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新证据中国科学家曝出哺乳动物起源新解

2013年8月份,来自中国的两批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分别报道了两种新发现的最古老哺乳动物贼兽化石。然而,通过对这两种化石的研究,在哺乳动物起源问题上,不同学者观点又有所不同。 关于哺乳动物的起源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普通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兴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类,我们关心自己的起源问题,关心像人类这样有智慧的动物到底是从何而来。 19世纪,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进化思想首次被提出,越来越多的符合进化观念的事实也被发现。在19、20世纪,科学家们相继报道了许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比如蛇齿龙、克色龙、基龙、异齿龙、犬颌兽、三尖叉齿兽等,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是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这些化石证据清楚地告诉我们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出现在晚三叠纪,它们就是摩尔根齿兽类,摩尔根齿兽类是所有后来的哺乳动物的祖先,它......阅读全文

】异兽化石研究为哺乳动物起源提供新证据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的学术论文,首次对已知贼兽进行种一级的系统发育分析,并对贼兽长期存在的形态、分类问题进行了厘定,为认识哺乳动物的起源分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该论文在线发表在英国《系统古生物》期刊。  据

哺乳动物起源有了新证据

  哺乳动物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热点,已经灭绝的“贼兽”是科学家们在研究哺乳动物起源时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贼兽处于哺乳动物冠群之外,属于比哺乳动物更原始的哺乳形类动物,而也有人指出,贼兽就属于早期的哺乳动物。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证据。  9月11日,《自然》杂志发表

温血哺乳动物可能起源三叠纪晚期

类似爬行动物的哺乳动物祖先进化为温血动物,但这一转变的时间却备受争议。现在,科学家们利用内耳道化石表明,这种适应发生在大约2.3亿至2亿年前。但其他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证据不太可能解决这场争论。温血动物,或称恒温动物,可以保持恒定的高体温,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快,而冷血变温动物代谢率低,依靠环境来保暖。

尚需新证据-中国科学家曝出哺乳动物起源新解

  2013年8月份,来自中国的两批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分别报道了两种新发现的最古老哺乳动物贼兽化石。然而,通过对这两种化石的研究,在哺乳动物起源问题上,不同学者观点又有所不同。   关于哺乳动物的起源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普通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大兴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人类也是

瑞典研究揭示真核细胞起源

  瑞典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SciLifeLab)通过研究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a)基因组,为揭示真核细胞起源提供了依据。研究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阿斯加德古菌是探索复杂细胞起源的重要研究对象。科研人员分析了阿斯加德古菌的基因组数据,发现真核生物在阿斯加德古菌内形

鸟类起源研究获重要成果

  鸟类及其恐龙近亲的翅膀拥有一个共同特点:片状飞羽是其关键组分,但珍藏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一件来自我国河北青龙县侏罗系地层的化石发现挑战了这一认知。4月30日在线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和临沂大学教授郑晓廷带领的一个科研团队报道了一种生活于约1.6

“细胞”的起源和研究历史

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 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

研究发现群居哺乳动物寿命更长

从鼩鼱的两岁到弓头鲸的逾200岁,哺乳动物的最大寿命可以相差100倍之多。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合作者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支持了社会组织和寿命的关联演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当前一人住、一人食、一人

新研究揭示海生昆虫起源之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63.shtm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谢强团队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栾云霞、荷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陈萍萍等科研人员合作,研究揭示了海生昆虫起源之谜。相关研究以《海蝽回归海洋的3亿年进化历程》为题发表于《

色谱法的起源与研究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1952年英国科学家阿切尔·马丁(Archer JohnPorter Martin 1910~)、理查德·辛格(Richard LaurenceMillington Synge ,1914-)因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而

质子质量的起源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90.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质研究中心陈旭荣研究员团队在质子质量的起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从实验出发深入探讨了质子内部的奇异夸克对质子质量的影响。相关研究于2月27日发表在P

色谱法的起源与研究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1952年英国科学家阿切尔·马丁(Archer JohnPorter Martin 1910~)、理查德·辛格(Richard LaurenceMillington Synge ,1914-)因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而

激光的理论起源及研究

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

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DNA复制机制

  在细胞中,DNA及其相关物质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复制,这是所有有机体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这导致了从身体对疾病作出的反应到头发颜色在内的一切。DNA复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确定的,但是从那以后,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都试图了解这一过程是如何精确地受到调节的。如今,科学家们知道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手”的起源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一块鱼类化石其胸鳍拥有手指样附体,为理解脊椎动物的手的起源带来了全新线索。这是迄今最完整的希望螈样本,其代表了鱼类向陆地脊椎动物过渡的演化阶段,同时其也是第一次在已知动物化石身上发现了手指与鳍“锁”在一起的现象,揭示了人类的手部是如何由远古鱼类的鱼

