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固持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15.shtm 某随机采样的休耕期稻田 某随机采样的旱地土壤 郑生猛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团队通过一项研究阐明了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途径,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基于配对采样原则,团队成员在我国东部的中温带—黑土区、暖温带—潮土区、亚热带—红壤区和热带—砖红壤区四个水稻分布气候区随机采集了240对稻田和旱地表层土壤。分析发现,四个区域稻田土壤有机碳固持效率比相邻旱地土壤高出39%至127%,且较温带和暖温带而言,这一差距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更为显著。 研究人员进一步随机选择了40对土壤样本,并量化植物残体来源碳和微生物残留物来源碳对土壤......阅读全文

功能性微量元素螯合物技术创新应用 破译猪的营养密码

   “您吃猪肉吗?”  “吃一点。”  “您为什么要研究猪饲料?”  “因为事关民生。”  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属残留,曾一度让人谈猪肉而色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印遇龙带领团队,对猪的营养密码展开了30多年的破译。  “我们希望从猪嘴

第三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长沙召开

  10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主要从21世纪亚太地区食品安全、农业创新与生产力提升和农业、环境和气候变化3个主题交流探讨了当前全球亚热带区域农业与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存在的主要问

治污还致富的“绿狐尾”

  “我们筛选的绿狐尾藻可使黑臭水体在10~20天内消除臭气,30天内变清;用绿狐尾藻构建的生态湿地,对COD(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的处理能力远超国际报道的最高值。”在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所长吴金水表示。  3年前,在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牵头联系下,嘉兴市引入

爪哇稻杂种优势研究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对爪哇稻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爪哇稻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热带山区。爪哇稻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很重要。   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肖国樱领衔的研究团队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环江县党政代表团与亚热带所商讨“十二五”科技合作

环江县党政代表团与亚热带所商讨“十二五”科技合作   1月2日至3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书记覃永和政法委书记谭勉率该县党政代表团一行13人赴湘慰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并商讨“十二五”科技合作。   代表团一行与该所领导和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主要科研骨干围绕“十二

土壤修复领域的中科院力量

  “不同农作物的重金属超标有何不同?”“数据很重要,有没有一个数据来说明?”“现在修复植物蜈蚣草的育苗成本是多少?”  7月14日,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与修复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群验收的修复现场考察中,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边查看边询

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举办研究生学术报告会

   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中)为“学术创新奖”获奖者颁发证书。  11月8日,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在中科院广州分院举行,32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出席报告会并给获奖者颁发证书。  据悉,研究生学术

磷肥和外源碳对水稻根际酶活热区范围的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期刊Plant and Soil上组织的Element biogeochemistry process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ice productivity in pa

亚热带生态所揭示OsSGL基因协同正向调控水稻耐旱性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由于降水模式的年际变化和水稻生长季节降水量分布不均等原因,干旱胁迫仍是水稻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最严重的制约因素,在缺乏农业用水的地区尤其如此。据估计,水稻生产耗费了中国总用水量的大约一半,每年由于干旱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250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

剖示我国山地(山区)的现状及多元性

贵州黔西南山区的布依族山民在赶墟喊山:顺山横山仰山山都应该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们,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们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所后天练就——地势的空旷和高海拔,就是为他们天造地设的排练场和演习厅。  陕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温室气体分析气相色谱仪功能拓展项目过验收

9月6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织专家,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担的“温室气体分析气相色谱功能拓展”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项目负责人所作的项目报告、财务报告和测试报告,并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研究任务,达到技术验收指标,经费使用符合

畜禽健康养殖与转基因作物综合研究平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基建局建设项目验收委员会验收专家组对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转基因作物综合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验收。中科院广州分院、中科院基建局、中科院基建局计划与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   验收专家组首先听取了亚热带生态所党委书记李文祥作的“项目竣工

湖南省生态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召开

  12月14日至15日,湖南省生态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益阳湖南城市学院召开。来自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农业厅环境保护站、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23个单位的160名会员代表与来宾参加会议。

石漠化治理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团队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监测》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为了改善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我国实施了

不同微生物生物量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铁氧化物响应进展

  长期淹水管理导致水稻土多处于厌氧状态,因此其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与旱地土壤相比具有特殊性。厌氧有机碳矿化多与氧化还原过程耦合,其中铁的异化还原对厌氧有机碳矿化的贡献可高达80%,这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特殊的功能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同意味着这些功能微生物群落大小上的差异。然而,土壤微生

