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DNA的筛选3

免疫学染色1.为了洗去顶层琼脂上的残余物和细胞碎片,将硝酸纤维素滤膜一次最多5张转移放在摇床上的盘子(10×10cm)内,用25ml TBS室温洗涤10 min 2次。2.然后滤膜用25ml封闭缓冲液(每张90mm直径的滤膜至少15ml)于室温温育 30min,以封闭滤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不断晃动以防滤膜互相粘在一起。3.每张滤膜置佩特里平皿中,各用3ml含预吸附第一抗体的封闭缓冲液温育。多克隆第一抗体的经典工作稀释度为1:100。抗体的这种工作稀释度可以重复使用到5次并于4℃保存。室温下用第一抗体温育至少2h。为了确保滤膜仍然完全浸泡在抗体溶液中,温育过程中,将平皿放在摇动平台上。4.室温下用25ml TBT洗膜3次,每次10min,并不断摇动以除去未结合第一抗体。5.本步骤操作同步骤3。3ml封闭缓冲液内预吸附第二抗体的工作稀释度通常为1:2000(如过氧化物酶偶联羊抗兔抗体,Calbiochem公司)。第二抗体工作溶液......阅读全文

用大片段基因组 DNA 克隆直接筛选 cDNA实验

            试剂、试剂盒 扩增缓冲液 DNA 聚合酶 DNaseI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ATP 链霉亲和素-磁珠结

用大片段基因组 DNA 克隆直接筛选 cDNA实验

本方案使用克隆在 BAC 载体上的一段 500kb 的人基因组 DNA 连续序列,直接筛选与其互补的的 cDNA。但本方法也可适用于任意大小的基因组靶 DNA。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册,作者:黄培堂。试剂、试剂盒扩增缓冲液DNA 聚合酶 DNaseI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TP链霉亲和素

用大片段基因组 DNA 克隆直接筛选 cDNA实验

试剂、试剂盒 扩增缓冲液DNA 聚合酶 DNaseI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TP链霉亲和素-磁珠结合缓冲液T4DNA 连接酶热稳定 DNA 聚合酶琼脂糖凝胶BACDNA缺口平移缓冲液杂交液平末端 cDNACot1 基因组 DNA胞浆 poly(A)+RNAdNTP 溶液DNA 分子质量标志物寡

定位候选克隆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正在由“结构”向“功能”转移,一个以基因组功能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s),也即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时代,即将到来。如何获取基因的功能信息,即与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基因信息,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真核表达文库的构建与筛选实验

类似方案 1、方案 2 描述了在真核表达载体上进行 cDNA 文库构建与筛选的方法, 流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 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 cDNA 文库;2. 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的 cDNA 文库的筛选。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上册,作者:黄培堂。实验材料宿主细胞质粒或λ噬菌体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文库的构建与筛选实验

            实验材料 宿主细胞 质粒或λ噬菌体表达载体 包装提取物 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真核表达文库的构建与筛选实验

实验材料 宿主细胞质粒或λ噬菌体表达载体包装提取物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试剂、试剂盒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缓冲液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通过 poly(A)+富集的 mRNAcDNA 文库含适当抗生素的 Terrific 球脂平板含适当抗生素的 Terrific 肉汤培养基仪器、耗材 cDNA 合成试剂盒实验步骤

EST技术及其在基因全长cDNA克隆上的应用策略

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何志颖;姚玉成(综述);胡以平(审校)关键词:EST技术;“电子”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基因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ES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识别、绘制基因表达图谱、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利用人类基因组研究不断产生的数据,从ES

cDNA文库的构建和筛选

材料许多生物是疾病研究或探索使细胞和机体应对和存活于不同刺激下的分子适应机制的优良模型。 cDNA 文库的构建和随后目的基因的筛选可促使研究者发现在调节和响应某些外部特定环境压力中有重要作用,而在其他体系中可能不表达或者不存在的新基因。确定这些新基因的可读框,进一步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开创全新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1.l 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差减 cDNA 文库的建立实验

