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生科院揭示反式剪接的发生机制

4月1日,Genes & Development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徐永镇研究组题为A conserved intronic U1 snRNP-binding sequence promotes trans-splicing in Drosophila 的研究论文。 RNA剪接通常发生在一个前体RNA (pre-RNA) 的分子内部,即“顺式剪接”(cis-splicing),但也可以发生在两个前体RNA分子之间,最终生成杂合的mRNA,称为“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发生反式剪接的两个前体RNA分子可以来自同一基因的同义链或正反义链,甚至来自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已知的反式剪接基因数量相对较少,但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低等真核生物,如锥虫与线虫,其绝大多数基因都需要进行反式剪接的加工,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证明它们是由SL(Spliced Leader) RN......阅读全文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上海巴斯德所等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反式剪接研究获进展

  11月2日,国际学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The evolutionary landscape of intergenictrans-splicing events

上海生科院通过生物大数据揭示反式剪接的基因演化功能

  11月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题为The evolutionary landscape of intergenic trans-splicing events in insects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揭示了反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研究揭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可经反式剪接参与蛋白产生

  7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伯良研究组题为Production of ACAT1 56-kDa isoform in human cells via trans-splicing involving the amp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中科院Genome Research发表环状RNA新成果

  早在几十年前,生物学家们就发现了环状RNA(circRNA)。环状RNA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响不易降解,比线性RNA稳定得多。随着二代测序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状RNA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这些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的细胞中,从古生菌、酵母、小鼠到人类。  环状RNA通常表达水平比较

特殊RNA或是小胖威利症元凶沪科学家找出可能病因

  婴儿期容易发烧、进食无节制,长大后智力低下、不育――每1.5万人中就可能出现1个患者的染色体疾病小胖威利症,病因何在?这个困扰了医学界多年的问题,最近有了新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陈玲玲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发现了一种新型长非编码RNA,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RNA的缺失,很可能就

27篇SNC论文!他凭这些学术成就获亿元融资

  基因修饰动物是研究在发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统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杨辉团队正好专注于该领域。  杨辉,30岁时,就成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员;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9年,杨辉博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由杨辉创办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变致男性不育”、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脊椎动物造血干细胞命运决

华中农业大学一天连发2篇Nature子刊和1篇Cell 子刊!

  作为农业领域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在作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学、果树学、分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直很有优势。  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的这些优势学科发展也都非常迅速。继上个月一周连发3篇Nature子刊后,4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3个研究团队又同时发表了3篇顶尖论

蛋白基因组学揭示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蛋白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肝癌发生和发展机制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环形RNA获新研究进展

  9月1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课题组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课题组关于环形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成果首次阐明了互补序列对外显子来源环形RNA产生的调节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互补序列竞争性配对介导的可变环化调控,以全新的

上海生科院发现肺癌细胞中异常剪接的关键调控因子

  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静毅课题组题为The RNA-binding protein QKI suppresses cancer-associated aberrant splicing 的研究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致癌新网络

  ――这些研究结果为研发预防肝癌的新策略奠定了基础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院CNIO癌症细胞生物学项目组的研究人员破译了胁迫诱导基因调控因子:AP-1,是如何调控肝脏肿瘤起始细胞生存的分子机理,并找到了预防肝癌的潜在靶向分子,提出了新型预防策略,相关研究结

研究揭示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导致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机体的系统性调控,基因突变会对HBV相关肝癌的表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亟待深入探究。同时,新药研

上海生科院揭示人类自闭症发生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最新研究揭示人类自闭症发生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工作模型:泛素连接酶UBE3A的过度激活引发底物ALDH1A家族蛋白的过量泛素化,抑制视黄酸(RA)合成、破坏神经突触可塑性而导致自闭症(ASD)。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的最

杨力受邀发表MolecularCell综述解析可变剪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受邀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RNA structure switches RBP binding 的专评文章,对该刊同期发表的一项题为RNA sequence context effects measured in

中科院JBC文章解析癌症相关因子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称为核转录因子(PAX2)的作用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指出这种转录因子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这对于解析结肠癌病理机制,以及这种转录因子的新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 Journal

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存在新型长非编码RNA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今天,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论文。   据介绍,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都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一般认

上海生科院揭示TDG参与调控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机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TDG参与调控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实验室的研究论文Thymine

研究揭示MLL家族蛋白复合物活性调节分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雷鸣、陈勇研究组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在最新的合作研究中,解析了一类重要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家族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并阐释了其活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月18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  以基因组DNA和组蛋白

复旦大学,中科院新文章:黄连为何能改善脂肪肝和肥胖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分别从诱导自噬和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两个方面揭示了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在小檗碱(berberine)

上海生科院科研人员研发了 pre-mRNA可变剪接分析软件CASH

  4 月 6 日,国际著名生物信息学期刊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冯英组和浙江农林大学吴文武博士,上海列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宗杰博士的最新研究进展“CASH: a constructing comprehensiv

科学家揭示LKB1失活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可塑性和药物反应机制

  5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季红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KB1 Inactivation Elicits a Redox Imbalance to Modulat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RNA编辑表观遗传位点的系统进化规律

  7月28日,PLOS Genetics 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题为The landscape of A-to-I RNA editome is shaped by both positive and purifying selection 的研究论文。