根系C/P计量比影响水稻残根周际酶活的时空动态分布

  酶是土壤元素循环的动力。生态计量学理论指出,土壤酶的合成和分泌由微生物能量(C)、养分元素(N、P等)需求与环境供应之间的不平衡所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的C/N/P为42:6:1~60:7:1,而作为微生物的主要底物,土壤有机质(SOM)和植物残体的C/N/P分别为186:31:1和3000:46:

我国学者揭示有机电子受体是水稻AOM重要驱动力

  甲烷在厌氧条件下被氧化的现象(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其甲烷的消耗量为20-300TgCH4yr-1,占全球大气甲烷通量的60-80%,对全球甲烷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海洋沉积物中AOM与SO42-的还原紧密相关。

亚热带生态所揭示不同活性碳输入量对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外源活性碳输入引起的土壤碳矿化激发效应,是影响全球土壤碳平衡的重要过程,其对土壤有机质(SOM)矿化的影响强度,甚至超过温度等环境因子。一般认为,激发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外源碳输入导致土壤微生物C-N计量学上的不平衡,驱使微生物加快分解SOM以获取更多的N——这称为“N-mining”假说。然而,

亚热带生态所发现水稻根际酶活性时空动态稳定机制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于水稻根际酶活时空动态稳定机制及其对温度和水稻生长的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根际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最为重要的“热区”,是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之间互相作用关系最为密集的区域。尽管根际的生物化学过程非常活跃,但持续高效的物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

中国生态学研究迎来转折点   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湖南省生态学学会承办的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近日在长沙举行。本届年会以“创新生态科学,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来自155所高校、96家科研院所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会。   这是自今年2月份生态学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后我

亚热带所等生长猪胃肠道谷氨酸转运与代谢机制研究获进展

  谷氨酸作为鲜味氨基酸的一种,同时也是重要的机体神经递质和胃肠道的能量物质,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日粮谷氨酸通过胃肠道粘膜进行转运和代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尤其在胃中被敏感型受体感应并进行转运和代谢的机理尚不明确,阐明谷氨酸内在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完善猪氨基酸营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

中科院:精氨酸营养素缓解呕吐毒素伤害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印遇龙领衔的团队经多年探索发现,肠道作为机体与外环境沟通的中心器官,在营养吸收、免疫调控、防疫抗病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据此提出了利用某些功能性营养素对肠道的营养和保护作用,减少毒害刺激的猜想。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精氨酸营养素缓解呕吐毒素伤害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印遇龙领衔的团队经多年探索发现,肠道作为机体与外环境沟通的中心器官,在营养吸收、免疫调控、防疫抗病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据此提出了利用某些功能性营养素对肠道的营养和保护作用,减少毒害刺激的猜想。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项目课题通过验收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ky/kyjz/201009/t20100910_2961082.shtml“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验收会会场  9月5日至6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在长沙通过

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发布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京发布,6位个人、两个团队获得这一荣誉,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评选表彰这一殊荣。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出席并颁奖,他表示,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在长沙召开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副主任骆世明教授主持。印遇龙院士、陈焕春院士等15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部分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  亚热带生态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吴金水向出席会议的委员和

国家支撑计划农林重要杂草鼠害监控技术课题启动

  6月13至15日,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9B02)“农林重要杂草鼠害监控技术研发”启动会在长沙市召开。来自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亚热带生态所副所长谭支良研究员代表课题主持单位对

加拿大卫生部肖朝武研究员到亚热带生态所作报告

   肖朝武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2月20日,加拿大卫生部食品署营养局分子营养室研究员、渥太华大学细胞分子医学系联合教授肖朝武访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并为该所师生作了题为“蛋白质与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脂质代谢及基因表达影响”的学术报告。亚热带生态所副所长谭支良主持报告会

中南稻区复合生物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启动

   吴金水在启动会上介绍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6月7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循环农业科技工程领域课题“中南稻区复合生物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启动会在长沙召开。课题主持单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及湖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湖南省农科院农业生物

西部水土流失和瘠薄干旱中低产田改良技术集成会议召开

“西部水土流失和瘠薄干旱中低产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课题工作会   3月1日至2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参与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项目中“西部水土流失和瘠薄干旱中低产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课题2012年度总结及2013年实施方案研讨会在长沙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