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家利用钴纳米材料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清洁能源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我们人类最为廉价和环保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日前来自中国合肥国家物理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由钴制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可以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一种称为甲酸盐的清洁燃料。 研究小组使用电解还原过程将小电流通过这种材料从而改变了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将其转化为清洁燃料。 换言之,当电流被施加到这种钴纳米材料上时,会让材料内部的分子跟通过它的二氧化碳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这将导致氢原子附着在二氧化碳的碳原子上,促使一个额外的电子进入其中一个氧原子中。于是二氧化碳就变成了HCO2,即甲酸盐。 甲酸盐具有易降解性、低毒性和低成本的特征。 甲酸盐中加入钯基催化剂后制成的甲酸燃料电池功率密度为甲醇燃料电池的两倍。同时甲酸盐不易燃烧,容易存储和运输。 科学家使用钴纳米材料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能源被视为这一领域的一大突破,目前这项技术扩展到商业领域还需要一些时日。 ......阅读全文

科学家制备出效率达93%电还原二氧化碳催化剂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不同镍含量掺杂的二硫化锡纳米片作为催化剂,实现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这种镍掺杂的二硫化锡纳米片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

大连化物所膜分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Science

想象一下,墙上的盒子可以清理有毒空气并支付你现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管超材料,重点是可以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  碳纳米管是超材料,可以比钢强,比铜导电性更强。他们不是从电池到轮胎的每一种应用都是因为这些惊人的性能只出现在最微小的纳米管中,这些纳米管非常昂贵。范德比尔特团队不仅表明他们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

我科研人员制备气体分离“大师”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杨维慎团队近日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制备了气体分离“大师”——一个厚度小于10纳米的超薄MOF纳米片膜,该膜可单独通过氢气,而将不需要的二氧化碳留下。相关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

拜耳研发纳米硬泡提高冰箱保温性能

  拜耳材料科技正致力于研发一款泡孔直径小于15纳米的硬泡产品。公司打算采用超临界微乳剂膨胀法(POSME)将二氧化碳和聚氨酯原料混合打造纳米硬泡产品。   “该款纳米泡沫的保温性能是普通聚氨酯泡沫的两倍,能大幅降低冷藏设备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使用该纳米泡沫可使冷藏设备的外壳更薄,从

科学家成功制备出“薄于蝉翼”的分子筛膜

  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制备出一种由1纳米厚的纳米片构成的分子筛膜,其厚度仅为蝉翼厚度的千分之一,远远“薄于蝉翼”。常规分子筛膜的厚度则为蝉翼厚度的十倍以上。该纳米片不仅极薄,而且具有如“筛眼”般高度规整的孔道,可以精确筛分尺

新方法使二氧化碳变身碳纤维 有望推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科技日报北京8月20日电 将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变为一种有价值商品,一直是科学家和政府官员的梦想。现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在工业和消费领域都十分紧俏的碳纤维的技术,有望推动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进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9日报道,该团队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科技日报合肥1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

真黄金打造的人工杂种细菌

  经过特殊处理的热醋穆尔氏菌(Moorella thermoacetica,M. thermoacetica)通过人工光合作用能更有效地生产太阳能燃料。  在化学学院教授Peidong Yang的领导下,M. thermoacetica作为第一个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非光敏细菌首次登场。  细菌膜表面

中国科大二氧化碳电还原产合成气催化剂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并且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控合成气的组成比例。  合成气,即一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记者1月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并且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控合成气的

研究揭示显催化剂的真实活性表面

镍金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结构演化和反应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伟、杨冰与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髙嶷团队及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谷猛团队合作,利用原位电镜,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了镍金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真实表面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能源环保篇

  美 国   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横穿美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攀高,低温制造晶体硅,研制可拉伸或折叠电池,新催化剂让制氢过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从旧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达纽约,完成横穿美国飞行。   6月,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制出一款基于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新途径

