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生成甲酸和乙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现代社会消耗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导致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引发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此,通过电催化CO2转化成为一条可行之路:采用可再生的风电、太阳能等洁净电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CO2直接一步转化为一氧化碳、甲酸、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并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和洁净电能的有效存储,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 然而,如何高效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CO2电催化转化研究中极具挑战性的热点课题。 陈为工作组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筛选、尝试了大量金属、合金催化剂,最终发现由金属钯(Pd)、锡(Sn)组成的Pd-Sn合金催化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只需施加非常低的电压,该催化剂就能将所输入电能的99......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等发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酸双火山曲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教授侯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武刚合作,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酸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固体催化材料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均遵循Sabatier原理,即当催化剂的反应性较强时,反应受到

变废为宝,让二氧化碳排放有利可图

   北京市房山区把2700平米的办公场所免费给康鹏的创业团队使用,为什么?  黑框眼镜,格子衬衫,康鹏是个实打实的学霸——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后。在美国学习研究10年后,康鹏带着他的研究项目回国创业了。房山区为康鹏团队免费提供办公

上海高研院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生成甲酸和乙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

《nature nanotechnology》封面故事: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构筑高铂负载量的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揭示出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且该协同作用是通过近邻金属原子之间的配位硫原子体现出来的。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以“Synergetic interacti

实验室的“绿色”发明将二氧化碳减少为有价值的燃料

  近日据报道,莱斯大学发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他们建造的电催化剂反应器能够回收二氧化碳,利用电力生产纯液体燃料溶液这将有可能成为一种高效且有利可图的方式来重复利用温室气体,并使其远离大气。  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师HaoTian Wang开发的催化

人造“战士” ——大肠杆菌摄入二氧化碳进行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得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就可以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ver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Generate All Biomass Carbon from

基因改造过的大肠杆菌可通过摄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得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就可以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ver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Generate All Biomass Carbon from

美专家利用太阳能将CO2和水转化为潜在替代燃料甲酸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潜在替代燃料甲酸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二氧化碳利用率》上。  为了抑制因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通常涉及三个方面:开发替代性能源、捕获和存储温室气体,以及再利用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采用这其中的

德国研发出生物催化剂实现高效氢气保存方法

  氢不容易存储和运输,这是其作为燃料使用的主要障碍。而德国生物学家发现一种酶,可以用作高效的催化剂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换为甲酸,从而找到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氢气保存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   氢气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未来替代能源。为了更加容易直接处理氢,人们一直在考虑替代方法,其中之

“反向燃烧”:二氧化碳变燃料?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在改造了基因结构的微生物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异戊醇,使二氧化碳实现不可思议的“反向燃烧”和“闭合循环”。  由此我们既可以生产像汽油一样的燃料,同时又能保护现有的基础

中国科学家利用钴纳米材料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清洁能源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我们人类最为廉价和环保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日前来自中国合肥国家物理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由钴制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可以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一种称为甲酸盐的清洁燃料。 研究小组使用电解还原过程将小电流通过这种材料从而改变了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将其转化为清洁燃料。 

二氧化碳变液体燃料找到新方案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及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成果,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过去二氧化碳活化需要大量能源  进入本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谢毅、孙永福及其研究团队,近日找到一种新的电极催化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  研究人员利用钴和氧化钴混合物特定的原子排列方法,让原先并不具有二氧化碳催化活性的材料转化为超越早前所有报道过的电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减少温室气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评选结果公示:杰出贡献奖4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中国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培养年轻一代科学与创新精神,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工与材料等能源化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闵

基于有机材料的新储氢方法简单环保

  氢气一直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经济的发展载体,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殚精竭虑地寻找实用且安全的储氢方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广泛应用并能满足工业需求的有效途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4日报道,在最新一期德文版的《应用化学》杂志上,科学家们介绍了

法国专家最新研发: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制取甲醇新技术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但它也并非全无用处。法国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制取甲醇的技术。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下属的萨克莱辐射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先将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酸,然后使用稀有金属钌作为催化剂,将甲酸转化为甲醇,生成率高达50%

科学家制备出效率达93%电还原二氧化碳催化剂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不同镍含量掺杂的二硫化锡纳米片作为催化剂,实现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这种镍掺杂的二硫化锡纳米片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

2014年世界能源环保科技发展回顾

  美 国  新型电池研究获得突破;证明惯性约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直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低温燃料电池,借助太阳能或废热即能将稻草、锯末和藻类甚至有机肥料转化为电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纤维素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开发出一种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糖酵解试验

不同的微生物可对各种糖类、醇类、糖昔类等进行分解,但其分解能力和分解产物均因不同的微生物而不同(见表)。如大肠杆茵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而沙门氏茵只能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大肠杆菌有甲酸解氢酶,能将分解糖所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产酸又产气,而沙门氏茵无甲酸解氢酶,分解葡萄糖仅产酸

糖酵解试验

不同的微生物可对各种糖类、醇类、糖昔类等进行分解,但其分解能力和分解产物均因不同的微生物而不同(见表)。如大肠杆茵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而沙门氏茵只能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大肠杆菌有甲酸解氢酶,能将分解糖所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故产酸又产气,而沙门氏茵无甲酸解氢酶,分解葡萄糖仅产酸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杨帆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团队在金属-氧化物界面增强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7, 139, 5652)上。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

大连化物所实现甲烷低温高效直接催化转化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ZSM-5孔道晶格限域的配位不饱和Fe位点可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催化甲烷高效定向转化制甲酸。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存在于天

我所实现甲烷低温高效直接催化转化制甲酸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6组)邓德会研究员和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ZSM-5孔道晶格限域的配位不饱和Fe位点可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催化甲烷高效定向转化制甲酸。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存在于天然气

德研讨二氧化碳变害为宝新途径

  德国日前在柏林举行了以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为主题的研讨会,就如何将二氧化碳变害为宝进行经验交流。与会专家们指出,要想充分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必须技术、化学和生物利用三者相结合。   技术利用包括利用二氧化碳生产人工降雨等需要的干冰。此外,植物温房中也需要人工补充二氧化碳为植物生长提供

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柱效能

气相色谱柱知识详解第一节 气相色谱柱的类型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亦称气体色谱法,气相层析法。其核心即为色谱柱。气相色谱柱有多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按色谱柱的材料、形状、柱内径的大小和长度、固定液的化学性能等进行分类。色谱柱使用的材料通常有玻璃、石英玻璃、

9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三种干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别  通过利用不同转录因子对分化的成年细胞重新编程而产生的“诱导多能干”(iPS)细胞,具有“体细胞核转移”(SCNT)所产生的“胚胎干”(ES)细胞和来自自然受精的胚胎的ES细胞的很多典型性质。然而,这三个细胞类型并不是相同的,现在它们之间一个有趣

沼气生产过程的工艺分析

生物质形成沼气的过程,包含不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犹如钟表齿轮般环环相扣。然而形成沼气过程中的某些进程,至今仍属尚未破解之谜。 全球的能源需求自工业化时代伊始便呈迅疾增长之势,而且未来仍会大幅提高。当前约90%的能源需求均来源于化石燃料。然而根据可靠估算,50年后石油、煤

一体化医疗 污水处理设备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

新型大肠杆菌菌株 可以消耗二氧化碳生长

   近日,据《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大肠杆菌菌株,该菌株消耗二氧化碳作为能源,而不是有机化合物。这一成就凸显了细菌新陈代谢的惊人可塑性,并为未来的碳中和生物生产提供框架。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11.009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黄延强、副研究员杨小峰团队在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策略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含氮有机聚合物材料为载体,制备出类均相铱活性中心的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于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