大型GWAS研究解析卵巢癌起源

  最近,包括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南加州大学(USC)Keck医学院在内的一个大型国际团队开展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将卵巢癌的起源更为清晰地显示出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六月十五日的《Nature Genetics》,上海癌症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延伸阅读

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取得进展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种类最丰富的植物大类群,在现今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演化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然而,被子植物化石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突然大量出现,似乎与进化论的观点——“生物演化是渐进的”相悖,达尔文对此感到困惑不解,称之为“讨

研究揭示人类免疫系统起源

  人类胸腺的首个细胞图谱可能会导致新的免疫疗法来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绘制出胸腺组织在人类一生中的图谱,以了解它如何发育和产生重要的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在未来,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构

新研究揭示海洋哺乳动物深潜原理

        人在深度潜水后如果回升水面速度过快,会出现恶心、身体疼痛等不适,而海象、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却能在深水中自如升降,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原因。   从深水迅速上浮时,人体会因气压迅速下降而在血液中形成氮气泡,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医学上称为气泡栓塞病。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

Cancer-Cell:研究揭示卵巢癌的起源

  卵巢癌是女性中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在英国诊断出约7,500例新病例。目前,英格兰只有35%的患者会在诊断后生存5年以上。  近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卵巢癌的起源细胞,有助于是开发新型的卵巢癌筛查工具。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这项新技术称为单细胞RNA测序。它可以检查

古DNA研究照亮斯瓦希里人种起源

一千年前,在季风和地理因素的推动下,非洲东部的斯瓦希里(Swahili)海岸成了水上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该贸易网络连接了来自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商人。在斯瓦希里海岸有一个名叫“石头城(stone towns)”的地方,这里是贸易交易往来的核心地之一,遍布着用珊瑚块建造的房子,这座繁荣的城市从索马里摩加

研究发现新的矮星系起源星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15.shtm 近期,国家天文台天体元素丰度与星系化学演化团组杨勇、赵景昆等人利用Gaia DR3数据,成功探测到了一条新的矮星系起源的星流。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古DNA研究照亮斯瓦希里人种起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86.shtm 一千年前,在季风和地理因素的推动下,非洲东部的斯瓦希里(Swahili)海岸成了水上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该贸易网络连接了来自非洲、中东和南亚的商人。 在斯瓦希里海岸有一个名叫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细胞起源争议

  近日来自苏黎世大学的神经病理学家们解答了围绕滤泡树突状细胞起源的谜题。滤泡树突状细胞是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淋巴器官细胞。苏黎世大学研究小组证实滤泡树突状细胞来自定位于血管壁的细胞。由于这些研究发现,科学家们现在拥有了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肿瘤和朊病毒感染等关键

栉水母为研究视力起源提供新线索

    图片来源:Bill Browne/迈阿密大学  虽然栉水母在大海中看起来只是一些比网球稍大些的小斑点,然而这些生物在利用光方面却是相当的复杂和成熟。比如,为了能够惊吓和警告捕食者,它们会闪烁出蓝绿色的光芒。   研究人员着手研究栉水母的基因组,他们发现为了能够发光,这种生物性

我国太阳风起源研究获系列进展

极区冕洞的太阳风初始外流在漏斗状开放磁结构的高度形成  过去几年中,美国宇航局多次发出警告:2013年太阳会再次苏醒,达到其活动高峰,可能会爆发更多强太阳风暴。如果一切成真,人类又没有得力的应对措施,它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太阳打“喷嚏” 地球就“发烧”  1859年,英国天文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首例贝氏拟态声学现象

  贝氏拟态是指一个无害的物种模仿一个危险的物种,这是一种进化“策略”,能为拟态者提供保护,使其免受潜在捕食者的攻击。  近日,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哺乳动物中首例贝氏拟态声学现象:大鼠耳蝠能模仿蜜蜂的嗡嗡声,以阻止食肉猫头鹰捕食它们。  “在贝氏拟态中,‘无害’物种会模仿

测序研究发现狗起源于东南亚

  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最常见的人类宠物,最初起源于东南亚,而后才逐步扩散到全世界。这项研究描述了狗在被驯化后漫长的迁徙历史,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狗的认识。  负责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的张亚平、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皮特·赛维雷恩和他们的研究团队,对犬科家族的58

古脊椎所最新研究揭开苏门答腊兔起源之谜

  苏门答腊兔化石种类被首次发现。我国学者的这一发现为苏门答腊兔的系统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数据,对揭示这类兔的起源及探讨东南亚地区第四纪期间哺乳动物扩散事件以及古生态环境变迁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等新

新研究指出追踪新冠病毒起源应以史为鉴

  “追踪新冠病毒的起源,应该从与病原体无休止的战斗中吸取教训。”7月30日,在发表于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的一项新研究中,中科院院士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王奇慧等写道。  他们表示,了解新冠病毒如何、何时以及在何处从其天然宿主或者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对于预防未来由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