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风化作用能为变暖地球降温

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300万年前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后,随着碳排放的减少,在化学风化作用下,气候会逐渐开始变冷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一时间远比科学家们原来预想的要短,但也需要30万年之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雨水中,与岩石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进而改变岩石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这一过程称为化学风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大气中的碳会回流到海洋,而其中一大部分会被一些海洋生物“捕获”,重新融入到地表和生物圈中。 在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的某一区域(马达加斯加、所罗门群岛或加勒比海三个地区之一)经历了一段长达万年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期间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00亿吨,使得地球气候急剧变暖。这一事件被称作“第二次海洋缺氧事件”。这一时期,地球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使得近53%的海洋物种灭绝。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对英国南部比奇角等地的岩石进行了......阅读全文

冰川退缩加速全球化学风化

近日,西北大学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找到了冰川化学风化速率升高的确凿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研究基于全球77条冰川5465个径流样品的水化学资料,首次评估了全球冰川的化学风化速率,并揭示了冰川风化速率的时空变

化学风化作用能为变暖地球降温

  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300万年前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后,随着碳排放的减少,在化学风化作用下,气候会逐渐开始变冷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一时间远比科学家们原来预想的要短,但也需要30万年之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雨水中,与岩石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地表径流在黄河流域化学风化中起关键作用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但是,到底是气候驱动?还是构造控制是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从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争论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第五大河,黄河流经了具有显著差异的地

气候转型期青藏高原中部化学风化增强冰川诱发机制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物理剥蚀和硅酸盐化学风化速率的显著增强被认为是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主要机制之一。然而,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关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环境下长时间尺度流域化学风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  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员与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国

地质地球所西江流域河流水化学与化学风化研究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地球上两个重要碳库——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通道,流域发生的许多自然过程都反映在河流输出碳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的性质上。通过对河流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区域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相互作用机理,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我国珠江地处热带、亚热带,流域生物活动强烈,生物产率高

风化作用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获揭示

1月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潘树彪在导师廖玉宏研究员指导下,对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衣食村自然风化的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源岩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研究,揭示风化作用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Internation

比汤加海底火山爆发规模还大!论文揭秘

近日,汤加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引发巨大海啸。“汤加海底火山通过物质和能量释放,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员沈俊告诉《中国科学报》,“在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与侏罗纪之交也产生过巨大的火山喷发(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其喷发强度远远大于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规模。”    近日,一支

青藏高原所揭示粉尘的风化度效应

粉尘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例如“阳伞效应”(粉尘可削弱太阳辐射引起地面冷却)、“冰核效应”(粉尘颗粒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中和酸雨效应”(粉尘在降落过程中可中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有效减少酸雨)以及“铁肥效应”(

钙的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上的钙循环建立了地质构造、气候和碳循环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山脉的隆起使含钙岩石暴露在化学风化中,并将Ca2+释放到地表水中。这些离子被输送到海洋,并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石灰石(CaCO3),然后沉积到海底,在那里它被结合到新的岩石中。溶解的CO2连同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离子,被称为“溶解性

地球可随时间推移自我调节温度

冰河时代、太阳辐射变化、强烈的火山活动……地球的气候经历了如此多的外部剧烈变化,为什么生命能一直存活下来?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经历了气候的戏剧性变化之后,地球也能够在巨大的时间尺度上(平均在10万年左右)调节和稳定自己的温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拥有

1月17日《科学》杂志精选

  古老信息素让蜂王蚁后保持主导地位   谈到群居性昆虫,它们中的蚁后和蜂王会通过散发出能让其忠实的工虫不育的化学信号而维持其对生殖的垄断地位。如今,Annette Van Oystaeyen及其同事发现了一类特别的在结构上类似的且具有蜂王蚁后特异性的碳氢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抑制蚂蚁、黄蜂及熊

化学所在二氧化碳化学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廉价、丰富的 C1 资源,因此将 CO2 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2高度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如何实现温和条件(尤其是常温常压)下的化学转化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

沉积物的形成

1. 沉积物的来源构成沉积岩的物质从成因上大致可分为两类。1) 他生 (allogenic) 物质: 一是存在于暴露在地表的既存岩石 (岩浆岩、变质岩、古老的沉积岩) 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即岩屑) ,脱离母岩 (provenance) 后作为固体颗粒被流动介质 (如水、空气、冰川等) 搬运到沉

