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将钻探最古老冰芯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李院生11月2日在“雪龙”号表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南极完成120米的深冰芯导向孔的钻探工作,为下一步钻探最古老冰芯做准备。 在“雪龙”号停靠天津期间,李院生接受采访时介绍,此次南极科考计划完成120米导向孔的钻探和导向套筒的安装,为正式开始深冰芯的钻探、获取100万年以上的古老冰芯做准备。 据了解,南极冰芯记录着几十万年间气候冷暖交替的众多信息,通过研究不同年代的冰芯,可以为寻找当前气候变迁规律提供线索。 李院生表示,获得古老冰芯是为了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温室效应对地球变暖的影响,并研究分析冰芯里面的生物碎片对气候变化有何预兆,了解冰盖底部到底是什么性状。 “南极冰盖底部性状是国际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上世纪90年代发现,南极冰盖下面有湖,后来发现湖不止一个,还有水系,南极冰盖下面有河流、湖泊组成的水系,这些水系被冰盖覆盖。那么冰盖与下面基岩的底部是什么性......阅读全文

“雪龙”号抵达新西兰进行最后一次物资补给

  在西风带中颠簸多天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沐浴着绵绵细雨,于当地时间20日上午10时缓缓停靠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附近的利特尔顿港。这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第二次抵达新西兰,也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后一次靠港补给。  克赖斯特彻奇是新西兰南岛主要城市,也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之一。2

相聚在冰上航道 “兄弟情深”解围困 雪龙兄弟大聚会!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3日离开中山站,载着部分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按逆时针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宇航员海科考;“雪龙”号完成卸货,继续执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业任务,计划9日离开,按顺时针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业。至本次考察结束,两船将不再相遇。  第36次南极考察是“雪龙2”号参与的首次南极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雪龙”号抵澳进行物资补给 然后直奔中山站

  搭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当地时间17日上午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进行物资补给,这是“雪龙”号进入南极前的最后一次补给。  据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办主任韩彦佶介绍,靠港期间,考察队将进行航煤、船站食品等考察物资补给,转运部分科考物资,同时有26名考察队员在此登船,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

“雪龙兄弟”即将首次相聚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6日抵达澳大利亚霍巴特港的港外锚地,与4日停靠霍巴特港的“雪龙2”号相距4.5海里(约8.3公里)。“雪龙”号计划7日停靠“雪龙2”号旁边的码头,这将是“雪龙兄弟”首次相聚。  此前,“雪龙2”号于10月15日从深圳起航,而“雪龙”号10月22日从上海出发。  按照计划,

中国造破冰船首航南极破冰记

   跟随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0日至23日分三次完成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为“雪龙”号海冰卸货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的冰上航道。  20日傍晚,“雪龙兄弟”抵达距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与浮冰相比,作为陆地边缘的固定冰,陆缘冰更像一道铜墙铁壁,挡住船只靠近陆地。在

“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回国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长江口水域。  此次为“雪龙”号第三十三次赴南极执行科考与运输补给任务,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5万海里。“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执行任

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

中铁建工集团南极建设者抵沪在“雪龙”号前合影。  3月11日晚,中铁建工集团南极建设者们随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铁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前往码头迎接“雪龙”船靠港。自2002年以来,中铁建工集团已16次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在本次南极建设中完成了罗斯海

“雪龙”号在南极阿蒙森海碰撞冰山 目前人船安全

  图为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降落南极冰盖之巅。刘诗平摄  自然资源部21日发布消息,“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上海

   3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乘“雪龙”船返回上海。考察队经受了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了“雪龙”船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据悉,此次考察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

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座科考站

  中国展现冰雪雄心   11月23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完成最后一次物资补给后乘坐“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开始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挺进南极大陆。科考队和经过大修、重新焕发青春的“雪龙”号可谓重任在肩,不仅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而且开展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工

“雪龙”号今抵深圳

  执行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今天晚上10时05分在深圳盐田外港1号锚地停靠。11月8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深圳海监9102船将在大鹏湾迎接“雪龙”号,15时30分到达引航站。预计17时30分,“雪龙”号将在盐田港西港码头靠泊,并于18点开始举行欢迎仪式。   据悉,

