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辽宁发现早白垩世的对齿兽类哺乳动物新属种

5月24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临沂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研究的发现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哺乳动物新属种——罗氏晚萌齿兽(Anebodon luoi)。化石是对齿兽类的基干物种,臼齿数目比之前发现的同属对齿兽的张和兽和毛兽少,与现生兽类相同,表明现生兽类的齿式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形成,为人们研究现代兽类的演化关系和牙齿同源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新标本发现于辽宁陆家屯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1.25亿年,是一件三维保存带有下颌的头骨化石。之前发现于辽西的张和兽和毛兽化石都是压扁的板状化石,缺失关键的头骨特征,罗氏晚萌齿兽首次描述了对齿兽的头骨形态学特征。对齿兽基干物种被认为是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真三尖齿兽、多瘤齿兽和现生兽类的祖先类型,新的头骨特征对研究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生兽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和性状极性有着重要意义。......阅读全文

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被首次发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合作团队,2013年8月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上报道了一件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160百万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

中耳演化新模式?在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中寻找答案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尚需新证据 中国科学家曝出哺乳动物起源新解

  2013年8月份,来自中国的两批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分别报道了两种新发现的最古老哺乳动物贼兽化石。然而,通过对这两种化石的研究,在哺乳动物起源问题上,不同学者观点又有所不同。   关于哺乳动物的起源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普通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兴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人类也是

原来,这只小兽耳朵有大“玄机”

  在人体中,中耳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家伙,也许只有发炎了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它却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北京时间11月28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海冰、研究员王元青,以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的一项有关早期哺

8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早期哺乳动物在分类上的复杂性   有关来自中国侏罗纪(距今约1.60亿~1.65亿年前)的两个新发现的化石的独立报告,产生了对哺乳动物起源的相互冲突的重建结果。 Haramiyids是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奇特的、高度衍生的、与啮齿类动物相似的牙齿。由于这一点,它们过去一直被认为与“多瘤齿兽

8月8日 Nature 杂志生物学精选

  封面故事:视网膜中的神经元   本期封面所示为在一块小鼠视网膜中重建的950个神经元中的7个以及它们的相互接触点(青色球,代表579,724个接触点中的112个),同时还有它们的接触矩阵(见168页)。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用视网膜作为一个模型来从单个突触接触点的层面到远程树状相互作用的

国际团队新发现的化石显示:远古哺乳动物会滑翔

   在现代哺乳动物中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类型,它们能在空中滑翔,比如中国的特有物种复齿鼯鼠、东南亚的鼯猴、澳洲的有袋飞鼠,这在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上是最为特异的演化适应特征之一,那么,这种特征最早又是出现在什么时候?  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河北地质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距今约1.6亿年的

基干兽类听觉和咀嚼器官的模块式演化与分离研究获进展

   模块演化,是演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相结合的一个概念。  脊椎动物的前肢就是一个同源模块演化的例子,可以进化成翅膀、鳍或人类的手,但并不影响其它部分,如后肢的形态及功能。但是哺乳动物的下颌和听骨,似乎并不走“寻常路”。  12月6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1.24亿年前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

中美科学家在内蒙古发现新哺乳动物化石

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发现了一对保存完好的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该地区产有蝾螈、真叶肢介、翼龙等化石的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领导的中美科研小组今天宣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11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

最新PNAS聚焦中国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贵州陡山沱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早期动物化石的黏土矿物——蒙脱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早期动物可能以湖为家,也就是说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据新华网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出炉

  中国地质科学院近日公布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完成《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中国地质历史“编年表”、自主研发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系统等成果入选。   据介绍,2013年度地科院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是:完成《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中国地质历史 “编年表”、自主研发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

神奇生物改写袋鼠祖先起源史

  云南大学教授毕顺东和中科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在6月14日在线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这种名为“混元兽”的动物,或将改写有袋类哺乳动物的起源历史。周氏混元兽复原图  这件混元兽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是距

哺乳纲分类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1.  熟悉哺乳动物各主要目的主要特征 2.  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检索鉴定 3.  认识常见代表种及经济种类实验材料 标本仪器、耗材 卡尺卷尺放大镜显微镜实验步骤 一、 哺乳动物鉴定术语和测量方法1.  外部测量法

中国学者联合发表两篇Nature文章(8月10日)

  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New evidence for mammaliaform ear evolution and feeding adaptation in a Jurassic ecosystem”的文章,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动物化石,比现存最早

哺乳纲分类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1.  熟悉哺乳动物各主要目的主要特征 2.  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检索鉴定 3.  认识常见代表种及经济种类实验材料标本仪器、耗材卡尺卷尺放大镜显微镜实验步骤一、 哺乳动物鉴定术语和测量方法 1.  外部测量1. &n

小型哺乳类隐存多样性 需在分类学上进一步厘清

  生物多样性不仅具有极高综合价值,还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人与环境冲突日益严峻的当下,科学地认识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8月14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在小型哺乳类隐存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已最新发表在国际生物地理学会会刊

神奇生物改写袋鼠祖先起源史

  周氏混元兽复原图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云南大学教授毕顺东和中科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在6月14日在线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这种名为“混元兽”的动物,或将改写有袋类哺乳动物的起源历史。

强强联手 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4篇。

   本周,中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4篇。  Nature的两篇,分别来自山东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以及华东理工大学;Science的两篇,分别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  值得关注的是,山大副校长、新科院士陈子江和中科院刘江团队强强联合,再发Nature

中国学者最新Science文章

  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芝加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 basal mammaliaforms as revealed by a docodontan”的文章,通过分析侏罗世中期至晚期的化石,描述了一种称为Agilodocodon scan

古脊椎所首次在我国发现弱颌兽科兽头类化石

  弱颌兽科(Akidnognathidae)是一类主要发现在南非的兽头类,最古老的化石记录是小头兽带发现的Akidnognathus以及特化的没有犬后齿的Euchambersia;其出现时间晚于另外两大类群Baurioidea和 Whaitsioidea。除了南非,仅在俄罗斯发现Annath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