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长文:GPCR药物大盘点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是人类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药物的重要靶点。这个家族中有800多个成员,其中包括400个左右嗅觉受体。据统计,靶向GPCR的药物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7%。GPCRs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因为它们能够调控多种广泛的生理过程,而且在细胞表面具有可以成药的靶点。而且,最近对GPCRs的研究开辟了开发GPCR药物的新策略。例如,靶向GPCR的别构结合位点(allosteric sites)可以改变受体的结构、动态平衡和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对受体激活机制的深入研究让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出偏向激活特定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动剂,从而减少因激活其它信号通路产生的副作用。如今44个独特的GPCRs和205个配体-受体复合体的晶体结构已经得到解析。这些发现为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阅读全文

特征性研究:内源性GPCRs 细胞功能图研究

前言G-偶联蛋白受体(GPCRs),即 7-跨膜蛋白,是当今临床与科研药物的单一治疗靶点,也是迄今发现最大的靶点家族。据推测人基因组中,该家族的功能成员超过300个,涉及多种不同细胞与组织间的广泛信号途径。研究证实,对GPCR功能的调节,有助于免疫学、神经病学、心脏病学与肿瘤学领域多种疾病的治疗。通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

纯化受体从概念上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用合适的去污剂将受体从膜中提取出来 (增溶); 第二步使用如常规的亲和标签、与该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层析柱、分子排阻色谱和其他方法纯化受体。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选择实验条件以保持膜蛋白在整个纯化过程中处于活性状态。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很多 GPCR—旦被去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

实验步骤 一、引言 天然的整合膜蛋白的量并不充足。因此对其的结构测定和功能分析需要:①重组膜蛋白的生产系统;②能分离得到有活性的膜蛋白(而不是没有功能、折叠错误的膜蛋白)的纯化策略。表达并纯化原核和真核的膜蛋白在文献中都有报道。读者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上海药物所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最强激光照亮细胞信号通路

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带领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

中外科学家用最强激光照亮人体未知信号通路

  图片说明: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图片来源:徐华强课题组)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

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揭示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研究组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

研究揭示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赵强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研究团队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分别与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结合的复合物三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一)

一、引言天然的整合膜蛋白的量并不充足。因此对其的结构测定和功能分析需要:①重组膜蛋白的生产系统;②能分离得到有活性的膜蛋白(而不是没有功能、折叠错误的膜蛋白)的纯化策略。表达并纯化原核和真核的膜蛋白在文献中都有报道。读者可以参考如Grisshammer 和Tate(1995;2003) 及Gri

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多肽药物研发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一类蛋白家族。GPCR广泛参与生理过程的调控,与多种疾病相关,且结构上有结合口袋,是很好的成药位点。目前已有超过475种以GPCR为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销售额占整体药物市场的27%。  GPCR是

近期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一览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代谢疾病,发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与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解析出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全长结构,有助开发出新的2型糖尿病药物doi:10.1038/na

Nature子刊:G蛋白偶联受体的关键一步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受体,介导细胞外信号的跨膜传递。GPCR识别信号之后,是怎样通过构象改变启动细胞内部应答的呢?  EPFL的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建模,向人们展示了GPCR结构转变的详细过程。他们发现,GPCR内部会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水通道,这一步骤是信号跨膜传递的关键。

最新Cell!上科大团队揭示GPCR多重药理学分子机制

  近几年来,以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机构屡次在GPCR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去年5月份,Nature集中发表中国科学家多项GPCR重大成果,这标志着国内在该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2018新年伊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组在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

xCELLigence 系统内源性GPCRs 细胞功能研究(三)

内源性GPCR功能图。优化检测参数后,使用治疗相关 GPCRs 的一组 43 个小分子与多肽调节子,对本研究中所用的细胞类型的功能反应进行检测(参见表 1)。该组药物指向的24 个受体家族,包括 50种潜在性反应受体,代表所有主要的 GPCR 偶联类型(Gs、Gi、Gq、G12/13)。使用

推开GPCR靶点与代谢性疾病研究的敲门砖-动物模型

   基因编辑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制备方面的应用。随着经济发展,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居民全部死因的40%以上,死亡率居于首位[1]。通过构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领域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并进行多种深入研究,可以找到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研

药物所等揭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s) CRF1R和CRF2R是B类GPCR的重要成员,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主要通过偶联下游Gs蛋白参与体内内分泌系统、行为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压力应答。研究表明,CRF1R可能与压

张海涛:Cell和Nature破解心血管疾病药物靶标结构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设计出新一代的药物来对抗一系列致命的疾病。理解细胞表面的一类特殊蛋白(即药物靶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挑战之一。  4月5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electivity and diversity in angiot

蛋白质“3D照片”有望让未来药物“一石数鸟”

   2018新年伊始,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该团队率先解析了与肥胖、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靶点——五羟色胺2C受体(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的三维精细结构,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了人体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成员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s) CRF1R和CRF2R是B类GPCR的重要成员,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主要通过偶联下游Gs蛋白参与体内内分泌系统、行为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压力应答。研究表明,CRF1R可能与压

上海张江数个课题组解析出多个B类GPCR精细结构

  从昨晚17时到今天凌晨1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的科学家连续在《自然》和《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三篇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论文。重量级的研究成果,显示出上海作为世界三大GPCR研究中心之一的强劲科研实力。从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这是一场长达六年之久的激

寻求无副作用良药:我国科学家破译细胞信号转导密码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何时能研制出无副作用的良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国际交叉团队近期成功破译了GPCR(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这项科学发现,让人们离拥有无副作用良药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北京时间7月28日,这项突破性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xCELLigence 系统内源性GPCRs 细胞功能研究(一)

xCELLigence系统实时评测内源性G-偶联蛋白受体(GPCRs)功能Jeff Irelan 美国圣地亚哥ACEA Biosciences 公司Jonathan H. Morgan 美国弗吉尼亚州Manassas ATCC 产品经理前言    G-偶联蛋白受体(GP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获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该项成果以Crys

我国学者首次解析非视觉阻遏蛋白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余学奎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丛尧课题组合作在GPCR跨膜信号转导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解析了非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2)与神经降压素受体(NTSR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ClonePix技术快速筛选和开发高表达GPCR的哺乳细胞系(二)

ClonePix2系统成像和挑取表达GPCR(M1)的细胞克隆   ClonePix2 成像和挑取阳性(CHO-M1)和阴性(CHO-K1)细胞。明场成像识别每个克隆的位置和形态,荧光成像识别高表达的M1。对PE标记的抗体,使用Cy5通道曝光6,000ms。 无论是直接标记方法还是双抗体方

Nature:诺奖得主时隔25年再联手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本身都是医生,是细胞信号传导将他们吸引到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中来,而医学界也因此获益匪浅。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细胞通讯的核心蛋白,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在GPCR研究领域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