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大基因从1%到中国人的个体化基因组研究

自1999年中国作为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独立完成了水稻和家蚕等大型基因组研究,并参与了家鸡、家猪、木瓜等多个重要动植物基因组图谱制作,在2007年还首次向世界公布了第一个中国人的个体化基因组序列。 中国虽然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项名为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08年初,这项计划在深圳、伦敦和华盛顿三地同时启动。来自中、英、美三国的科学家将对全球各地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寻找基因与人类疾病间的秘密关系。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个体化医疗时代已经不再遥远。 自1953年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双螺旋形状的DNA后,遗传学研究从此便进入的“分子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开始了在分子水平对DNA和基因所蕴含生命信息的探索,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1990年开始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阅读全文

达安基因携暨南大学首创基因测序+分子营养学预防疾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现在,人们对于饮食不再是以吃饱为目的,更多的是要吃好,而吃好也不是过去的观念,不再是大鱼大肉

华大基因回应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是否外泄

  就深交所问询函,华大基因回复表示:“14 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无外方合作机构。项目分析工作均在境内由中国科研团队完成。14 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来自同意将样本和数据供科学研究的受检者。研究披露的是群体分析结果,不包含任何可识别个人身份信息,不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

抑郁产生的生物学因素新解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

青年科学家王俊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青年科学家王俊,日前获得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王俊现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时也担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他2012年年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科学界年度十

华大基因:一群没戴博士帽科研人成了“科学家”

  在深圳圈内被称作“汪老邪”的汪建,最近收到了比尔·盖茨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   “我非常高兴,能在西雅图见到您的团队。我很欣慰,华大基因从科研学生工中培养了很多顶尖人才。”信纸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摇晃着,“这个年代还有多少人用纸写信?更别说是比尔·盖茨了。可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他回想起两

中科院新研究: 抗生素滥用增强肠道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或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朱宝利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丹麦和西班牙人的肠道微生物耐药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肠道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类型较多,而且这三个国家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型都很高。科研人员据此推测,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可能与兽用抗生素

破译中国人基因密码:“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将4年完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儿去?这一终极哲学命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视角。从基因角度给出的答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一段时间,有关基因领域的新闻将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癌症的靶向治疗等原本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话题,一下子变成了公众话题。人们对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长相、身高、

华大基因中心正研究智商基因

  中国有基因中心进行天才基因比对研究,希望解开人类智力密码。相关研究容易引起道德争议,被利用来针对某个族群。亦有学者担心,人类有朝一日会藉研究成果,透过胚胎筛选技术製造天才婴儿。   深圳华大基因中心进行的基因智力专桉,是将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2000组聪明人的基因样本,和普通人的基因样本做比对,

华大基因CEO尹烨自辩:把我们往卖国贼写 能不生气吗

华大基因CEO尹烨。(受访者供图/图)  从理论上讲,做成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极低。针对某一“人种”的基因武器不太可能实现。  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是现在大型的生物信息数据库都是国际的,没有中国自己的。一旦国际上对我们关闭了数据库,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就什么都查询不到了。  沸沸扬扬的基因资

南北方6大遗传差异首次被揭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方人免疫力更强,后代身高或可通过基因测算?  10月10日,华大在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对外发布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国人群基因遗传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华

微生物所在人体肠道细菌耐药基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数量超过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中(microbiome)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the second genome of human body)”。人体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人体自身的发育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

童坦君:君子坦荡厚积薄发 衰老世界探究引领

  君子坦荡厚积薄发 衰老世界探究引领  童坦君  童坦君,1934年生于浙江宁波,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同年考取本校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刘思职院士,从事肿瘤生物化学研究。1988年后转向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建立细胞衰老评价体系,揭示p16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

关于“炎黄一号”的研究故事

“金凤凰”栖落梧桐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今年4月落户盐田,被形容为“深圳与华大就像谈恋爱,相互看对了眼”。作为一家亚洲领先的基因组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华大先后完成了多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组研究工作。作为华大公益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迅速完成了多个高水平实验

中药研究中需要做细胞实验吗?