差减文库包含了存在于一种细胞或组织而不存在于另一种细胞或组织的 mRNA cDNA 克隆。这个 cDNA 文库被用来分离相应于一类 mRNA 的一组 cDNA 克隆,或用 于分离一个特定mRNA 的 cDNA 克隆。这中间筛选 cDNA 克隆的过程是很费劳力的。来源:《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版

cDNA 文库的构建

            实验材料 λ噬菌体臂 大肠杆菌菌株 用于λ噬菌体的包装抽提物 试剂、试剂

cDNA 文库的构建(四)

方法cDNA 末端的削平1.cDNA样品(来自步骤 11)于 68°C 加热5 min。这一步骤是使cDNA分子的单链突出端可能形成的双链结构发生变性。2. 将cDNA溶液冷却至37°C并加入下列试剂:5xT4噬菌体DNA聚合酶修复缓冲液         &n

脊索瘤相关基因鉴定及筛查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真核生物的mRNA 5′端有个帽子结构,3′端有长约200 bp 的poly(A)尾巴。据此特点,可设计一种与其互补的序列oligo dT,为了把它锚定在poly(A)尾的起始端,将其设计成T12MN(M=A/C/G;N=A/T/C/G),这样T12MN 就有12 种不同的

脊索瘤相关基因鉴定及筛查实验

mRNA差异显示法             实验方法原理 真核生物的mRNA 5’端有个帽子结构,3‘端有长约200 bp

脊索瘤相关基因鉴定及筛查实验

脊索瘤相关基因鉴定及筛查实验,用于(1)脊索瘤分子机制(2)基因诊断(3)基因治疗。实验方法原理真核生物的mRNA 5’端有个帽子结构,3‘端有长约200 bp 的poly(A)尾巴。据此特点,可设计一种与其互补的序列oligo dT,为了把它锚定在poly(A)尾的起始端,将其设计成T12MN(M

基因差异表达技术

真核生物中,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到组织的得化、调亡以及细胞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高等生物大约有30000个不同的基因,但在生物体内任意8细胞中只有10%的基因的以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有序地进行着,这种表达的方式即为基因的差异表达

cDNA 文库的构建3

阶段 5:SepharseCL-4B 凝胶过滤法分离 cDNA材料缓冲液和溶液乙醇乙酸钠(3 ml/L,pH5.2)TE(pH7.6)含 0.1mol/LNaCl 的 TE(pH7.6)Tris-HCl(1mol/L,pH8.0)凝胶琼脂糖凝胶(1%)见步骤 8。核酸和寡核苷酸cDNA阶段 4 中步

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从mRNA合成cDNA探针

本方案以 poly(A) + RNA 作为模板,通过随机引物反应合成 cDNA 探针,这类探针可用于 cDNA 文库的差异筛选。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实验方法原理本方案以 poly(A) + RNA 作为模板,通过随机引物反应合成 c

RT-PCR在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表达的检测有几种方法。经典的方法(仍然重要)是根据在细胞或生物体中 所观察到的生物化学或表型的变化来决定某一特定基因是否表达。随着大分子分离技 术的进步使得特异的基因产物或蛋白分子的识别和分离成为可能。随着重组DNA技术 的运用,现在有可能检测.分析任何基因的转录产物。目前有好几种方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其在FMDV 研究中的应用

刘光清 刘在新 谢庆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46)摘 要: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综述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并讨论该技术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  反向遗传学 反向遗传技术 全长c

盘点:31项与免疫学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加深了我们对许多疾病的了解,并且导致了免疫新策略的产生,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测定。本文盘点了与免疫学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汇总。  一、GST pull-down实验  GST是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 pull-down实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验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1

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并已渗透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 各个领域,为肿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和有用的工具。本附录扼要介绍在分子肿瘤学领域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至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步骤可参阅《分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一)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生物信息学应用:序列分析,电子克隆等初探

生物信息学可指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分析生物学数据。这就意味着生物信息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直到基因组(genome)分析。就基因组分析这一角度来看,生物信息学主要是指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近年来,蛋白质结构数据的快速增长,使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处理分析也归入到生物信

【干货】抗体药的渐变之路

  20世纪90年代末,治疗药物主要由小分子化药主导。而在近几十年里,人类生命健康领域基于抗体药物疗法的使用呈现了指数级增长,并成为了治疗药物的一大组成部分。抗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包括癌症、自身免疫、传染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1]。FDA仅在2018年就批准了59款新药,

三种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  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

三种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  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