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扬宗: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

最近,随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的启动,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此次增选工作是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与增选相关的改革举措如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同时推出,十分引人注目,表明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迈出了可喜一步。但改革的最终效果如何?对此不少人还有疑虑,需要进行理性分析。 我国现行院士制度源于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制度,院士增选的有关制度也源于学部委员增选制度。其中,关于候选人推荐的两种渠道,即始自1980年的学部委员首次民主选举。除学部委员(院士)提名推荐外,另一渠道即由中科院所属分院和研究机构、中央部委所属研究院和研究所(包括国防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中国科协所属各学会等推荐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有关候选人。这是鉴于当时正常的学......阅读全文

院士制度改革:院士称号本应很纯粹

  事实证明,仅靠院士个人的自律、自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坚守院士的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才能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前不久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对院士遴选和退出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迈出了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  发源自17世纪英、法两国的院

我国院士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在6月11日开幕的院士大会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材料——“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研究报告。12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提醒大家:“这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院士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请院士们认真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

王扬宗: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

   最近,随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的启动,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此次增选工作是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与增选相关的改革举措如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

院士制度关注度高 专家称制度改革事关学术风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37个字的表述不仅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院士制度改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科技工作者对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议和期待?公众关注度何以居高不

院士制度改革关注度高 专家称改革事关学术风气

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37个字的表述不仅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院士制度改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科技工作者对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公众关注度何

时评:院士增选凸显“学术驱动”新机制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相继公布,宣告我国院士制度在改革调整后的首次增选工作顺利收官。  与往年相比,今年院士增选的最大亮点在于非学术因素干扰减少,行政干预的可能性降低,让多年来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探索的目标终于成为现实。院士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让权力与学术各归其位”,更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显

   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第四次全体院士会议6月1日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白春礼在此间表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改革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凝聚共识,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说:“实践证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确、思路清晰、举措有效、效果明显。”据悉,“十三五”期间,

评论:院士制度改革期待回归学术共同体

  在正在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研究报告。据新华社报道,我国院士制度将进一步改进完善,目前中科院等部门正在开展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和总报告将于今年完成。  据了解,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将遵循四项原则:保持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不

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显

  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第四次全体院士会议6月1日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白春礼在此间表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改革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凝聚共识,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说:“实践证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确、思路清晰、举措有效、效果明显。”据悉,“十三五”期间,相关

化工科技界委员呼吁制度改革

  新常态下,创新能力不强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那么,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突破?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3月3日,部分化工科技界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活力,加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