“中药研究中需要做细胞实验吗?”如果这个问题换一下,“临床疾病研究需要做细胞实验吗?”大家的答案是什么呢。看下CNS上做疾病研究的文章,大家都很清楚了。我们先聊聊为什么疾病研究需要做细胞实验。这个跟疾病的研究历史,或者说疾病研究的发展程度相关的。1、任何疾病的发现,都是有个临床表型,哪里不舒服了,而

杨焕明:像争夺国土一样争夺基因资源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像争夺国土一样争夺基因资源 我国科学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个黄种人全基因组标准图绘制完成。承担该项目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称,这是我国在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基因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黄种人基因组图谱。 从

精准诊疗或助儿童摆脱“孤独”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在西方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常被认为是智障,却又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专家 检测尚处于“忽悠”阶段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不用尝试那么多的兴趣班来挖掘特长”“准确预测癌症肿瘤,准确率近100%”……  打开搜索引擎,键入“基因检测”,类似的广告语不时可见。基因检测成了可以预测未来发展以及旦夕福祸的利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天赋基因检测尚处于

基因编辑器:编出新生命

          细菌也有敌人,其最大的敌人之一是噬菌体,因为后者可以进攻和吞食细菌。面对攻击,细菌最有效的还击是,“祭”出一种武器CRISPR,以保护自身。CRISPR有些拗口,称为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实际上就是一种基因编

专访龙漫远:基因何以为基因,人类何以为人?

  “我没有想到我们有机会知道我们是谁?是由什么基因来控制我们在演化过程中之所以成为人?……”这是龙漫远教授最近一次给一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写的邮件中的话,不过他随即删掉了这句话:“Too passionate(太动情了),你在告诉人家,什么是真,应该以科学事实来让编辑接受我们的论文。”  我们何以生而

赵立平专访: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筹委会会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深圳华大基因

华大发布最大规模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4日,正当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各种形式庆祝祖国母亲69岁生日之际,华大也献上一份“厚礼”。  刚刚,华大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14余万中国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PCR技术应用一:诊断单基因疾病

   自1987年秋以来,PCR技术的应用开创性地推动了产前单基因缺陷者及携带者的 诊断。目前PCR还不能用于诊断所有已知缺陷疾病,但极大地扩大了实验诊断学家对 诊断方法的选择。John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在诊断基因缺陷疾病方面PCR技 术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灵活等特点。每项

北大田小利发现与长寿相关基因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研究室田小利教授与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毅教授联合研究组发现FOXO1A和FOXO3A基因与长寿相关。他们的研究表明FOXO1A与我国女性的长寿相关,而FOXO3A基因则没有性别差异。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经典遗传学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

最新研究发现潮汕食管癌高发“元凶”并非工夫茶

  一直以来,潮汕地区的食管癌高发,人们对于这个如同“魔咒”般挥之不去的疾病充满恐惧和担忧,而潮汕人酷爱的“烫嘴”工夫茶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的主因。不过,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其实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并非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魔咒”!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是遗传因素,即基因的异常所致。   

中国首次鉴别出人体肠道中1093个耐药基因

  9月的北京,终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这几天,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生杨犀的心情,正如这惬意的天气一样,变得明亮起来。  两年多来,每天走进实验室,他要面对计算机屏幕上成千上万个肠道微生物不同基因的组合条码,分辨其不同之处,并提取相同的点位。这一度让他和师兄胡永飞以及导师朱宝利烦闷之极。  直到刚

科学家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新华网深圳10月11日电  题:科学家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新华社记者 彭勇     中国科学家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

女性“杀手基因”的前世今生

  美国著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癌症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并预防性切除乳腺和已发生病变的卵巢后,与女性遗传性癌症相关的BRCA基因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甚至成为令女性谈之色变的“杀手基因”。4月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布的一项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个著名的基因突变

好甜还是喜咸,基因说了算?

   最近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叫苦不迭,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因此南北方地区的公众在体感上也有所不同。有网友戏言:“南北方的差异简直无所不在,连热都不是一样的热。”  的确,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南方和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团队提高糖尿病“预警”能力

  作为973首席科学家和糖尿病著名专家,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带领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数十载如一日,致力于寻找早期发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国标准”,提高对糖尿病的“预警”能力。  近日,以贾伟平等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开展的“2型糖尿病遗传机制新发现与早期预警标记的系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