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开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之谜

杂交子一代在生长势、适应性、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组合, 包括“汕优63”、“两优培九”在内的一系列高产杂交组合得到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稻谷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稻的高产来自对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有效利用,在一些优异的杂交配对组合中,杂交稻的产量表现可以大大超越它们的纯合亲本。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双亲基因组互作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遗传机理一直以来不完全清楚。长期以来,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又被称为是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圣杯”(Holy grail)。只有深入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才能实现杂种优势的高效利用,推动育种技术的变革。 9月8日,《自然》......阅读全文

科学家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院士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获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专家表示,论文对高产杂交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有新发现,将有助于优化设计育种的战略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杂种优势

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杂种优势已经在多种作物和动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分子作用机理和有效预测方法仍不明确。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优中心团队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The Plant Journal。付崇允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丰为第一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转录组学和甲基组学分析

我国科学家揭开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之谜

  杂交子一代在生长势、适应性、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组合, 包括“汕优

华中农大科研人员解析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形成遗传基础

  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课题组解析了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该成果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PNAS)。该校博士研究生周钢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张启发教授为通讯作者。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

分子生态学词汇杂种优势

中文名称:杂种优势外文名称:Heterosis定       义: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杂种第一代在体型、生长率繁殖力及行为特征方面均比亲本优越的现象。动物育种家常将两个具有某些所需性状的不同纯系亲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子代往往表现出比双亲优良的性状。但杂种第一代再互相交配,这种优势将

分子生态学词汇杂种优势

中文名称:杂种优势外文名称:Heterosis定       义: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杂种第一代在体型、生长率繁殖力及行为特征方面均比亲本优越的现象。动物育种家常将两个具有某些所需性状的不同纯系亲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子代往往表现出比双亲优良的性状。但杂种第一代再互相交配,这种优势将

揭开杂种优势百年之谜

  杂交作物的产量比其纯合型亲本要高得多,人们利用这种杂种优势来实现丰收已有一百多年。不过迄今为止,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理还是让科学家们感到疑惑。日前,Bonn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玉米根系中解开了杂种优势的潜在机制,指出杂交玉米中的活跃基因比其纯合型亲本多。该研究发表在Genome Research

PNAS:sRNA测序揭示杂种优势之谜

  Illinois大学的功能基因组学副教授Steve Moose及其团队发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新因素,即20至25个核苷酸长的双链小RNA分子sRNA。文章发表在6月26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杂志上。   “杂种优势

分子生态学词汇杂种优势

中文名称:杂种优势外文名称:Heterosis定       义: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杂种第一代在体型、生长率繁殖力及行为特征方面均比亲本优越的现象。动物育种家常将两个具有某些所需性状的不同纯系亲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子代往往表现出比双亲优良的性状。但杂种第一代再互相交配,这种优势将

爪哇稻杂种优势研究获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对爪哇稻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爪哇稻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热带山区。爪哇稻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很重要。   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肖国樱领衔的研究团队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PNAS:首次发动物也有杂种优势

大约50多年前,美国加州的渔民为了促进捕鱼而将一种新的蜥蜴引入到了加州的水体中,作物捕鱼的饵料。这些Barred Tiger蜥蜴(蝾螈)接触到本地的California Tiger蜥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种开始交配了。50年前渔民所做的却使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有关动物种类如何相互作用的重

杂交育种的杂种优势介绍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杂种优势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一般而言,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和生理特性上差异越大的,双亲间相对性状的优缺点能彼此互补的

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据报道,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因试验材料、杂交组合差别很大.T型胞质杂种由于受到胞质及育性恢复度的影响,其产量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上川卿;正常胞质杂种产量优势较强,产量因素以单株穗数优势较高,穗粒数的优势较低侣〕卿.杂种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接近或略高于中亲值脱洲明皿.但对烘烤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尚未见

总结: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策略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杂交种子开始应用于多种蔬菜生产,杂种优势在蔬菜上的研究也陆续开展。杂交种在产量、早熟性、生长势和抗逆性等方面往往显著优于自交种。目前,蔬菜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固定技术尚不成熟,限制了杂种优势的精准高效利用。因此,研究杂种优势的遗传调控机制,梳

科学家揭示杂种优势“聚合”新机制

杂种优势利用的核心在于“聚”而不是“杂”。这是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带领科研人员揭示的“聚合”新机制,为促进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油菜杂种优

袁隆平,朱立煌等人最新PNAS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遗传学的途径,综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信息,通过对二个永久性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揭示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杂种产量优势的关键性状及相关的基因和QTLs。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

一种新的数量性状定位方法克隆水稻产量性状优势基因

  7月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研究组与上海师范大学黄学辉研究组、中国水稻所和福建农科院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secting a heterotic gene through G

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作物单产、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作物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第一批启动了分别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

韩斌院士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对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出了大批促成杂种优势( Heterosis)的优异等位基因(superior alleles)。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室参观记

时间:2007年8月6日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向导:孙其信:现代农学和过去不同,而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为现代农业服务。   走进中国农大“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室”,看到最多的还是设备仪器。梯度PCR仪、落地式超速冷冻离心机、冷冻离心干燥机、凝胶成像系统、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等;这些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有了“导航仪”

  9月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取得的一项成果,题为“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全基因组解析”,揭示了杂交稻杂种优势的基因组结构特征。这是我国在水稻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科学家取得突破性成果将有助水稻优化设计育种

  我国科学家在高产杂交水稻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系统鉴定出了控制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基因位点。该成果于8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新发现被认为将有助于优化设计育种的战略,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

我国控制水稻分蘖新激素信号转导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教授课题组科研人员在控制植物分枝(蘖)的新激素信号转导研究中取得了开创性进展。12月12日在线出版的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刊登了其相关研究成果。   杂交稻的推广应用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但是研究表明普通籼型杂交稻单产潜力的提高已十分有限。籼粳亚种间强大杂种

水稻株高调控研究获重大进展

  如果稻农撒下一片种子,最后发现水稻光“长个”、不抽穗,那一季的辛苦就要白费。所以,弄清楚水稻株高的发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粮食生产特别重要。记者今天获悉,我国科学家对此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万建民课题组最近发现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株高和花器官发育所起重要作用的原理。有关研究

突破籼稻粳稻隔离:超级杂交稻有望诞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47.shtm十几年来,只要条件允许,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都会在周末往返北京和南京。“周五最晚航班回宁,周日最晚航班回京,这样的节奏一周都没有打破。我的日程表中,没有‘周末’这一说。”令他持之以恒的

北大邓兴旺、安成才教授Nature子刊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杂交种中水杨酸生物合成增强,提高了对活体营养型病原体(biotrophic pathogens)的抗性。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兴旺(

沉痛哀悼!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间断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

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一项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一项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

无融合生殖的方法应用

用无融合生殖的方法固定农作物品种间、亚种间、种间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是育种的一个新途径。用无融合生殖方法固定水稻杂种优势,选育不要年年制种又可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对解决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