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归纳可分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前者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死亡率低。后者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通常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现分述如下:甲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的发生机理1)药代动力学方面原因:①药物的吸收:大多数药物口服后,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药物分子通过巨大的小肠粘膜表面和血液循环,弥散和穿透小肠细胞的脂蛋白膜而进入血液。非脂溶性药物的吸收不完全,个体差异大,如胍乙啶在治疗高血压时的剂量范围,可为10~100mg/d,因为它在小肠的吸收很不规则,可从3%~27%不等。虽说药物到达循环量与口服的剂量有关。但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制剂、药物的相互作用、胃肠道蠕动、胃肠道粘膜的吸收能力及首过消除(first psaa elimination)等。②药物的分布:药物在......阅读全文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归纳可分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前者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死亡率低。后者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通常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现分述如下:甲型

靶向药物作用机理

  靶向药物是近年来出现的高 科技 新型药物,多数人对其不知道或不了解,导致不去选用或在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选用,那么靶向药物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靶向药物作用机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靶向药物作用机理  1、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特定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特点,使药

靶向药物作用机理

  靶向药物是近年来出现的高 科技 新型药物,多数人对其不知道或不了解,导致不去选用或在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选用,那么靶向药物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靶向药物作用机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靶向药物作用机理  1、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特定组织、器官的生理结构特点,使药

阿糖胞苷的药物不良反应

1、造血系统:主要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2、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治疗初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病;3、较少见的有口腔炎、食管炎、肝功能异常、发热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阿糖胞苷综合症多出现于用药后6-12小时,有骨痛或肌痛、咽痛、发热、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下列七种:    1、副作用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伴有非预期的药理过渡效应,称为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物固有的效应,在治疗中是较常出现的。例如,服用常用量的溴***太林后,除有解除胃肠痉挛的治疗作用外,可以发生口干、视力模糊等副

地塞米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荨麻疹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1.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

生物药物溶菌酶的的作用机理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R

药物安乃近不良反应

安乃近不良反应1.皮肤损害:本品皮疹报道较多,如红斑疹、斑丘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多型性红斑、水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急性泛发型发疹性脓疱疹、男性生殖器皮疹和瘙痒等,有重症多型性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报道。2.胃肠损害:本品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痛、胃

药物性胃病的发病机理

  1.药物干扰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粘蛋白,影响胃粘液的质和量;抑制粘膜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粘膜上皮细胞正常增生、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修复障碍,而致胃粘膜糜烂、形成溃疡。  2.影响胃粘膜腺体正常分泌,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有些药物使血小

巴尼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

转氨酶、尿酸、尿素氮和肌酸酐可能升高,发生这类情况应停止用药。若出现高敏反应(红斑、皮疹或黄疽)应停药。其它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发热、颜面潮红、心悸、水肿、无力、不适、头痛、胸部压迫感、眩晕、耳鸣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K)升高。

黄酮体药物的不良反应

1、(1)胃肠道反应,胃纳差;(2)痤疮;(3)液体潴留和水肿;(4)体重增加;(5)过敏性皮炎;(6)精神压抑;(7)乳房疼痛;(8)女性性欲改变;(9)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或闭经;(10)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2、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胸、臀、腿特别是

拉西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

多与其血管扩张作用有关,如头痛、皮肤潮红、水肿、眩晕、乏力、心悸,通常短暂并随继续使用而逐渐消失或减弱。少见有皮疹、红斑、瘙痒、食欲缺乏、恶心、多尿,罕见胸痛、齿龈增生、一过性碱性磷酸酶升高。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或恢复正常。

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癫痫病是目前比较难治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会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得到控制,但是有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那么抗癫痫药物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呢?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是有不良反应的,抗癫痫药物也不例外。对于抗

霉酚酸酯的药物不良反应

MMF与azathioprine和cyclosporin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无明显的肝肾毒性。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通过调整剂量即可减轻;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多为轻度,通常发生在30~120d,大部分病例在停药一周后可得到缓解;机会感染轻度增加;可能诱发肿瘤。动物试验

土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1、土霉素可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致牙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龋齿,并可致骨发育不良。2、胃肠道反应:口服土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肝脏损害:大剂量长期口服土霉素可引起肝脏损害,通常表现为肝脂肪变性。原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后期妇女更易发生。