“雪龙”号中国科考队53名队员取道智利回国

   新华社圣地亚哥1月29日电(记者党琦 王沛)“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与冰山碰撞后,船上53名科考队员29日从中国长城站搭乘包机撤离南极,取道智利回国。  中国驻智利大使徐步说,使馆成立了“雪龙”号科考队员应急撤离小组,于27日派出3名工作人员赴智利最南端城市蓬塔阿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启航

  “向阳红01”科考船8月28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科考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  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在

“雪龙2”回收第34次南极考察潜标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3日傍晚在南大洋普里兹湾东侧回收了一套第34次南极考察时布放的潜标,4日早上在同一海域布放了一套新的潜标。  这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首航南极以来第一次布放和回收潜标。潜标是物理海洋观测经常采用的一种定点长期观测方法,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的仪器和设备,以观测海洋的温度、盐

第3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首次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这将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我国将调试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及辅助设备,获取相关数据,并以基准站为基

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即将开建

  28日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将于11月2日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其难度并不亚于建设一座考察站。  首先是位置特殊。备选位置位于冰盖。冰盖好比盖在南极大陆上的一床“被子”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开展走航生态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雪龙”号11月5日电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5日航行在西太平洋上。当天,大洋队科考队员开展了以“雪龙”号为依托的走航海洋生态调查。  在“雪龙”号生物实验室里,科考队员利用走航自动表层水系统获取海水,过滤收集水体中的微微型(小于3微米)浮游生物和叶绿

我国南极考察新站完成优化选址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我国多名考察队员从南极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号,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据悉,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是本次考察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至今,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规划。本次罗斯海

2020:聚焦国际前沿,惠及国计民生

   嫦娥四号翩然落月,长征五号火箭一飞冲天,“雪龙2”号勇闯南极……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精彩纷呈。新的一年,我国科技领域有何看点?哪些新技术、新产品可能走进生活?  瞄准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项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将实践二

“雪龙”号科考船凯旋

  北京时间4月5日21时左右,“雪龙”号科考船在上海长江口锚地下锚,并将于8日停靠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在航行5个多月、2.8万余海里之后,“雪龙”号终于凯旋“回家”。  “雪龙”号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正式起航,11月11日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11月底到达南极中山站,先后完成了中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启程回国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度夏队员及中山站第27次越冬队员于当地时间3月6日17时(北京时间6日20时)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  第28次南极科考队领队李院生表示,经过队员们4个多月的努力,科考队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顺利返航。  返航途中,“雪龙”号将第四次穿越西风带。这也是本次航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极地全地形车加盟南极科考

  我国极地考察装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我国首款极地全地形车,11月4日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交车仪式,即将随“雪龙”号出征南极,加盟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  全地形车被誉为南极科学考察的“重器”。在南极海冰运输、雪地运送、冰盖科考、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今下水 揭秘亮点

据媒体报道,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认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节点。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项目科考系统负责人何

南极科考搜寻有机污染物 帮助探明污染物全球传输机制

  北半球产生的雾霾,是否会影响到南半球?太平洋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水,是否会对印度洋造成污染?污染物全球传输机制一直是环境科学界研究热点,而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在南极找到。  从“雪龙”号启航那天,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郑宏元就肩负了一个重要任务——每跨越一个纬度,就采集一次水样,靠近人类居住区

专家解读南极冰川“遗孤”

  回放:   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一座巨型冰山自今年7月份从南极派恩岛冰川断裂后,正缓慢向公共海域移动。据美国国家航天局最新卫星观测结果显示,估计目前该冰山有35公里长、20公里宽,面积大约为7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或两个美国亚特兰大市的面积。研究人员称,未来它可能进入繁忙的

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简称“中科大”)获悉,由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带领的团队及其合作者共同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目前已在南极投入运行。  据了解,王坚团队联合该校天文系副教授朱青峰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天文学研究室,从2015年12月就开展了近红外天光背景测

中国自主研制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从中国科大获悉,由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及其合作者,根据不同红外探测器的特点,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设计和测试,解决了微弱信号探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首先完成为基于InSb探测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完成

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红外观测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红外天文研究发展受限于优良台址和探测器的缺乏。随着近年来我国天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国天文界拥有红外天文观测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近期我国多项大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项目获得天文界支持,包括正在推进的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LOT(Large Op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