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ZIP71调控水稻抽穗期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区域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调控水稻抽穗期基因关系网络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在水稻中存在2条相对保守的调控途径:(Hd1-Hd3a/RFT1)和(Ghd7-Ehd1-Hd3a/RFT1)。Ehd1(Early heading date 1)作为开花关键因子,直接促进下游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的表达,同时在其上游受多个开花抑制因子(如Ghd7、DTH8、Hd2、OsMADS56、Hd16)和开花促进因子(如Ehd4、Ehd3、Ehd2、Hd18、OsMADS50、Hd17)的调控。尽管很多个水稻抽穗期基因已被鉴定到,但水稻抽穗期关系网络并不完善,依然需要不断挖掘新的调控基因,同时进行基因的功能解析,并应用于水稻分子设计育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稻分子育种团队近年来一直从事水稻抽穗期调控研究和分子育种方面的工作,前期研究探明了Hd2和Hd4是控制东北地区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针对......阅读全文

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鉴定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Ehd1 的调控机制,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水稻抽穗期是与季节和区域适应性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水稻抽穗期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次发现FLZ(FCS-LIKE ZINC FINGER PROTEINS)家族基因参与调控植物开花时间,并部分揭示了OsFLZ2基因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培育不同抽穗期的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发表于Development。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

水稻抽穗期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次发现FLZ(FCS-LIKE ZINC FINGER PROTEINS)家族基因参与调控植物开花时间,并部分揭示了OsFLZ2基因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培育不同抽穗期的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发表于Development。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

研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研究揭示了OsTPR075-OsFTIP1/9-RFT1/Hd3a分子模块调控水稻抽穗期的新机制,对于水稻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  水稻的抽穗期(开花期)是水稻从营养生长转换到生殖生长

科学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鉴定出一个新的水稻抽穗期微效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决定着水稻的季节、区域适应性以及产量。适宜的抽穗期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保障。因此,深入认识水稻抽穗的分子机理,

在bZIP71调控水稻抽穗期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区域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调控水稻抽穗期基因关系网络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在水稻中存在2条相对保守的调控途径:(Hd1-Hd3a/RFT1)和(Ghd7-Ehd1-Hd3a/RFT1)。Ehd1(Early heading date 1)作为开花关键因子,直接促进下游成

东北地理所在黑龙江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水稻抽穗期 (heading date,Hd)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和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水稻的种植区域和产量等其他农艺性状,黑龙江地处寒区,南北跨度大,属北方高纬度寒地稻作区,根据积温条件,从南到北水稻种植共分4个积温区,越往北部,积温越低,

刘耀光院士等专家打造水稻生物学重磅综述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院士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等国内20位专家共同撰写题为“Rice functional genomics: Decades' efforts and roads ahead” 的水稻生物学研究大综述,并在线发表于SCIE

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量水稻叶绿素变化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使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研究发现,影响叶绿素变化的因素有高温、强光等。品种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决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育期变化情况,特别是抽穗期的变化。而水稻抽穗期,决定着品种的种植范围和季节适应性,是水稻生态适应性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和重要检测指标之一。水稻感光性是指水稻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的生育期是决定品种种植地区与种植季节的重要农艺性状,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即所谓“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现象,是杂交稻品种培育上遇到的重大难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带领的团队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

南京农大成果入选自然期刊2016年“改变世界”榜单

  5月11日,全球最大的跨学科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公布了2016年发表在集团旗下期刊的180篇杰出论文及综述文章,响应其提出的“改变世界,每刊一篇”的倡议。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蛋白质组分析发现氮肥通过抑制蛋白降解和14-3-3蛋白表达增

农业部:今年东北地区稻瘟病呈现偏重流行趋势

  农业部21日表示,受降水偏多等因素影响,今年东北地区稻瘟病见病早、蔓延快,呈偏重流行趋势,对水稻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记者了解到,为了督促指导东北水稻主产区及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目前农业部已派出3个专家组,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实地调查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当地农业部门会商分析发生趋势

遗传发育所在水稻长日照开花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植物开花直接影响着植物能否正常的繁衍后代,并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已有研究表明,开花素通过微管系统到达顶端分生组织,激活其他基因的表达,最终促使植物开花。水稻开花转换时间(即抽穗期)决定了水稻品种在不同区域的适应能力和水稻产量。因此,对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对揭示水稻开花