  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25日表示,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他们正在进行用二氧化碳来生产液态甲醇的开创性研究。负责德州大学研究事务的临时副校长克里思南·拉杰西沃说,与过去将温室气体转化成有用产品的方法相比,他们尝试的新途径更加安全、简单且廉价。   拉杰西沃是著名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州

纳米技术与生物科学联姻 促成“人工绿叶”问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和他的团队已经研发出“人工绿叶”,通过人工的光合作用,仅利用太阳光就能产生汽油和天然气。这种燃料可以用来驱动汽车和用于建筑采暖,而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杨培东目前任加州大学化学专业教授兼该效科维理能源纳米研究所主任,他和他的团队是通过半导体纳米和细菌相结合的

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获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课题组在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多碳醇燃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中,通过调控碳—碳偶联“后反应”步骤,抑制烯烃产生实现高效多碳醇转换,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发动机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该成果近日发表

兰州化物所纳米金催化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纳米金催化是催化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催化工作者围绕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自2000年以来围绕纳米金催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好进展。代表性的工作如首次实现纳米金催化胺

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团队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的快速、绿色、低成本制备。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

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研发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团队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的快速、绿色、低成本制备。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

科学家实现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制备

   日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研究团队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兼具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的快速、绿色、低成本制备。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

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布

(化学与材料)科学拟资助项目编号拟资助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申请者职称合作单位拟资助金额(万元)重点项目2191001二维碳基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的高效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机理探究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802191002光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铁基纳米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与性能调控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

纳米碳酸钙成套粉碎线通过鉴定

  日前,浙江力普粉碎设备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新产品“纳米碳酸钙成套粉碎生产线”通过专家鉴定。   专家认为,该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旋风粉碎机、分级机、集料装置、除尘装置、回料回风装置等设备,优化布置组成用于纳米碳酸钙粉碎的成套生产线,实现了粉料超细粉碎的连续、高效和清洁生产。整条生产线集粉碎、分级、

细胞培养更放心的带有氧化铜内腔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析和细胞治疗的热潮不断涌来,二氧化碳培养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二氧化碳培养箱是在箱体内模拟一个生物体内的环境让细胞或组织生长。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二氧化碳水平(5%)、较高的相对湿度(95%),从而对细胞或组织进行高效的体外培养。 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适

Matter:循环稳定催化剂实现端炔与二氧化碳的高效羧化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课题组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制备不饱和羧酸研究中获得进展,通过构筑酰胺键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银复合催化剂实现端炔类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高效生成羧酸,设计的催化剂表现出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ter上。  端炔与CO2的羧基化反应可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S*SI纳米传感器: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领域

S*SI纳米传感器: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领域 K. Mistewicz等人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2017)12:97)研究了S*SI纳米线作为传感器,对氮气的湿度和氮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适应性。该纳米线运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制造——由一种含有纳米晶体的

温室气体转化成燃料成可再生能源研究热点

  Stuart Licht设计了最终循环机。他和同事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室建造的这个太阳能反应堆,可以借用太阳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石能源氧化后的副产物——再一次转化成燃料。这中间有几个步骤:这一反应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分解物可以与液态烃燃料相混合。可以说,Lic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Pd纳米晶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性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与杨金龙课题组展开合作,在理解表面应力效应对CO2电催化还原反应的调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Pd单晶八面体纳米晶和孪晶二十面体纳米晶的准模型催化体系,详细阐述了Pd纳米晶表面应力与CO2电催化还原性能

广东财经大学宿舍甲醛超标 学校增发落地扇

   连日来,广东财经大学部分学生因编号为30栋的学生宿舍楼甲醛超标不敢入住,网上流传出“露宿操场”的帖子,引发热议。学校表示家具是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检测合格。专家认为家具、墙面漆,甚至衣服都会产生游离甲醛,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宿舍的承载量有限。也就是说:各种合格产品凑到一个狭小空间“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