抗性或耐受性,或二者兼有而使血糖升高。目前临床上以Ⅱ型糖尿病常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受就医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是在求治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有些患者因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