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前纵隔内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患者女,18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偶有咳嗽,无呼吸困难,未予重视。后于外院行胸部CT示纵隔内、心影右侧旁占位。遂来本院准备手术治疗。胸部CT增强示纵隔内、心影右侧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0 cm×4.9 cm×5.0 cm,境界尚清,强化欠均匀,其内部可见颗粒状钙化,邻近组织结构受压,可见“贴边血管征”(图1~4)。 图1~4CT增强检查显示纵隔内、心影右侧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0 cm×4.9 cm×5.0 cm,境界尚清,强化欠均匀,其内部可见颗粒状钙化,邻近组织结构受压,白箭示“贴边血管征”(图1、3、4为动脉期,图2为静脉期) CT诊断为前纵隔内占位性病变,考虑畸胎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心脏右缘、右肺门旁,大小约5 cm×5 cm,质韧,切面呈灰红色,表面光滑。病理镜检见散在小灶泡沫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和片状出血(图5)。病理诊断:硬化性血管瘤。 图5病理镜检见散在小灶泡沫细胞、纤......阅读全文

罕见前纵隔内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18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偶有咳嗽,无呼吸困难,未予重视。后于外院行胸部CT示纵隔内、心影右侧旁占位。遂来本院准备手术治疗。胸部CT增强示纵隔内、心影右侧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0 cm×4.9 cm×5.0 cm,境界尚清,强化欠均匀,其内部可见颗粒状钙化,邻近组

罕见前纵隔内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患者女,18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偶有咳嗽,无呼吸困难,未予重视。后于外院行胸部CT示纵隔内、心影右侧旁占位。遂来本院准备手术治疗。胸部CT增强示纵隔内、心影右侧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0 cm×4.9 cm×5.0 cm,境界尚清,强化欠均匀,其内部可见颗粒状钙化,邻近组

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2岁。因胸部外伤后咳嗽、咳痰6日余入院。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含气囊腔,其内见大小约1.6 cm×1.5 cm软组织密度灶,与含气囊腔壁间见弧形气体(图1),周围见磨玻璃样密度影(图2),软组织密度灶平扫CT值约31HU,增强动脉期CT值约100HU,静脉期CT值约1

后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

 1.一般病例 女,64岁。以“腰背部疼痛2月余”入院。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示胸10水平压痛阳性。MRI平扫示胸10水平右侧脊柱旁沟团块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晰,信号均匀,大小约3.7 cm×2.3 cm×2.5 cm,邻近椎间孔略扩大;MRI增强示病灶中度均匀强化。 CT平扫示病

纵隔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相关介绍

  二者均少见,血管瘤多位于前、后上纵隔,淋巴管瘤多位于前纵隔和后上纵隔,左右胸部的生长位置大致相似。  临床表现  ①压迫症状,肿瘤体积小时可无症状。体积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发生相应症状。如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被阻上腔静脉一侧的静脉压升高,有时可达 20~50cmH2O。患者直立时可

前纵隔高分化脂肪肉瘤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女,52岁,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半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颈胸交界处可触及一大小约7 cm×4 cm包块,质软,无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度尚可。超声检查:左侧颈动脉周边见一大小8 cm×4 cm×3 cm稍高回声包块包绕颈总动脉,边界较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包块后面部分显示不满意

患者肺部肿块诊断分析

影像学图1图2图3图4图5图1~2示右肺中叶一较大的、边界清晰的肿块,周围磨玻璃影。图3 肺窗示右肺中叶一4.8 x 6.4 cm,边界清晰的肿块,右肺有磨玻璃影。图4~5纵隔窗示肿块毗邻右心房,注入造影剂后异质性增强。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未获得明确结果。患者行右肺中叶肺切除术,显示由弥漫性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例分析

 患者男,31岁。半月前体检超声检查发现脾脏肿块来我院手术治疗。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常规:WBC5.25×109/L,RBC4.89×1012/L。HGB 143g/L,PLT163×109/L。CT检查:脾脏增大,脾脏上极可见类圆形密度减低影,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例分析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病变。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文献报道该病,但多以临床病理学角度描述,影像学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脾SANT的临床、

关于肝内血管瘤的病因分析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先天性畸型,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较其它脏器为多见,据统计发生率约在2%左右。  肝内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也可多发。肝内血管瘤其内部血流极为缓慢或相对静止。

关于肝内血管瘤的检查介绍

  B型超声可作为肝内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此法无损伤,无痛苦,无须特殊准备,可反复多次使用,病人易于接受。血管造影,CT(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也可。

肝内血管瘤会不会转为肝癌?

核心提示: 肝内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瘤疾病,肝内血管瘤带给我们的危害是巨大的,肝内血管瘤会不会转为肝癌?这是很多患者想知道的事情,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一般来说,肝内血管瘤不会恶性病变发展成肝癌。肝内血管瘤是肝脏内部的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有可能患此疾病,患者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肝血管

概述肝内血管瘤的治疗原则

  由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其治疗时机及方案的选择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明确诊断以后,应首先进行病情评估,确定临床分型;其次把握指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治疗;再次应综合考量,制定方案,应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为原则。现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在此,我们对现如今的各

颅内静脉性血管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57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3月余”于2018年11月入院。头痛性质为胀痛,以顶枕部为著,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频率1~2次/d,口服止痛类药物可缓解;头晕为间歇性,无明显规律。查体:精神欠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KPS评分90分。 头部MRI示:后纵裂占位性病变