水稻籽粒积累镉、砷关键生育期获揭示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汪鹏课题组揭示了水稻籽粒积累镉、砷的关键生育时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污染》。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威胁人们健康,其中大米是镉和无机砷摄入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中镉、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转运。然而,这两种途径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镉、

水稻籽粒积累镉、砷关键生育期获揭示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汪鹏课题组揭示了水稻籽粒积累镉、砷的关键生育时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污染》。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威胁人们健康,其中大米是镉和无机砷摄入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中镉、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转运。然而,这两种途径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镉、砷对最终

水稻籽粒积累镉、砷关键生育期获揭示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汪鹏课题组揭示了水稻籽粒积累镉、砷的关键生育时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污染》。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威胁人们健康,其中大米是镉和无机砷摄入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中镉、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水稻籽粒:根系吸收、再分配转运。然而,这两种途径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镉、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记者22日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团队在水稻中研究发现了水稻高产基因OsDREB1C。  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历时7年完成。  据介绍,基因OsDREB1C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

安微农业大学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助水稻破单产新纪录

  安徽农业大学区域化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近日在安徽省庐江县通过验收。专家组通过在212亩示范方随机抽取三块1亩以上田块实施机械化收割,测定水稻亩均产量为1023.8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产量达到1053.7公斤,创安徽水稻单产新纪录。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水稻栽培团队负责人武立权介绍,

农用X射线透视仪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水稻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受一类被俗称为钻心虫的害虫为害,代表性的害虫就是水稻螟虫。这类害虫危害形态具有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农用X射线透视仪来开展钻心虫的快速检测,可以将这种隐蔽性的害虫快速识别出来,通过系统的调查和防治研究,来了解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消

农用透视仪在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中的应用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或“蛀心虫”,是属于水稻螟虫的一种,与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等同属于蛀茎类害虫,是常见的水稻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历史上曾造成水稻大面积为害,对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危害极大。针对于二化螟这类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最重要的是水稻二化螟虫的识别和防治,通过农用透视仪在二化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中的应用

科学家找到控制水稻流性状重要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稻单个产量基因通过源、库、流性状协调作用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机理,为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 水稻产量的提高

粤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获鉴定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利用广东籼稻核心种质开展基因组多样性和基因发掘工作,在鉴定广东籼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育种选择基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Rice。该研究分析了广东籼稻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改良历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并鉴定了潜在受育种人工选择的产量、抽穗期、品质等性

我成功克隆水稻多个功能基因-已用于培育超级稻品种

  我科学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ZL,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个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优质、高产、营养高效的新型超级水稻品

新研究揭示杂交稻超亲晚熟的主要遗传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郭晶心团队研究揭示了杂交稻超亲晚熟的主要遗传基础是聚合了来自双亲的功能型抽穗期核心基因Hd1、Ghd7、DTH8和PRR37,同时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系统以鉴定亲本这四个基因的功能类型,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在配组之前即可

研究证实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的遗传稳定性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创新团队将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材料繁殖至第4代,从植株表型、基因组、甲基化、转录组和亚基因组转录等层面比较了不同世代克隆材料,证实了无融合生殖杂交稻在不同世代间的遗传稳定性,为未来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在作物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通

粳稻种质资源耐碱性鉴定条件和指标

种质资源库能够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能够保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的加以贮藏,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程广有等通过不同碱胁迫强度下对水稻株高、分蘖数及总绿叶数的研究指出,在pH8·6碱胁迫条件下较适

叶面积检测仪测定水稻叶面积指数最大时期

叶面积检测仪是用来测定叶片面积的仪器,叶片面积关系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关系到作物的生长甚至作物的产量,因此在农业上,经常需要测定叶片的叶面积。另外,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叶面积指数,也是通过测定叶片面积的大小来计算的。叶面积指数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

运用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开始运用叶绿素计来 诊断水稻的相关状况,其中氮素营养在确定自然环境和农业环境下植物的光合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氮素为植物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着重要的支持,是作物的一种最重要的养分。除非氮素作为一种肥料施入,否则,氮素缺乏几乎到处都发生,并且在很多系统中,氮素作为

水稻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进展

水稻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韩斌研究员课题组,通过与中国水稻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基因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揭示成花素基因分子新机制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毛龙领衔的创新团队在麦类作物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成花素基因FT2的可变剪切角度揭示了一个新成花素基因转录后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系列刊物《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