非洛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

本品和其它钙拮抗药相同,在某些病人身上会导致面色潮红、头痛、头晕、心悸和疲劳,这些反应大部分具有剂量依赖性,而且是在剂量增加后开始的短时间内出现,是暂时的,应用时间延长后消失。本品与其它二氢吡啶类药物相同,可引起剂量有关的踝肿、牙龈或牙周炎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牙龈肿大。另也可见皮疹、瘙痒。在极

药物性肝炎的致病机理

  药物引起肝脏损害,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过程,可以分为预见性和非预见性的两大类。临床上非预见性的药源性肝病比预见性的更为多见,原来对非预见性的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归咎于个体差异或特异性变态反应,其实是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了肝脏疾病,例如氯丙嗪、扑热息痛

乙琥胺的药物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厌食、胃肠不适和腹痛。有时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2.头痛、疲劳、嗜睡、眩晕、运动失调、呃逆和欣快。偶见运动困难、人格改变、抑郁、精神病。3.可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和红斑性狼疮。4.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报道。5.可能加重混合性癫痫发作患者的强

氨力农的药物不良反应

可有胃肠反应、血小板减少(用药后2~4周)、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肝肾功能损害。偶可致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皮疹,偶有胸痛、呕血、肌痛、精神症状、静脉炎及注射局部有刺激。长期口服副作用大,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口服制剂已不再应用,只限用于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短期静脉应用。

乐卡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

本品耐受性良性,据20个临床试验中心、共约1800例患者参与的试验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安慰剂组为7%。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面约、无力、疲劳、心悸及踝关节水肿,约3%~5%患者因此而停药。对9605例临床观察表明,本品耐受性良性,其中746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10 或20mg·

个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二)

3、统计学分析方法(1)泊松分布判断法泊松分布的概念  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最初是作为二项分布的一种特例提出来的,当某事件的发生率π或(1-π)很小(比如小于0.05),而每次的观察单位数n很大时,用二项分布计算某事件出现的次数X(X=0,1,2,…,n)的概

咪唑立宾的药物不良反应

1.主要有腹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红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皮疹、药热等不良反应。2.有时出现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带状疱疹等感染。3.肝、肾功能异常,个别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泼尼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

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1、静脉迅速给予大剂量可能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包括面部、鼻粘膜、眼睑肿胀,荨麻疹,气短,胸闷,喘鸣。2、长程用药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

个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一)

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对个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准确的判断。2、了解ADR的发现与判断程序。3、熟悉ADR的判断标准及判断的常用方法。 ADR判断的要点:1、发生反应的潜伏期  从用药开始时间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称为ADR的潜伏期。A型反应的潜伏期决定于致病药物的药理作用。B型反应的潜伏期,如

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二)

  5.疾病因素 在不同疾病情况下药物作用可以有量上,甚至质上的不同。    (1)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震颤麻痹、胃溃疡病、偏头痛、抑郁症、创伤或手术后胃排空时间往往延长,因而延缓口服药的吸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不安及疱疹性皮炎时则胃排空时间缩短,但同时伴有肠蠕动加速,这就可从两个方面影响

硫辛酸的药物不良反应

1.肌肉骨骼系统:极少见抽搐。2.血液:极少出现紫癜及由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倾向。3.眼:极少见复视。4.过敏反应:本药肌内注射偶可引起注射部位荨麻疹、湿疹,也可出现全身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有出现苯甲醇过敏的个案报道。

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一)

  一、药物方面的原因    1.剂量问题  一次给药时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在连续给药时还须考虑两次给药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按照在一定时间内给药总剂量不变的原则,两次给药间隔时间长则每次的用药量就较大,而血药浓度的波动也较大。这时就必须注意峰浓度是否可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谷浓度是否可能低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物机理

  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的 Na+、Ca2+及K+转运,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各时期,抑制自律性和(或)中止折返而纠正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也多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需作全面考虑,并应讲究用药的剂量及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氟尿嘧啶口服液的药物机理

  本品在体内先转变为 5 -氟 -2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脲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此外,还能掺入 RNA ,通过阻止脲嘧啶和乳清酸掺入 RNA 而达到抑制 RNA 合成的作用。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抑制 S 期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急功近利的物欲刺激影响,使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传统医德受到打击和挑战,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引发了众多的医源性不良反应,甚或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现将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如下。    1.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