一例左前上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突出胸腔生长病例分析

患者,男,50岁。胸部CT检查示左侧纵隔占位3天,偶发咳嗽、胸闷、左胸隐痛。体检:全身无肿大淋巴结,无颈静脉怒张;左侧颈部可触及肿块,活动度差,无压痛,气管稍向右偏;胸廓对称,左上肺呼吸音减弱,心脏无异常。胸部增强CT示:左前上纵隔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5.8 cm×5.2 cm,增强

一例患者呼吸困难病例分析

患者,男,51岁,因呼吸困难1月就诊。根据以上影像学结果,你的判断是?影像学表现胸片显示左胸巨大占位,右肺多发肿块。胸部CT显示巨大的异质性增强肿块,肿块由左侧胸膜延伸至纵隔。右肺多发肿块。可见心包积液。病变显示FDG摄取增加。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最终诊断: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简评孤立性纤

关于肝内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肝内血管瘤从组织学上可分为肝内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并在B超声象图上及其它检查中得以证实。  1.肝内毛细血管瘤,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cm,为局部过度增生所致。B型超声显像示病区回声增强,境界清晰,仔细观察肝内大血管与毛细血管瘤相通或关系密切,随访观察变化不大。凡边缘锐利或清晰的强回声病

手术-治疗肝内血管瘤的基本介绍

  一、手术切除:是最早应用于肝血管瘤治疗的根治性手段,手术方式包括:血管瘤剥除,不规则切除、肝段或半肝以及扩大的肝切除,患侧肝动脉结扎等,现如今剥除及切除术式最为常用,手术途径可经开腹或腹腔镜。众多文献报道手术治疗对无症状或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均较为安全,且疗效确切,但对于无症状患者与接受临床观察

孕妇脑内毛细血管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33岁,孕妇,停经35+2周。因“发作性言语不能7天,右上肢麻木5天”入院。入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低。头颅MRI检查:左侧颞叶见一小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内可见点状短T1、短T2信号改变(图1、2),直径约10mm,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见大片状

简述硬化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England等应用内镜治疗了25例,治疗目的是取出结石、缓解黄疸。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后引流胆汁,利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机械取石、体外碎石、溶石治疗。对结石不能取尽者可采用支架管治疗。一些不适应于外科手术的病人,支架管可成为长期治疗手段。对于嵌顿结石用一般机械碎石无效的病例,采用电子液压碎石(

关于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血管源性肿瘤纵隔内罕见,病例统计认为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0.5%~1.5%,其10%~30%属恶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以前上纵隔居多。  (1)纵隔血管瘤 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部分为毛细血管瘤,二者占良性血管瘤的90%,静脉型也有报道。多发于内脏区或椎旁沟,偶尔可扩展到胸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女,27岁,因体检发现脾门区肿瘤入院。超声检查:脾脏切面形态失常,实质点状强回声分布不均匀,脾门区可见一个大小为5.2 cm×4.3 cm×4.7 cm的团状低回声向脾脏内凸起,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高回声条索样分隔,呈“分叶状”改变。脾门区脾静脉受压迫(图1);CDFI示上述肿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超声造影病例分析

患者女,71岁。因“查上腹部CT平扫发现脾脏实质内低密度影”,于2017年10月26日入院。体格检查:腹软,无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轻度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叩击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超声检查:于脾门区可探及一大小约32.9mm×345mm×36.1mm的类圆形稍低回声团,与脾分界不清,病灶内可见

前纵隔类癌并异位ACTH综合征病例分析

患者男,47岁。活动后胸闷、气促半月,伴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全身水肿,无色素沉着,满月脸,水牛背。实验室检查:pH值7.502,红细胞计数4.01T/L,白细胞计数8.41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70%,淋巴细胞百分比12.00%,空腹血糖10.37mmol,血钾3.0mmol/L,血钠14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内血管瘤的介绍

  肝血管瘤的原理与治疗肝癌基本类同,治疗中可采用预先毁损血管瘤主要供血区的方法,尽可能彻底毁损血管瘤,减少病灶残留发生。随着技术的发展,经皮肝血管瘤射频消融、腹腔镜下或开腹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均有相关报道,现如今本中心及国内一些中心均有对大于10cm的巨大血管瘤成功行RFA术的病例,治疗过程安全,治

关于纵隔肿瘤的纵隔解剖介绍

  纵隔的两侧为胸膜,前方为胸骨,后方为脊柱和后肋,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通常根据解剖标志将纵隔进行分区。分区的方法有常见的四分法和三分法。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下缘的连线为界,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三区。三分法即将前自胸骨后至心包、大血管所形成的假想界面之间的区域称之

脾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性转化CT和MRI表现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因“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来院就诊,入院行CT增强检查示脾下极见一约2.9 cm×3.4 cm×4.4 cm团块状稍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周围似可见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与脾相近呈等密度(图1A~E)。MRI增强示脾下方肿块呈稍长T1、稍短T2信

肝内血管瘤的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介绍

  临床观察适用于所有无持续临床症状及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尤其是对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若出现持续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及出现并发症并加重时,建议进一步行干预治疗。成人肝血管瘤药物治疗仅见个案报道,其疗效尚在探索之中,包括抑制剂索拉非尼、贝伐单抗等。对婴幼儿巨大肝血管瘤,合并有贫血或心力

一例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例分析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血管性病变,以往文献报道较少,且名称不一,是2004年Martel等根据其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提出的描述性诊断。目前文献多集中在该病的病理研究报道,

硬化性胆管炎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口服胆囊造影剂多不显影,ERCP作为直接胆道造影的方法之一,是颇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文献认为ERCP表现为:  (1)肝总管处可见边缘光滑的圆形充盈缺损影,有人称之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