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院士研究组、黄学辉研究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研究组,在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中获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专家表示,论文对高产杂交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有新发现,将有助于优化设计育种的战略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杂种优势的产生是由双亲基因组互作的结果,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遗传机理并不清楚。长期以来,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又被称为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圣杯”。 “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和利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韩斌表示,只有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才能实现杂种优势的高效利用,推动育种技术的变革。 研究人员通过对1495份杂交稻品种材料的收集以及对17套代表性遗传群体进行基因组分析和田间产量性状考察,全面、系统地鉴定出了控制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基因位点。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稻中杂种优势的表现正是由这些基因位点所决定。 这项研究......阅读全文

作物育性理论研究“973”项目获系列创新成果

  作物育性是作物“传宗接代”的能力,也是产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的基础。过去几十年来,以作物育性为基础的杂交育种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长治久安,仍有赖于对作物育性形成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袁隆平,朱立煌等人最新PNAS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遗传学的途径,综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信息,通过对二个永久性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揭示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杂种产量优势的关键性状及相关的基因和QTLs。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韩斌院士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对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出了大批促成杂种优势( Heterosis)的优异等位基因(superior alleles)。研究结果发布在2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朱作言院士: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  听到“开个微博或微信公号来讲讲转基因”这样的提议,一些科学家脸色一黯。  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的科学问题或许有效,但要是谈转基因,恐怕处境难堪。  这种疑虑也许会在2016年有所改变。1月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在确保

海洋所科研人员绘制完成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近日,牡蛎基因组计划(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项目组宣布,历时两年的牡蛎基因组序列图谱终于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养殖贝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标志着基于短序列的高杂合度基因组拼接和组装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据悉,目前的基因组图谱已达到国际领先的基因组图

我成功克隆水稻多个功能基因 已用于培育超级稻品种

  我科学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个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优质、高产、营养高效的新型超级水稻品

PNAS:下一代测序助力张启发研究“转基因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玉米、小麦、土豆被称为“世界四大主粮”。在过去的50年里水稻尤其是籼稻(indica )的改良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开发出了一系列半矮杆水稻品种,促成了水稻的“绿色革命”。  此后,半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舌尖上的革命”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

  1月8日,一个和“吃”有关的科学研究登上了我国科技的最高领奖台,项目全称听上去略有些拗口:“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以下简称分子设计育种),但研究的问题却很接地气,即破解粮食生产“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矛盾难题,说白了不仅让老百姓吃饱,而且要吃好。2017年10月31日,江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PNAS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标签。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Qifa Zhang)院士及练兴明(Xingming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PNAS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印迹。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Qifa Zhang)院士及练兴明(Xingming

我国科学家揭开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之谜

  杂交子一代在生长势、适应性、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杂种优势。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育种学家通过有效的杂交配组可以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显著提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育种学家率先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陆续通过三系法、两系法等途径培育出大量杂交水稻组合, 包括“汕优

朱英国院士:“水稻候鸟” 情系农民

  秋风乍起,他奔赴广西南宁;寒冬来临,他又转战五指山下的海南;次年春天,他才揣着希望的种子返回湖北。   今年7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顶着酷暑深入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考察。   在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前,习近平先后察看了珞优8号、珞优10号、两优234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PlantCell文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株高和花器官发育的重要作用,揭示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

香山科学会议综述:学科交叉为植物染色体工程注入新活力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标本中心收藏有药用植物蜡叶标本7万多份,数量居全国医药院校之首。除一般的标本外,还有许多地道药材和特色药材的专题标本和珍稀濒危的模式标本,为研究安徽和全国中药材资源,以及普及中药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物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学生眼中的袁隆平:大师胸怀,百姓心态

2014年,作者李继明祝贺袁隆平84岁寿辰  在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周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刊发此文,以解读学生眼中袁隆平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旨在使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精神风范。  提起“杂交水稻之父”,人们就会想到“袁隆平”这个响彻中国、誉贯世界的名

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2  植物发育与生殖的遗传调控 顶端分生组织的遗传调控  顶端分生组织是植物胚后发育的关键,研究其遗传调控机理对了解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春明研究员与国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证明了拟南芥 CLAVATA3 (CLV3) 编码一个多肽配体,它通过与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聚焦超级稻:如何成就“吨粮田”

袁隆平(中)在田间听取品种主要选育人邓启云(右一)介绍情况。  2013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海南三亚田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共同宣布启动超级稻第四期攻关计划,拨款1000万,预计历时五年完成。仅过了不到半年,两系法杂交稻组合“Y两优900”就在湖南隆回创造了亩产988.1公斤的超高产记录;今

我科学家取得突破性成果将有助水稻优化设计育种

  我国科学家在高产杂交水稻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系统鉴定出了控制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基因位点。该成果于8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新发现被认为将有助于优化设计育种的战略,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

科技部副部长亲自看望袁隆平院士 举行座谈会

近日,一家自媒体作为话题的发起者,在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中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该噱头事件引发网友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成效显著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迅速与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的飞速进步使植物育种这一传统领域迅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还方兴未艾,基因组编辑又使得人工定向改造成为现实。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长期重视对植物育种研发的支持,“十二五”以来,领域专门设置“植物

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