简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实验室数据首次阐明奥陶纪冰河期发生机制

  第一批植物登上陆地并非仅仅为浅褐色的风景增添了一抹绿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它们戏剧性地加速了暴露岩层的自然分解,并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可使行星变暖的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将地球气候送入了一个大的冰河期。   在大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当前水平的14倍到22倍,而全球的平均温

稳定锶同位素在锰氧化物吸附中的分馏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刘贲和研究员韦刚健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铁锰氧化物吸附实验,研究揭示了稳定锶同位素在锰氧化物吸附过程中的分馏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学》(Geochemistry,Geophysics,

通过一粒月壤,我们“看清”月球上风化如此恐怖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淋,一块坚硬的岩石最终会风化成肥沃的土壤。风化作用虽然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却一直改变着地球上的地形地貌。  不仅地球,月球上的风化作用每天也都在上演。利用多种电镜技术,我国科研人员“看清”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背后的太空风化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

我国建立全球首个潮解点和风化点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彭超博士与导师唐明金研究员等收集和评估了110种化合物(包括68种无机物、42种有机物)的潮解点及风化点的实验数据,并建立了全球首个潮解点和风化点的数据库。相关研究12月2日在线发表于《基础研究》。  潮解与风化是物质相态随相对湿度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两个关键过程,而潮解

火山活动是陆地风化和碳循环波动的主要诱因

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三叠纪-侏罗纪之交陆地生态系统古环境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发现火山活动是陆地风化和碳循环波动的主要诱因,相关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据介绍,距今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的主要原因,被认为与“中大西洋火成岩省”的大规

科学家首创风化壳型稀土矿电驱开采技术

  9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完成的科技成果“风化壳型稀土矿的电驱开采技术”在广东梅州通过广东省地质学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评价。  稀土矿又称为“工业维生素”,包括了镧、铈、镨等17个元素。风化壳型稀土矿是我国的特色资源,目前普遍采用的铵盐原地浸取技术在生态环境、资源

关于碳酸氢铵的性质与稳定性介绍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氧化物 强酸接触,有热不稳定性,固体在58℃、水溶液在70℃则分解。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10℃),17.4%(20℃),21.3%(30℃)。其水溶液呈碱性,25℃时0.1mol·L-1 溶液的pH值7.8。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热至约60℃时,分解

碳循环生物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zu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碳酸钠的化学式  碳酸钠 俗称纯碱,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其属于盐,而不属于碱,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化学式是Na2CO3。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1、碳酸钠在常温下是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其具有吸水性;  2、碳酸钠的溶解性是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无水乙醇,难溶于丙醇;  3、碳酸钠溶液

森林: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及推动生命变革

  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州开罗附近的一个废弃采石场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这些有3.85亿年历史的岩石中含有数十棵古树的木质树根化石。这一发现标志着地球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树木进化出这些根时,它们便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并产生了人们今天所知的大气。  该遗址

为什么你的化学试剂变质那么快?

化学试剂在贮存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质,取决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内因是试剂本身化学结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外因则是试剂所处的环境条件。实验室化学试剂没有保质期,那怎么办?实验室试剂的有效期如何确定实验室溶液、溶剂的有效期到底是多少?要做到合理保管,一要了解试剂结构与性质间关系,二要创造适应试剂贮存的外部

新研究发现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新赋存态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深地科学卓越中心袁鹏、周军明等研究人员,以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典型的粘土矿物——管状埃洛石和片状高岭石为模型矿物,研究了其在低浓度La(III)离子溶液中长期(三年)静置后的结构及La(III)离子赋存态的变化。相关研究发表于《应用粘土科学》(Applied Clay

新研究发现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新赋存态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深地科学卓越中心袁鹏、周军明等研究人员,以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典型的粘土矿物——管状埃洛石和片状高岭石为模型矿物,研究了其在低浓度La(III)离子溶液中长期(三年)静置后的结构及La(III)离子赋存态的变化。相关研究发表于《应用粘土科学》(Applied Clay

云母矿物风化与铯吸附的互作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67.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范桥辉研究团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系统研究了云母矿物风化和放射性铯吸附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该研究为长时间尺度上环境系统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时空演化

“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获ZL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王发国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201010135991.6)。   边坡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速公路绿化普遍沿袭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物种类不了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